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林 立
路桥,一个以“勇气、胆略、智慧、辛劳”著称的活力之都,它的乡村魅力,同样开启了新的篇章。
沿着蒋僧桥村-田际村-金大田村组成的“彰红显绿之旅”游走一遍,更能加深对路桥人“以勤为路、以诚为桥、敢闯善为”精神的体验。
蒋僧桥村地处路桥区峰江街道,紧邻路泽太一级公路,省道白剑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
这个村落不仅有清新的绿园之美,还有一道耀眼的红光,自1925年薪火相承,至今未减一丝色彩。
这处红色景点,就是戴大夫故居。
戴大夫故居是中共黄岩首届县委成立的会址。这座不起眼的两层房屋,灰瓦白墙,石砖木窗,却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黄岩和路桥革命活动的指导中心,也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的重要活动据点。
戴大夫,本名戴普送,1887年出生于峰江蒋僧桥。他家境殷实,但在战火纷乱的年代,面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戴大夫燃起强烈的救赎之心。
1925年,林泗斋、陈叔亮等一批爱国青年觉醒。他们开始接受并传播共产主义思想,革命的火种在路桥悄悄点燃。
1927年,在林泗斋的介绍下,戴大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春天,蒋僧桥村建立了新桥地区第一个中共支部,由戴大夫担任支部书记。5月下旬,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共青团浙江省委书记曹晓时代表中共浙江省委来台州巡视,到达路桥后,在戴大夫家召开全县党团活动分子会议。会上,根据全县党组织的发展状况,决定成立中共黄岩县委,林冶任县委书记,林泗斋、戴大夫为县委委员。
戴大夫协助林泗斋在当地开展减租斗争。他们在三娘庙召开了千人大会,会上提出“二五减租”——粮食收成后,地主得25%,另75%归劳苦人民所有。
此后,路桥地区的党组织几度遭到破坏,戴大夫却始终坚持隐蔽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戴大夫返回家乡,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宣传抗日战争统一战线,发动群众为前线捐钱捐粮,输送党员和先进青年到根据地,把思想坚定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抗日游击队。
他的家,重新成为党的一个联络点。
解放战争开始后,戴大夫将原先的抗日游击队扩大,发展成一支由党直接领导的民兵队伍。
1949年5月30日,浙南游击纵队三五支队开进路桥,路桥宣告解放。62岁的戴大夫,为了保卫人民的胜利果实,仍身先士卒,带领民兵参加剿匪和反敌特斗争。
1968年11月,戴大夫去世,享年81岁。
戴大夫故居于1996年、2005年先后被列为路桥区、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路桥区先后在故居南面新建、扩建了路桥区党史陈列室。
蒋僧桥村的红色历史动人心魄,当代发展则尽显青山绿水的新气象。
这里出现了路桥第一家笼式足球场、生态公园、南村书院、星火广场等新型文化场所。
2019年,位于蒋僧桥村、田际村之间的台州花木城开业,旨在打造一个集花木生产、交易展示、都市休闲、文旅观光为一体的绿色生态产业综合体。
环保绿色,曾经是峰江街道苦苦追求的方向。街道以强有力的姿态,对涉重行业、金属熔炼行业、固废拆解行业进行了全面彻底整治,并因地制宜,引导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终于,在曾经油污横流的土地河流上画出了一幅“绿美”画卷。
在发展中重生的另一个典型村落,当属金大田村。
这个位于路桥区新桥镇金良社区的村落,拥有百年江南民居、地标式参天古树和风景秀丽的湿地公园。它不仅是3A级景区村,还是一个“田中有园,园中有田”的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曾经,因超半数的村民从事废金属、废旧塑料拆解业,这里是一个脏乱不堪的垃圾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经历一系列整治,金大田村变样了。
这里有成片的花海,还有以扶雅书院为纽带形成的文创店铺群。美学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艺术化的农耕文化、休闲化的娱乐功能,金大田村充分体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科学模式。
春光明媚,彰红显绿,路桥的田野,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