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未忘记祖先在大陈”

本报通讯员王卫君

5月25日上午9点30分,刚下过雨的大陈岛马道头山上有点闷热,脚踩在泥泞的羊肠小道一步一滑,山上植被茂盛,走了一段路,羊肠小道就掩没在绿植中,只能随着老大陈人的记忆拿着砍刀开路。

“这里!这里!我记得这棵树,前面还有个养羊场,奶奶的坟墓要往这里走,面朝着大海。”当天,台胞胡志伟在当地台胞和台属的陪同下寻根故里,寻找他奶奶的墓地。

“这是一种情感上的连结”

1955年,胡志伟父亲16岁、母亲13岁,他们前往台湾。在即将前行时,胡志伟奶奶难产去世,因形势所迫,他们急匆匆把奶奶的棺木放在现在马道头山的自家地上,盖上一块石板草草下葬。没想到,这一别就是近40年。

30年前,胡志伟父亲前来大陈祭拜。“当时父亲的腿截肢了,祭拜奶奶时全靠大陈的乡亲们把他抬上山,抬到奶奶墓地前,所以他印象非常深刻,一直念叨着。”胡志伟说,“我们家从来没有一刻忘记自己是大陈人。”

父亲去世后,胡志伟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一有时间就来大陈岛祭拜奶奶。20年前,他带着母亲翁冬娥前来祭拜后,找大陈人郭宝生帮忙修整坟墓,并拜托郭宝生在他们不能前来时替他们祭拜。“这位大哥每次祭拜时都会发来视频,我们看到他帮忙清理杂草,真的很感激。”这样的怀念方式一直延续了10多年。

“两三年前,我们接到郭宝生的电话,说大陈岛山上因台风造成泥石流,路没了,还淹没了奶奶的墓地。”胡志伟接到电话也急了,马上把情况反映到椒江区台联会,台联会派出人员上山寻找,但未果。

此次来大陈岛寻找奶奶的墓地,胡志伟也抱着侥幸心理。遗憾的是经过2个小时的寻找,奶奶的墓地最终没有找到,胡志伟就在附近拿着水果祭拜了一下,并继续拜托大陈同乡,以后如果找到请第一时间通知他。

出生在台湾,延续大陈习俗

胡志伟出生在中国台湾省,目前是台湾中华大陈同乡总会理事长。他说:“从小父母总讲我们是大陈人,还说起以前在家乡大陈岛生活的点滴往事。”胡志伟回忆,“会说捞黄鱼的趣事,会提到外公家门外上厕所不小心掉到海里,还讲到爷爷家住蛮多人,有做衣服的、鞋子的,还有私塾……当时我就很好奇,大陈到底是怎样的地方,好像又贫穷又富裕。”后来胡志伟回到大陈岛去外公家看了看,虽然房子不在了,但是地还在。

在吃饭和生活习惯上,更是大陈岛人的作风。

“经常吃食饼筒、炒糕、猪肉饭,父母都讲台州话。”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正如父母所希望的那样,胡志伟延续了对大陈岛的情感。成年创业后,他开了一家消防安全有限公司,名字就叫“大陈消防”。每年他都会在岛内组织举办大陈乡情文化活动,做年糕、炊饭等,延续大陈习俗。

两岸一家亲,一直在努力

“真的非常感谢,有了这台智能一体机,学生们上课方便多了。”5月24日上午,椒江大陈实验学校收到来自台胞胡志伟和台州市台湾同胞投资协会名誉会长陈贤民捐赠的价值4万元的“六一”儿童节礼物。

多年来,“两岸一家亲”理念已深入两岸大陈民众心中,像这样的捐赠时有举行。胡志伟说:“两岸一家人,应守望相助。上次花莲台风时,大陈这边的协会立即组织捐赠,这次过来,我也想回馈大陈。”

有了这个念头后,胡志伟联系了椒江区台联会,了解到大陈实验学校缺少大的智能一体教学设备,立即筹备捐赠。

这几年因为疫情,来一趟大陈岛并不容易,但这并没有阻止胡志伟等大陈台胞返乡寻根的脚步。一有机会他们就会来大陈岛,清明祭祖,看望老乡,品尝家乡菜,感受大陈岛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女儿今年高三,成绩挺好,她告诉我说以后她要做律师,就开一家‘大陈律师事务所’。”胡志伟期待岛内出现更多“大陈品牌”名片。

2022-05-27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46004.html 1 3 <p> “我们从未忘记祖先在大陈” </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