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敏: 企业家当有产业报国志

徐小敏,1958年出生,台州天台人,中共党员,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第十三届、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他的带领下,银轮从年销售额几百万元的国有企业,成长为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国内热交换器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并连续十几年保持该行业国内第一的领先地位。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的他,也先后荣获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国家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第五届全国乡镇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台传媒记者庞晓栋 /文

4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时,董事长徐小敏还未从会议中“脱身”。

先来与我们接洽的集团党委副书记姚兆树透露,徐小敏素来忙碌,这段时间全球各地飞,“也是巧了,就今天上午能抽出时间”。

一直以来,徐小敏的状态就是到处出差,一年里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面。今年上半年,他已接连去了美国、东南亚等地,考察海外银轮的项目建设、生产经营情况。

“您今年已经66岁了,没想过歇歇吗?”一见面,记者问道。

他微微一笑:“现在,还不能卸下担子呢。”

徐小敏有一个大梦想,那就是产业报国。这个梦想源于在1990年第一次踏足美国旧金山时,现代化城市带给他的巨大冲击,他立志要在所从事的领域奋起直追。

正是这样一种民族情结,给了他无尽的动力,虽已年过花甲,仍怀揣着“百年银轮、千亿梦想”的宏伟蓝图继续前行。

1975年,徐小敏进入天台机械厂做学徒。“那时只想着人生很重要,总得做点有意义的事,就一心扑在技术学习上。”他说。

凭借这股踏实劲,徐小敏一路从学徒做到了班组长,后来到车间主任、生产科长,又到分厂厂长。

1987年,徐小敏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年仅29岁的他,受命出任厂长,肩负起管理重任。

那时,天台机械厂的年产值只有218.3万元,货物积压严重,原本最红火的冷却器车间一片萧条,可员工有220人,背着沉重的包袱,参与市场竞争。

“既然组织安排了,就拼搏一下!”徐小敏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倾其所有,大胆改革,并与县工业局“约法三章”:生产经营的事必须厂长说了算!

上任后第一次全体职工大会上,徐小敏提出,未来3到5年,企业产值要做到1000万元。此话一出,工人们哄堂大笑。要知道,在这之前,5年时间换过6个厂长,厂子人心涣散。

“只有明确目标,才能使我们走得更远。”徐小敏说。在他看来,要把企业办好,在产品打造和市场开拓上,一定要花一番功夫——他跑到上海、南京等地四处拜访、调研,发现了不锈钢板翅式既有冷却器这款产品已在欧美、日韩发展起来。

“那时,我深信,中国汽车发动机领域,同样需要这款产品来更新。”徐小敏说。

于是,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他开始全国各地寻找合作公司共同研发,掌握涵盖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后,在国内首次试制成功不锈钢板翅式既有冷却器,实现产品跨界转型。

随后,他把公司的产品从工程机械和农机配件为主,调整到以这款冷却器为主,并不断带领销售人员走南闯北推销。

在他的直接参与和影响下,企业新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逐步打开了局面,企业在困境中迅速获得了生机。

1990年,承包期满,机械厂产值达到883万元。徐小敏也养成了爱跑市场,爱飞全球各地找人交流、沟通和讨教的习惯。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民营企业的兴起,许多国有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纷纷倒闭、关停、并转。

1998年12月,天台把县里的汽配厂、无线电厂、造纸厂、水泥厂、保温材料厂、天棉毛纺织厂等6家企业兼并到天台机械厂。

“员工从350人增加到1060人,其中三分之一是退休人员,三分之一在家待业,剩下的三分之一在岗。我们是‘后面背了一个人,前面抱了一个人’在参与市场竞争,大部分员工又对企业前途没有了信心。”徐小敏说。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找到了新的出路——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革:原始的350名职工,每人以每个工龄年500元的标准入股,筹集了1000万元的注册资本金。

不过,推行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起初职工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观望。为此,徐小敏押上身家背水一战,带头投资企业,并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虽然我是董事长,但我当时持有股份仅5.8%,集团党委书记为5%,经营团队为3.8%,目的就是让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一举动,极大鼓舞了员工的士气,增强了大家对企业的信心。

1999年3月,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注册。至此,企业完成改制,成为民营股份制企业。

当时,徐小敏定下了第一次创业目标——到2018年,营业收入要达到50亿元。

改制的成功,让银轮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面对市场,但徐小敏深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进一步开拓市场。

他时常沉思,探寻着能够让银轮立于不败之地的支柱产品与发展策略。

“一直坐在办公室是想不出好办法的,还得继续走市场、看世界的发展大势。”就这样,徐小敏不断与其他优秀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接触,同行业内专家、学者交流。

“当时,在萧山的万向集团发展得非常好,我就到那边去学习。”徐小敏说,“原来,万向集团的战略是三分之一做国内的汽车配套,三分之一做出口,这使我认识到,要保证银轮的基业长青,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一定要重视国际市场的开拓,一定要有国际化的视野。”

在他带领下,银轮毅然走出国门,向世界头部进军——加强与外国头部企业合作。对客户的需求,他从不轻易说“不”,而是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取信顾客。

1998年,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发动机制造商美国康明斯要在中国采购C系列和B系列油冷器,要求成本低且质量过关。

徐小敏很快作出了决定:跨越康明斯的全球采购门槛,成为跨国公司的OEM供应商!

