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徐三见

晋设宁海县之后,亭旁是宁海县的一个镇。亭旁,古称亭林,宁海设县之前,属章安县之宁和里。旧称“在(宁海)县南七十里”,直至1940年设立三门县,亭旁始隶属于三门。亭旁旧有城隍庙,城隍庙后的这座山,叫作亭山。山旁边聚居杨、包二姓,因村在山旁,人们就把这村子取名为亭旁。

亭山书院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由宁海县令王耀斌、县丞丁维庚在丹丘寺(即丹邱寺)的基础上改建的。丹丘寺,又称丹丘院,始建于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建寺的缘起,据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记载:“梅长者即所居庵而建,以其诵经感丹凤,赐名丹丘灵凤山。”此所谓之“梅长者”,名叫梅盛。梅盛字昌图,桐庐人,晋时曾任章安县令,继升南昌别驾。到了东晋末年,梅盛见朝政腐败,社会黑暗,预感晋之将亡,便迁徙隐居于章安县宁和里,“躬耕锄,敦孝义”,后来又“举家事付其子”,一个人独自“结庵山中”。

明初大名鼎鼎的“台州式硬气”代表人物方孝孺,生平从不佞佛,对释、道二教颇有微词,惟独对“梅长者”这位佛教信徒尊敬有加,专门为之撰写碑记。在《梅长者祠堂碑》中称述,梅盛于庵中“常诵佛书,而有灵鸟降其所居之侧,若谛听者。岁余始知,郡县以为凰集,上其事。宋文帝闻而下诏褒之”,并“咨嗟称为‘长者’,仍名郡县辟其所居为丹丘寺云”。

王耀斌,字畴五,天门(今湖北天门市)人,举人出身,同治十年(1871)九月任宁海知县,同治十二年(1873)十一月离任。他在任仅两年多时间,在教育方面却颇有建树。他除了改丹丘寺为亭山书院外,还改邑内之梁王寺为拱台书院,改广修寺为庄士讲舍,改明智寺为逊志书院。拱台书院给“田三百十亩零,山八百八亩零,地九十三亩零”;庄士讲舍拨“田一百七十三亩零,地二亩零,山九十二亩零”;逊志书院则“田一百二十亩,新置田十二亩,地二百亩,山二处”。这种改寺为学的举措,对当地的文教事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亭山书院虽然规模不大,但培养出来的学子,有不少成了台州早期红色革命运动中的仁人志士,影响颇大。由此而言,亭山书院称得上是一所非常了不起的“红色书院”。

2023-07-13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78506.html 1 3 见微知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