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讨水坑

林允华 (一个钟情怀旧的老人)

1989年春节过后,为了做好旧欠渔贷清收工作,农行黄岩县支行专门组织了清收工作队,上海岛清收。我们登上的第一个岛屿是黄礁岛,我和营业所主任老王去了黄礁岛的最南端——讨水坑。

老王曾长期担任黄琅乡信用社主任,对这一带的情况非常熟悉。他从信用社主任提拔到县支行任股长,后又从支行股长任上转任金清营业所主任,在县、区、乡三级金融机构工作过,熟悉各个层面的工作要求。我那时也已经经历了信用社、营业所、县支行三级金融机构工作,故我俩有着好多共同语言,一路走来,相谈甚欢。

那时候,黄礁岛上的山路弯弯曲曲,不是很好走。从驻地出发,一路上基本都是下坡路,走得不是很累。那时我曾经到过黄岩境内最高峰,海拔1200多米的大寺基,以及西部大部分的山区乡村,而东部海岛则是第一次踏上,初次领略这海岛风光,感到非常愉快。

从山坡上下来,前面是一片的平地。这块平地高出海平面只有几米,东西南北大概只有五六十米见方,但它将南北两座山连在了一起。老王告诉我,这里叫“掇舵门”。相传在清朝年间,经常会有福建人经过此地到普陀山敬香。有一天,一艘木帆船行驶到黄礁山峡时,遇到一群强盗来抢劫,该船老大机智地将舵门掇起,安全过了山峡,躲过一劫,因此,取名为“掇舵门”。

当然,这只是当地民间的一个传说,至于当年的航船能否驶过这座山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沧海桑田,说不定过去这里就是通航的海峡。但在我看来,这里更像一扇门,让这座海岛的东西两片海域成了不同的天地。岛的东面是海风习习,海浪滚滚,海天一色;岛的西面则是风平浪静,大陆在望。

穿过这片平地,我们又开始爬山,刚才是下坡,现在是上坡,我明显感觉有点吃力。老王对我说,这座山不大,很快就到了。说话之间,我突然闻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清香,抬眼望去,那是一片竞相开放的水仙花。修长的绿叶,白白的花瓣,黄黄的花蕊,是那么赏心悦目。

偏远的海岛,有着自然生长的水仙花,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惊喜之情,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时刻,我很想扑上去采挖,老王拦住了我。他说,这水仙花在这片海岛上多得是,我们回去时再挖吧。哦,正如他所说,我们翻过一个小山包,就可见到一片盛开的水仙花。

水仙花喜阴,阴湿的山涧边上,是它们天然的生长地。讨水坑还是水仙花的生长乐园,我没来之前,从未有人向我说起。此番海岛收渔贷,我有了意外的收获。然而,海岛景美人更美,那一天接下来的一幕,是更让我感动的讨水坑人的心灵之美。

当我们翻过最后一座小山坡后,就到了讨水坑村。刚一进村,迎面碰上老王熟悉的一位渔民,两人就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拉着手说个没完。接下这位渔民高声一喊:“老王回来了!”立刻围拢来男女老少一大群,把我俩团团围在中间,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当老王把我们这次的来意告诉他们时,竟然没有一个人反对,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这钱是要还的。

这一幕情景不仅让我感动,竟然让老王也有点始料不及,我看到了他的眼眶也盈着泪花。为了趁热打铁,我们赶紧来到了村信用服务员的家,让服务员帮着一起工作。一会儿,来还贷款的群众就挤满了整个房间,让我们忙得不可开交。

要说讨水坑群众有着一颗感恩的心,还有一个因素,是他们对银行、信用社和老王个人的信赖。那时候,信用社不但放贷款,还负责渔需物资、救灾物资和资金等的发放,惠及了绝大部分的渔民,在群众中有着很高的威望。这时候老王代表银行来收贷款,让他们觉得这是感恩的机会。

讨水坑是个小村庄,大概只有百来户人家,除了出门在外的,大部分欠贷群众都还了款。那时候,人民币面值50元的刚发行,群众手中最大面值的人民币是10元,那一天,我们一共收回了3000多元钱,把我俩随身携带的公文包塞得满满的。

那天我们的工作十分紧张,我几乎没有停下手中的笔,忙着开具贷款收回清单,老王忙不迭地数着钞票;但也是最轻松的一天,因为,我们没费什么口舌,群众都排队来还贷款,这种场面是十分少见的,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在离开美丽的讨水坑的那一刻,我不忘带上美丽的水仙花。村上的群众听说我想带回一束鲜艳的水仙花,纷纷出手相助,一下子帮我挖了一大捆的水仙花,并用编织袋装好,送我一根竹竿,让我扛着带回来。

带回来的水仙花,我将一部分送给了其他同志,一部分带回黄岩家里,栽在院子里的花坛中。那花事,一直延续了好多年……

2021-11-14 林允华 (一个钟情怀旧的老人)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29114.html 1 3 美丽讨水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