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 改变命运的机会

10月20日,2021年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国家奖学金特别评选大会在杭州举行,陈苗苗在现场评比中脱颖而出,荣获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成为台州学院首获此项殊荣的学生。

本报记者吴世渊

今年1月,我收到一篇“华顶”副刊的投稿,追忆“中国好人”鲍文陆的散文。粗读一遍,故事动人,感情真挚,是难得的好文章。

大约作者疏忽了,文章居然没有标题。我按着底下的联系方式,打电话给这位叫“陈苗苗”的作者。

“喂,陈老师,您好。”我稍做自我介绍。电话里传来轻柔的女声,可以判断,对方是个年轻女孩。她有些不好意思,说不知道有起标题这码事,“不然,你帮我起一个吧”。

于是,我根据文意,将标题拟为《一簇不灭的焰火》。

后来我才知道,陈苗苗在台州学院读书,是一位坐轮椅上学的学生。

我们熟悉了,偶尔聊天。苗苗对我说,那天在电话里,她第一次听到有人称她为“老师”。

这不奇怪,我说,编辑与作者没接触之前,相互不知道底细,“老师”是最礼貌也是最安全的称呼。

之后,她陆续投了两篇散文,一篇《栀子花与母亲》,写和母亲相处的点滴;另一篇《四个夏天》,用四个夏天的片段,来记叙成长体验,都刊登在《台州日报》的副刊上。

我喜欢她的文字。文笔倒是其次,她关于细节的描写,以及一些感受性的语言,若无对生活细腻的感知力,是绝对写不出来的。我私下与同事分享:这是位有天分的写作者。

前段时间,我与苗苗见面,闲聊文学。苗苗说,她对文字的好奇,来自鲍文陆。

7岁那年,鲍文陆送了她一本张海迪的自传。书很厚,许多字不认识,她靠翻字典,慢慢阅读。当时的她,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内容,但书为她打开了一扇窗:一个身体同样不自由的人,依靠写作改变了命运。

文学的启蒙,缘于小学班主任王金燕。王老师三十出头,平时较为严厉,却从不吝啬对苗苗的夸奖。

一次语文课后练习,要写一则100字的童话故事。苗苗一口气写了3页,写孤单的小熊,与小兔成为朋友,在森林里一起晒太阳。第二天课上,王老师惊喜地说,苗苗写了好长而且好有趣的故事,我来给大家念一念。

“原来,我可以这样被表扬,原来……”回忆至此,她的语调忽然上扬,又忽然停顿下来,眼睛里闪过激动与悲伤。

小学四年级那年,这位在她生命中,留下过重重一笔的王老师,意外去世了。苗苗说,从此她的心里缺失了一大块,任谁都填不上。

苗苗喜欢阅读,在书里,她能获得愉悦感,仿佛飞到了另一个世界。她读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也读高尔基、三岛由纪夫的小说。

有阵子,母亲常带她去路桥的新华书店,将她抱上楼。在书柜边,她看着书,母亲看着她,一上午的时间悄然流逝。等到网购方便了,她不再去书店,改网上买书。

中学的学业繁重,压力也大。她悄悄在一个论坛网站里,给漫画《犬夜叉》写“同人文”(意思是以此为题材,写一个原创故事)。她笑称,这是段“黑历史”。

高考结束后,她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台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结果分数刚好扣上,但位次靠后,她被调剂到财务管理专业。

没关系。在大学里,她的成绩总是第一,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说明这个专业适合她,她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更何况,写作与专业无关,只要有兴趣,想表达,随时随地都能写,不是吗?

我无法给苗苗更多的鼓励。她的学习生活经历,可能给予我的鼓励更多一些。我只能以副刊编辑的身份,约她多写稿、投稿,“我们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她笑着点头,说近期就会写一篇。

《读库》的主编张立宪曾说,写作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改变命运,不是传统意义上,像张海迪那样,成为一个职业作家,去挣稿费或版税,而是因为,写作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培养成熟心智,认识和发现自己,以及有效而成功地与外界表达沟通的手段。小到日常与他人交往,大到构建内心深处的自我,都可以用写作来完成训练。

我从来不会赋予写作多么崇高的意义。但我认为,张立宪说的很对。

2021-12-02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30849.html 1 3 写作是 改变命运的机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