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路桥新闻

十二幅国画,十二首诗作,路桥《诗画·大南山》纪念珍藏画册首发

山脉为线,串起叠翠人文

大南山·徐世杰 人峰势拔众冈崖,下揽路城十万家。 登上浮图观晓日,茫茫东海出朝霞。 ——当代·涩水《人峰晓日》

偃王祭天·张瑜生 偃王逃战为仁名,何必当初西发兵。 泗水河边辞祖庙,大塘岙里建新城。 人尖晓日祈天佑,滨野黄牛教畜耕。 石室龟蛇今走失,徐山不见旧王陵。 ——当代·涩水《偃王祭天》

鉴真弘法·张瑜生 日本遣唐学问僧,扬州礼请大师灯。 许他东渡三番挫,随我南来四度征。 春到禅林弘戒律,浪倾大海望东瀛。 历时十二年之后,六渡终传佛法经。 ——当代·涩水《鉴真弘法》

国珍首义·张瑜生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元·方国珍《台温处树旗谣》

叶适讲学·张瑜生 禅房里花窠,静与水石会。 春禽更语默,夏日递明晦。 纷然众窍殊,趺坐凛无对。 ——宋·叶适《幽赏》

圣水雅集·张瑜生 五载禅林结净缘,又飞一锡过甘泉。 晓池洗钵云常润,夜阁翻经月自圆。 碧眼谁参庭畔柏,赤身难伴社中莲。 饱看胜景多佳句,好为闲人寄一编。 ——南宋·林表明《寄圣水老法照》

叔亮采风·张瑜生 雨里孤村雪里山,看时容易画时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朱砂画牡丹。 ——毛主席《书赠陈叔亮同志录古人作》

宗仪积叶·张瑜生 移家正在小斜川,新买黄牛学种田。 奏赋不骑沙苑马,怀归长梦浙江船。 窗浮爽气青山近,书染凉阴绿树圆。 乐岁未教瓶有粟,全资芋栗应宾筵。 ——元·陶宗仪《次韵答杨廉夫先生》

杨晨泛舟·张瑜生 扁舟散发欲何之, 早向烟波理钓丝。 一曲鉴湖双桨卧, 四明狂客几人知。 桃花浪暖鱼初上, 芦苇霜清蟹共持。 拟傍水仙祠结屋, 棹歌归趁夕阳时。 ——清·杨晨《湖墅》

红色星火·张瑜生 潇潇风雨里,长夜觅真言。 誓教星星火,燃红万里原。 ——当代·应允盛《红色星火》

伯敏望乡·张瑜生 长浦千竿绿欲浓,堂前日丽临春风。 一村喜我团圆日,舞起双狮又滚龙。 ——现代·王伯敏《长浦吟·舞狮》

南山寺·徐世杰 南山桂子着新装,十里螺洋一片香。 月殿嫦娥闲不管,蜂飞蝶舞自匆忙。 ——当代·涩水《南山秋魄》

本报通讯员庄向娟 谢心一文 路桥区政协供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到东晋田园隐逸派诗人陶渊明的这句诗时,一份闲适自然的心绪自心底“汩汩”流出。路桥的大南山不是陶渊明诗里的南山,但其凭借温润秀丽、古迹罗布、人文叠翠,成为路桥人的“后花园”。

殊不知,陶渊明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把笔触从离我们最近的地方开始落下:台州市总规提出“以山海为屏,将水脉相连,构建‘一心六脉、三级公园、绿网相通’的绿地系统”,其中六脉中有一脉即为中央山生态绿脉,而涉及路桥、路南、螺洋、峰江四个街道的大南山区块,则是中央山绿脉的延伸部分,路桥已经将该区块列入规划体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山一湖”战略的具体实施。闲暇之余,路桥人已然习惯深入大南山的佛寺、祠堂、礼堂、故居等,享受“而无车马喧”的惬意,这是深刻在我们遥远追忆里的温暖情愫。

