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工匠培育深关注·“匠苗”育成记系列报道

竞赛“出圈”,汽修苗子迎来成长的春天

本报记者盛鸥鸥

一年埋头苦练,终获荣誉肯定,蒋淄辰站上了新的起点。

不久前刚结束的台州市第十九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机电维修)赛项上,身为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二学生的他,以出色表现获得一等奖。

对于曾斩获12个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一等奖的该校竞赛队来说,获得市赛一等奖并不稀奇。但对蒋淄辰而言,此次的脱颖而出是一种认可和鞭策。

日复一日练到肌肉有“记忆”

打开计时器,按流程标准,一步步拆装发动机……11月30日上午,在学校的汽车诊断实训中心,蒋淄辰正在认真训练,备战省赛。

虽然这些项目都曾练过无数遍,但省赛难度更大、竞争更激烈,蒋淄辰一刻也不敢松懈。“每个赛项都有时间限定,一天不练,完成的速度就会有差距。”

设备不断更新,标准愈加严苛。高一通过选拔后,平时实训成绩还不错的他,也感受到了竞赛的压力——例如限时45分钟的发动机拆装项目,自己最慢的一次耗时一小时。

赛程环环相扣,任何细节的拖沓,都可能影响整体成绩。拥有熟练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是与时间赛跑的前提。

发动机拆装环节有26颗螺丝,一拆一装要拧52次,硬拧不仅手酸,还会影响后续发挥;一开始工具不熟悉,测量环节耗时长,精度也不高……就这样,针对拆除、测量、清洁、检查故障、安装步骤中的各单项环节,蒋淄辰日复一日地进行专项训练,直到形成“肌肉记忆”。“比如拆完活塞测量曲轴轴向间隙环节,从原来的4分钟,提速到2分40秒,测量精度也能控制到最小误差范围内。”

单项攻克后,蒋淄辰开始合练。49分钟!离规定的45分钟,还有4分钟的差距。“这时还要调整步伐,把重复的步子减掉,一点一点提速度。”

除了发动机拆装,该赛项还包括故障诊断、二级维护以及省赛要求的汽车底盘检修等。“竞赛考验速度,也考察技能积累,如果没有经验,不一定能找到故障点。”为此,蒋淄辰将全部的正常参数熟记于心,并针对所有故障范围勤加练习。

备赛期间,蒋淄辰还买了一本厚厚的练字本,每天训练之余,还要抽时间练会儿字。“我的字不好看,但比赛时要填写工单,就想把字练好。”

通过备赛训练,工匠精神的“种子”,就这样在“匠苗”们身上开始萌发。

因技能竞赛共迎发展春天

蒋淄辰的指导老师林方龙和王健,曾连续3年指导学生获得国赛一等奖,他们也见证了该校的汽修赛项一路成长到领跑台州。

“我们学校是由4所学校合并而成,最初整体资源非常缺乏,专业结构也并不完善。2010年开始,尝试以技能竞赛为突破口重点推进职教质量。”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蒋振世说,当时台州的职业教育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好,唯独在技能竞赛上缺少一定的突破。“我们重点选了汽车运用与维修,邀请很多专家来指导和培训,为后续国赛获奖奠定了基础。”

那一年,大学毕业的林方龙看到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广阔前景,回到温岭通过社招考进该校。

2012年,首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该校就获得了汽车团体赛的一等奖,开创台州中职学校获得国家级汽修技能大赛奖项的先河。此后,该校每年都有项目“闯”进国赛,并将1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收入囊中。

2015年,林方龙开始指导学生备赛。从市赛、省赛到国赛,持续近一年的备赛周期里,陪伴学生训练是常态。“尤其是赛前集训的一两个月时间里,经常练到晚上十一二点,职教城的大门都已经关了。”

林方龙说,一方面学校重视竞赛,在设备采购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教师队伍也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这些也融入进日常教学中,使得全体学生受益。“竞赛带动专业的发展,专业带动学校的发展,学生也因竞赛前途广阔,都迎来了发展春天。”

2017年一路“闯”进国赛并拿到一等奖的林晖翔,在该校毕业后保送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如今他是诸暨市职教中心的一名汽修实训指导师。他感言,是技能竞赛成就了他的人生。

台州德星汽车有限公司售后机电维修技师黄润,前段时间上榜2021年浙江青年工匠拟入选人员名单。2019年毕业于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他认为,当年备赛时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他就业成长的基石。毕业后参加行业比赛,黄润还获评“温岭市技能大师”。

“竞赛不仅是技能的比拼,更是综合素养的较量。为此,除了技术教练,我们还为学生配备心理、礼仪、普通话等领域指导教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便最终没有获奖,也已是‘匠苗’之才。但随着近年来汽修赛项的整合和参赛名额的骤减,学生通过竞赛脱颖而出的机会明显减少。”对此,蒋振世呼吁,希望能尽量拓宽技能竞赛参与率,给中职学生更多施展才华、成长成才的机会和平台。

2021-12-02 台州工匠培育深关注·“匠苗”育成记系列报道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30831.html 1 3 竞赛“出圈”,汽修苗子迎来成长的春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