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览会获奖看台州非遗转型发展

台传媒记者单露娟/文 杨 辉/摄

7月6日至9日,第十五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绍兴举行。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台州刺绣、温岭草编、黄岩翻簧竹雕……借助这一省级平台,台州一大批优秀非遗项目和非遗文创惊艳亮相,展示独特魅力。

此次博览会还组织专家评审开展系列评选活动,台州共有21位传承人51件作品参加评选,摘得6金6银6铜。另外,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荣获最佳组织奖,台州食饼筒获传统美食类项目银奖。

展会大放光彩

为期4天的展览,台州馆每天人来人往。

此次台州馆的整体布置以雅韵为主基调:轻盈的纱幔,白色的展板,原木色的支架,搭配暖调的灯光,方寸之间,禅意彰显。

展馆集中展示了台州窑青瓷制作技艺、海派山水盆景技艺、玉环渔民画、金属雕塑技艺、稻草画、台州食饼筒制作技艺、台州插画艺术等40余项非遗项目。

展览第一天,蔡一平的台州窑青瓷展位前,便围了不少参观者。“这些瓷器太精致了。”不时有人发出赞美。

蔡一平是台州窑青瓷技艺非遗传承人,致力于发扬台州青瓷文化。基于台州宋韵文化和海洋文化,她开发了一系列台州窑青瓷产品。

此次博览会,蔡一平带着部分产品参展。其中作品《台州窑青釉刻萱花笠式碗》获得博览会银奖。在蔡一平看来,这些瓷器并非艺术品,而是生活中的寻常用品,同时赋予生活一种美学。

在众多展品中,陈军敏创作的稻草画系列作品也颇受欢迎,每天有许多游客驻足欣赏、拍照。他的作品《五福图》获得博览会金奖。

要说人气旺,台州非遗美食当仁不让。Q弹软糯的毛氏米豆腐、煎得外皮酥脆的食饼筒、味鲜爽口的鱼皮馄饨……各式各样的非遗小吃,征服游客味蕾。

展览期间,展馆最前面的舞台演绎区还安排了非遗展演,台州道情表演、台州插画技艺表演、台州乱弹表演……形式丰富的展演,不仅增加了和游客的互动,也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台州非遗活态文化。

从传统技艺到富民产业

台州非遗的惊艳亮相,不仅向全省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台州非遗的魅力,也给台州诸多非遗企业搭建起文旅交流平台。

红石梁集团天台山乌药有限公司负责人带着天台乌药、红曲酒等非遗产品参展,收获颇丰,“展览期间,许多游客来咨询我们的产品,了解购买渠道。”

由仙居蓝花布印染技艺制作而成的手工布袋、钱包等文创产品,一摆上展台就吸引了一拨又一拨客人询价。

还有多家非遗企业,在现场销售、达成合作意向、产品交流等方面,收获颇丰。

近年来,台州以市场为导向,以再开发和再创造为路径,将非遗文化价值转化为创意资本,让传统非遗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王灵华是玉环金属雕塑技艺非遗传承人,此次带着11件作品前来参展,其中作品《小男孩》获得博览会银奖。

凭借金属雕塑技艺,2017年,王灵华创办福建鑫乐艺集团,坚持用手工锻造来追求技艺与质量的双向平衡,并将此技艺应用于现代艺术家具与金属茶具的制作中。2018年,王灵华回到家乡玉环,创立浙江玉环湖韵文创发展有限公司,将家乡从事金属锻造的匠人汇聚起来,带着大家共同致富。如今,他的公司年产值高达2000万元。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圈粉无数。传承人陈建伟制作的状元灯,在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陈建伟表示,传统的仙居花灯因为工序繁琐、耗时长,普通人很难上手体验。为了让它更好地走进普通大众,他于2013年首创仙居花灯手工包,融合科学技术,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样品,使之简单化,让顾客能够在2个小时内完成一盏灯的体验制作。

“如今,花灯手工包年销量在5万份左右。”陈建伟表示。

台州刺绣是浙江省非遗项目,其代表性传承人廖春妹此次带着作品《喜见花开》亮相,获得博览会金奖。

廖春妹自幼学习刺绣,1989年与丈夫一起创办台州绣都服饰有限公司,坚持走台州刺绣产业化之路,带动当地妇女在家就业创收。该公司先后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多个城市的机场免税店、高档商场、博物馆平台建立销售网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023-07-13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78504.html 1 3 从博览会获奖看台州非遗转型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