陶渊明的这首诗落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最后一句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翻开这本《诗画·大南山》,人峰山上,西周徐偃王小人尖祭天,播洒了中原文明之火;禅林寺中,唐代鉴真大师东渡,注释讲经教化世人,佛音绕耳;不论是螺洋街上叶适讲学,还是峰江陶宗仪积叶成书,又或者是方国珍首义树旗洋屿山、御史杨晨放舟鉴洋湖……一幕幕徐徐展现在眼前,在画与诗的交融中,清晰无比。阅毕,合上书,“此中有真意,欲辨不如再翻一遍”。

十二幅国画,十二首诗作,由路桥区政协策划的《诗画·大南山》纪念珍藏画册首发,向读者缓缓呈现出大南山区块丰富的人文资源、山水风貌和历史名人,创造性地再现了发生在大南山区块及周边的历史事件。这是路桥区政协继《诗画·十里长街》《诗画·飞龙湖》后,第三年推出的第三本纪念珍藏画册,第四本也即将启动。文化从来都是在星火相传中,徐徐温热着文明的传承。

原创,是这本画册的底色

“这艘小船能不能把读者引入大南山的幽深处?这个佛塔是路桥人一看就仿佛耳畔响起阵阵佛音的那个塔吗?”《诗画·大南山》初稿已经在路桥区政协副主席应再泉的案头摆了好久,但他还是在和自己“纠结”,而“矛盾和纠结”几乎是这本画册诞生的母体。

站在窗边,放眼望去,在这个光线有些朦胧的初冬,大南山的线条并没有那么清晰,似乎又赋予了它一抹写意。把淹没在历史尘埃里的文化挖掘出来,成为所有参与人的共识。

2018年,路桥区政协推出了《诗画·十里长街》纪念珍藏画册。十二幅油画,再配以十二首诗作,生动展现了路桥十里长街的古韵。这种新颖的表达方式,让熟悉路桥十里长街的人回到过去,触摸到厚重的历史和温润的记忆,大受好评。

2019年,《诗画·飞龙湖》又把距离十里长街不远的飞龙湖推到了世人眼前。这里名虽不及老街,美却不输几分,该区块俨然是对城市文脉的继承和延续。飞龙湖作为栅岭汪排涝调蓄工程的主体工程,又地处台州市(区)几何中心,其面向未来的高起调,让画家和诗人足以更清晰地勾勒她的样貌。

对于创作团队来说,怎样推翻自己过去的成绩,又能够延续大家对这件事的期待,成为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一种更深刻的思考,进入了众人的脑海。“最终我们决定把表现的重心放在历史人文上,以人带山,以史托地,让大南山区块在既有的优美自然山水外,增添一份浓浓的人文气息。”一次又一次的座谈碰撞,一趟又一趟的实地调研,大家逐渐摆脱了“矛盾和纠结”这个母体,孕育出了明晰的答案。

而这件事落到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美术副教授张瑜生这里,就只剩下两个字了:原创。徐偃王祭天是怎么祭的,到底是捧一杯酒还是双手举起伸向天空?鉴真弘法的时候,佛门弟子围绕着他,那么有没有凡夫俗子在一旁倾听?红色星火在这里诞生,但手头只有标准像,怎么能够通过画面就将故事感传递到读者眼睛里,同时让他们深深震撼于潇潇风雨里,那股熊熊燃起的革命火焰?首先在张瑜生脑海里存在的,就是这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

“时间确实是最紧的一次,要不我们降低创作难度,画得小幅些,能够满足设计、印刷就好?”路桥区政协专职常委王林坚专门对接张瑜生,面对83岁高龄的张瑜生,他有太多的于心不忍:“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也影响到这件事的进展,我们一开始没法开展实地调研,也组织不了座谈会,没有这些,根本无法开展创作。”张瑜生真正着手创作,已经是去年5月份了。

