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牟新禹 实习生王恺欣
“阿婆,台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来了,家里的门窗一定要及时加固……”7月13日下午,在玉环坎门街道双丰村一村民家中,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叶秋锋叮嘱道。
“一天到晚就没有闲的时候,家里好像根本没他这个人。”妻子陈艳琴“抱怨”,20多年前叶秋锋当上村干部后,常常早出晚归忙村里的事。“有时候想说他两句,但看到村民们对他热情的模样,又开不了口了。”
做工作“有人情味”
2017年,因水库水源保护需要,双丰村全域50多家企业都要搬迁,很多村民不理解。如果企业搬迁,他们会失去便利的就业机会。
很多企业主也不理解:在这里经营了这么多年,凭啥说搬就搬?
叶秋锋和村干部们不厌其烦,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他耐心地科普水源保护的重要性,并多方奔走联络,帮村民们找合适的新工作。
对企业主,他详细地讲解政府的搬迁补偿政策,并客串起“免费中介”,帮他们对接解决新厂房。
“那段时间,我爱人回家睡觉都不踏实,常常半夜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出神。”陈艳琴介绍,好在企业搬迁工作最终顺利落实。
双丰村部分次要道路狭窄,消防车、救护车等无法通行。2019年春节前,为改善村民出行条件与保障安全,村里决定进行道路拓宽,因涉及部分村民房屋附属建筑拆除问题,工作一时难以落实。叶秋锋再次主动“出击”,趁着夜晚、周末等村民在家休息时间,上门入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老叶做工作时,从来都不是生硬的,而是很有人情味。”村民胡大爷介绍,道路拓宽需要拆除他家的厨房,一开始他并不同意。在叶秋锋提议下,村里从胡大爷家实际出发,将附近一间闲置的仓库暂借给他作为厨房,他这才答应。
另辟蹊径谋发展
村里的企业搬走后,村子的发展问题,成了村“两委”成员的“心头病”。
这难不倒叶秋锋。“有什么好怕的,我们双丰村有山有水有海景,完全可以凭优美的环境赚钱!”他把目光放在了养老产业和文化旅游业上。
因为环境与家乡接近,自2012年开始,常有在玉环生活的苗族、侗族同胞来到双丰村,借空地举办歌会。叶秋锋总是热情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后来干脆把空地改造成了民族文化广场,并主动联系苗族、侗族同胞,合作举办活动。
“像今年的端午节,街道主办的‘苗歌侗舞颂党恩’活动,就在我们村的民族文化广场举行。光是穿着传统服饰的苗族、侗族同胞就来了100多位,吸引了不少游客。”叶秋锋介绍。
双丰村不仅有小水库,还有大型水库的引水管道,虽然海拔较高,但不愁用水。“不仅不缺水,水质也好,山村的空气也清新,以前闲置的厂房也能随时改造成康养项目,所以我们的养老产业前景很好。”叶秋锋说,现在,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不仅远超企业搬迁之前,村里的环境更是大大改善。
叶秋锋今年48岁,看上去却像花甲之年。当记者问“为什么这么拼”时,他笑着回答:“大家选我当村干部,每一张选票都是一份殷切的期望,沉沉地压在我的心里,我怎么能辜负大家的信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