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池幼章先生一席谈

张广星

(在九峰山下写作)

池幼章先生对浙江省记协主席李丹的来访,确实非同一般地重视。当时,他是在台州医院住院的,因为腿部供血问题,行走都困难。但他特地向医护人员请假,从临海赶回到厂里,接待已经相交了四十来年的老朋友李丹。四十年前,李丹还是三十岁不到的小伙子,是浙江日报社年轻有为的记者。

而四十年前,池先生的天牌皮鞋也正风头很健,名声响亮。他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巨大的成绩面前,人是容易骄傲的,飘飘然起来。他就是吃了这样的亏。总结自己几十年办厂的经验,他悟出了三句话,教训也好,经验也罢,就是:一要敢于肯定自己,二要勇于否定自己,三要善于重塑自己。

他对这三句话都做了阐释:敢于肯定自己,这是自信的基础,没有这点自信,就经不起任何风吹浪打,但肯定自己不能变成自大,更不能狂妄自大。难的是勇于否定自己。否定自己太痛苦了。但如果没有否定自己的勇气胆魄,就不能重塑自己,就不会有明天。最难的是要善于重塑自己,重塑自己要有很多条件的相互作用,在这里,敢于肯定自己和勇于否定自己都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池先生细致地向我们介绍了当年的困境。这是我第一次从池先生自己的嘴里,听到他对当年困境的述说。按照黄岩的土话来说,当时的利民皮鞋厂已经“欠账没头颈”了。不仅借遍了银行,还借遍了亲戚朋友。这些借钱给他的,无论是百万的,还是五十万元的,都已做好了打水漂的准备。

那是人生的至暗时刻。他连厂里最后的一部车子都卖掉了,天天走路上下班。上下班的路途漫长,他的厂子在黄岩城的东南方,而他的家在黄岩城的西北角。池厂长天天走着上下班成为当年黄岩人的一大议论(也可称之为“舆论”)热点。

我就几次在路上碰到过步行的池先生,当时我以为池先生是安步当车,锻炼身体,但有些消息灵通但又不怀好意的人,对面打招呼时,竟然调侃他:“池厂长,你厂都倒掉了,怎么还天天去上班?”池先生说他碰到这样的挑衅式问话,总是笑笑说:“厂里还有那些空房子,我要去看看牢。”

池厂长当年也试图转产,试做了几种产品,都不成功。直到李书福的援手相助。

关于李书福出手救利民,社会上也有各种传说,这次是我们从当事人口中听到的最真实准确的版本。有人说,李书福是感恩图报,当年在李书福创业的路上,作为黄岩和台州两级企业家协会的会长,池老板肯定给李书福很大的帮助。今天池先生笑笑说,这是很多人的想当然。

其实,一直到了李书福要造摩托车的时候,那是1994年前后吧,他跟李书福还不认识。就在那一年的台州企业家协会年会上,会议结束,大家乘车回家时,是李书福自己追上来,他们才见了第一面。那时参加会议的人,都坐一辆大面包车,因为池先生是会长,所以坐了小汽车。在车子快要发动的时候,一位小青年跑过来,身子扑到他的前窗上,介绍自己是路桥李书福,他已经转产摩托车,“再过一个星期,我的摩托车就要出厂了。”当时池先生还不太相信,以为年轻人口气大,回来后也并没有当回事。谁知一个星期刚到,是李书福自己驾驶着摩托车,到了池先生的利民皮鞋厂,喜滋滋地报告说:“我的第一辆摩托车生产出来了。”

这之后的几年,李书福的摩托车业务很好,不仅在国内,还销往国外。正在李书福把摩托车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到了1998年前后,李书福又来说,他要造四个轮子的车子了。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李书福是个汽车狂人,造汽车哪有这么简单,省内企业界的大佬,像萧山万向节厂的鲁冠球,也只是想想而已,不敢做。但李书福立说立干,很快吉利汽车生产线就形成了。现在吉利发展成了全球品牌。

就在李书福把四个轮子的汽车搞得红红火火的时候,池先生却坠入到了人生的最低谷。李书福看在眼里,一次,他对池先生说:池老师,我看你还是做我的配件吧,我的配件有千百个,台州很多人都在做我的配件,只要我的吉利在,就不愁你没有米下锅。池先生说:可我们只会做皮鞋,不懂得做汽车配件啊。李书福说:我们帮助你一起转型。

在李书福的帮助下,池先生又像焕发了青春一样,在新的天地里施展身手。池先生的办公室挂着一幅字,榜书两个大字:坚忍。就是本着这种精神,池先生晚年再创业,不仅立稳了脚跟,而且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都契合了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中国人有句古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李书福把利民带入到了汽车行业,但在这个行业干得怎样,还得靠利民人自己努力。

我们下午还去了利民集团的生产车间参观,听着管理人员的介绍,生产线上很多设备,都是国际上最先进的,而生产出来的产品,精度也都是一流的,符合整车装配的要求。

我们都很钦佩池先生晚年再创业的勇气,对他再创业取得成功表示祝贺,同时也祝愿池先生继续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健旺的精神。

(写于2021年3月27日)

2021-07-16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18409.html 1 3 听池幼章先生一席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