“能够参与这样一次创作,对我来说,只有全力以赴,不打折扣。”83岁的张瑜生一生跌宕,曾有17年远离家乡,但他的生命坐标从来都以路桥为原点:“徐偃王祭天、鉴真弘法、叶适讲学这些事我都是打小知道的,我要和专家、学者一起琢磨,把每一个细节敲定下来,当地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发生在路桥的事。我画下去了,可能就会影响到一代又一代路桥人对这些事的理解。”不管改稿几次,张瑜生坚持每一幅都是大制作,用尽心血一笔一画去绘就。

扎扎实实的速写功力,60多年的绘画功底,多次在重要媒体上刊发作品的自信,这些都铸就了张瑜生在短短几个月里,绘就10幅作品的信心。“从传说故事到近现代人物,人最难画,但他们的风骨和精神,都融在我的笔墨里。”张瑜生说,这次创作激起了他更多的激情,但眼下最想做的,是把一幅画了三四千人的十里长街草稿长卷变成力作。

精神,铸就画与诗的动人

大南山的美景何以描摹?在当代诗人涩水的诗里,它是“人峰势拔众冈崖,下揽路城十万家。登上浮图观晓日,茫茫东海出朝霞”。而台州市文化馆书画辅导老师徐世杰提笔画了这幅长卷,这也是串起这本画册的轴线。

大南山的美景之所以叫人魂牵梦绕,只因为有动人的故事为它点缀。即便是地道的路桥人,或许依稀听闻徐偃王的传闻,却也存下一个疑问:都说他在小人尖祭天,播洒了中原文明之火,有何凭证?殊不知,在路桥区石浜山的小人尖遗址,于上世纪90年代就出土了各类文物78件,且这里出土的青铜礼器及原始瓷豆在浙江古遗址中都较为罕见。由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学会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化专家志》里,就写下了“据地方文献及周边陆续出土文物引证,其地应为祭坛遗址”。而这些均成为《偃王祭天》诗与画的有力注脚。在对画册进行设计时,这些出土文物干脆成为“页码”,不失为一次极好且水到渠成的知识普及。

王伯敏是中国美术史泰斗,他一生撰写了7部美术专史,代表了我国美术史研究的学术高峰,填补了我国以至东方美术史研究的空白,堪称“画史通儒”“七史罕人”,他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史研究领域的奠基人和杰出带头人。路桥图书馆落成时,当地领导请他题字,尽管当时他身体抱恙,身卧病榻,依然一口允诺。一个多月出院后,即提笔写下“路桥图书馆”五个大字,成为图书馆的精神灯塔。民间常有人问:王伯敏到底亲路桥还是亲温岭?而这也成为此次创作的一大“矛点”。令人欣慰的是,这本画册里有《伯敏望乡》叫我们瞻仰先生的风采。更感动的是,这幅作品所配的诗句,正是王伯敏创作的《长浦吟·舞狮》:长浦千竿绿欲浓,堂前日丽临春风。一村喜我团圆日,舞起双狮又滚龙。先生生于长浦茅林,后因家里穷,又养于温岭县城王姓家,此时此刻,他的精神筑于我们内心深处。

画册里,还有毛泽东为其赋诗的陈叔亮,创作团队辗转多人多时,从台北故宫博物馆目睹这首诗的真容。更有从山西博物馆里得来的柯璜草书《正气歌》拓片,将我们带回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之时的战火纷飞,柯璜以笔为枪,写下文天祥《正气歌》四条屏,自费刻石碑赠全国师厅以上文武官员,鼓舞全军抗日战士斗志。当看到杨晨泛舟于南官河上,我们便知道,这里密布的水系,将这位先辈的精神,经由老街涤荡到大南山的每个角落。

若说为何这些画与诗如此动人?无非是自有精神涤荡在其中。吾辈且阅且思,自担吾辈今日之道义与责任。

2021-01-22 十二幅国画,十二首诗作,路桥《诗画·大南山》纪念珍藏画册首发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02620.html 1 3 山脉为线,串起叠翠人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