“想” 比“想明白”重要

林 立

借用一个已经降温的网络热词来评价《心灵奇旅》,我觉得再适合不过,这真是一部“凡尔赛”电影。

“《心灵奇旅》凡尔赛吗?”简直像为《奇葩说》量身定制的辩题一样。我若是辩手,我一定站“是”这一方。

大多数人,用“凡尔赛”定义一个人或一种言论时,出发点都是讽刺、鄙夷乃至愤怒。什么是“凡尔赛”呢?我的理解是:对已拥有的幸福,明贬暗褒。

大白话说,就好比某君开着顶级豪车到青藏高原去看风景,用手机拍下高原的孩子和牛羊,发条朋友圈:“真羡慕他们。”照片的一角,露出车标。说的是羡慕自由自在,远离物质喧嚣的生活,实则在炫富。

按这个角度去理解,《心灵奇旅》的男主角,历经磨难终于加入名家团队拥有闪亮舞台的音乐家乔伊,好像并不是怀揣这种心态的人。因为即使他踏入了心心念念的高级舞台,得以施展他视为“人生唯一火花”的钢琴技艺,也并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即使炫耀,除了同样求之不得的音乐不得志者,大众也不会被他的炫耀触痛到自尊心。

视音乐成就为最高目标的,终究是少数群体。

我觉得这电影很“凡尔赛”,是关于影片的叙事形式和中心思想。

乔伊因为“魂游天国”,遇上一个自认为没梦想的灵魂22号,在乔伊要重回地球的强烈执念下,22号与他一同“回魂”,但是出了差错,乔伊之魂入了猫身,22号成了乔伊。以乔伊之身经历一轮短暂的“人生”后,22号获得了人生领悟。之后乔伊也重回自己的身体,实现了自己成为“爵士乐演奏家”的梦想。然而乔伊突然失落了,实现梦想的感觉,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反倒是22号在乔伊身体里时见识触碰到的花花草草、一餐一饭、人情冷暖,显得更为重要。

这个故事想说的,姜育恒在上世纪90年代就唱过了: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那么它“凡尔赛”之处,或者说“惹人白眼”之处,在哪呢?我觉得,就在“梦想”二字。

珍惜平凡生活,没有问题。但首先,我一直觉得这是个只对了一半的话。且不说如何定义“平凡”这个复杂的话题,单说“珍惜”。有没有一个做着普通工作,拥有标准小康生活模式的人,会真正地珍惜、热爱自己的生活呢?

我觉得,除非天生就具备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资质的人,大多数人是不懂珍惜的。要么在平凡中混日子,要么在平凡中停止思考,或者,想要在平凡的生活中得到自己心心念念的“不平凡之物”,结果沦落到连平凡都失去了。

对了,乔伊,是不是就是我说的最后一种人呢?他想要的“不平凡之物”,他谓之梦想。

只有把梦想追到手了,或与梦想擦身而过无数次终于放弃的人,才会珍惜平凡生活。乔伊是因为梦想才领悟了“平凡真谛”的,这无可厚非。

但结合剧情,我觉得乔伊并非主角,那个神秘的22号才是。而它的存在,显得如此虚无缥缈,虽然活灵活现,但不似人间之物。这个22号,只是接到一片落叶、一块披萨饼、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拥抱,就顿悟了生命的真谛在于平凡。

当乔伊是因为22号的感受产生了对梦想的厌倦,我就莫名感到他身上散发出了“凡尔赛”的风味。不应该因为逐梦忽略了生活中更朴实的美好,这是没错的。可是,他的音乐梦想,他才实现一次,怎么就觉得无聊、无趣了呢?他大可结合他对生命的觉悟,从此走上“人琴合一、以不凡之曲演平凡之美”的音乐大师之路啊!

导演、编剧是觉得梦想必在平凡生活之对立面吗?似乎也不是。影片里那位已经成名的女萨克斯手,就用富含哲理的台词向乔伊做了灵魂开示,大意是:一条小鱼向大鱼说,我不想在水里,我想到海洋中去,大鱼回答“你正在海洋之中啊”。

乔伊的“失魂、回魂”之旅,确实有感人之处,但通过一部画风奇美、立意高深的电影,得到一个我早就知道的道理,我并没有像22号那么快乐。

观影后,有句话在我脑中反复升降,“想”比“想明白”更重要。这倒是影片给我的一个比较明确的启迪。

只是对于并不忽略平凡生活但仍有梦想的人,看完《心灵奇旅》后,他们必定仍然会逐梦。

对他们而言,《心灵之旅》这一碗高级鸡汤,比平凡生活还要寡淡吧。

2021-01-05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00902.html 1 3 “想” 比“想明白”重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