然而,他们的产品最初并不能满足要求。“于是,我们认真研究了康明斯的技术和质量标准,通过886天的艰难攻关,最终全面符合其所有121条要求,而且我们提供给康明斯的产品,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远远超过康明斯在欧美的国际大牌供应商。因此,后来康明斯发动机的油冷器就全部在银轮公司采购。”他说,银轮也成为中国第一家进入国际头部企业的散热器生产厂家。

跟着跨国公司学习,徐小敏越来越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当时企业只有300多万元年利润,徐小敏却花80多万元找了最贵的质量咨询公司和认证公司,超前引进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正因徐小敏的胆识魄力以及国际化视野,许多国际著名公司纷纷主动到银轮考察,寻求合作。其中,分量最重的当属卡特彼勒。

2006年,徐小敏参加卡特彼勒全球峰会后,卡特彼勒的总裁和副总裁专门回访银轮,让其承接一个颇有挑战的任务。当时由于欧美排放法规升级,卡特彼勒需要更新一个关键零部件,比原来的要求提高很多。

徐小敏没有退缩,经过6个月的研发后,银轮将样品送到卡特彼勒,并获得极大认可,很快他们就主动要求与银轮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目前,卡特彼勒已经成为银轮国际客户里采购量最大的一家企业。

在当时,要把这些国际大公司的名字,与天台这样偏僻的山区县企业联系在一起,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徐小敏带领银轮做到了。

2007年4月18日,银轮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散热器行业首家民营上市公司。

进入资本市场后,对银轮来说又是一个新起点。

站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徐小敏以全球的战略眼光,开始重新定位公司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四个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即管理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工厂国际化、产品国际化,明确和指引公司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这四个国际化当然都很不容易,但是有了目标就可以不断努力。”徐小敏说,以人才国际化为例,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时,银轮觉得这是个机会,因为有许多欧美优秀企业关门,也意味着会溢出大量的高端人才。

银轮利用这个机会,邀请到很多国际人才加盟。银轮副总经理兼研究总院院长刘浩就是其中一位。他回忆,2009年加入银轮,只花了短短一个小时。

为什么能这么快做出决定?

刘浩说:“一方面,董事长颇有胸怀,创建企业并不是只为赚钱,而是为了振兴民族工业;另一方面,董事长对公司有非常明确的愿景,很清楚将来要将银轮打造成什么样的企业。而且他特别自信,相信银轮未来一定会发展得更好。”

在这样的感召力下,刘浩毅然决然跟随徐小敏,直到今天。

银轮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李钟麟也是出于同样的考量加入到银轮的。他说,领头人有金子般的人格,徐小敏的个人魅力打造出的一个有梦想、有情怀、有格局的公司,包容多元的文化,为海归提供生存基础,他相信所有在银轮的海归人,都会一直干到退休。

就这样,凭着“让银轮在热交换领域成为受人尊敬的世界级优秀公司,振兴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助推中国成为汽车工业强国”的大目标、大梦想,徐小敏就像一块吸铁石,一个个志同道合的优秀人才愿意与其同行,一批批志在振兴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70后、80后海归与他不谋而合。崇高光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将他们聚集在一起,激励着他们为汽车强国梦共同努力。

那么,吸引到这些高端人才后,又如何让他们发挥作用?徐小敏认为,要有广阔的舞台,能够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这一点尤其重要,企业每年25%-30%的增长要和所有员工的价值实现联系在一起。”

2010年,银轮开始在欧美购买土地和厂房,从当地海归中挑选人才担当北美银轮总经理、欧洲银轮总经理等,并给予这些国际化人才充分的信任和授权,使他们有极大的被重视感和成就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10年,银轮的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显而易见,银轮已成为国内汽车热管理领域的龙头企业。

可徐小敏的雄心壮志远不止于此,他的长远目标是打造“百年银轮、千亿梦想”,一个致力于可持续发展、造福社会的典范。

在与国内外的头部企业接触和合作的过程中,徐小敏敏锐地察觉到,中国乘用车占汽车总销量的80%以上,但银轮销售额中乘用车产品只占20%。另外,新能源车发展是大势所趋。

“抓住风口,开展乘用车业务,推动新能源热管理业务!”做出这个决定需要相当大的魄力。因为从来没有涉足过新能源行业,徐小敏顶住巨大压力,决定全力推进这个业务。他的前瞻眼光、决断力,再次显现出来。

“每一个新的领域出来的时候,大家站在各个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但既然头部客户企业需要这些产品,我们就去认真研发。”徐小敏说。

2017年,银轮股份特意单独成立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事业部,负责与电动车等新能源乘用车配套的热交换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2020年,银轮在原有事业部基础上,增设了新兴事业部,主要研发制造以空调系统、空调箱为代表的新能源产品。

2017年以来,银轮相继通过资本市场增发,取得募集资金近14亿元,主要用于上海生产基地及新能源热管理项目的建设,项目内容包括大数据、物联网等。银轮新能源以及上海银轮作为公司新能源业务板块的两大重要经营体,紧抓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机遇,实现营收快速增长。

目前,在徐小敏带领下,银轮新能源业务下游客户已覆盖北美新能源标杆车企和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未来,随着销售收入的持续提升及规模效应的不断释放,新能源业务有望逐步成长为银轮股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2018年,已有60年创业史的银轮,开启了“二次创业”(2019—2038年)征程,提出了2023年实现营收100亿元,2038年实现营收500亿元的发展目标,并把关键词定为:放眼全球,坚守实业,持续发展,报效祖国。

这一次,银轮的核心层没有一个人怀疑。“路子对了,企业发展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越来越好。”

2023年11月,银轮营业收入顺利突破100亿元。

“这个目标实现后,我们又得设立新的目标,企业才有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徐小敏说,至2058年,银轮要成为世界品牌,成为受社会尊敬的公司并为员工谋幸福。

徐小敏的情怀和梦想,再次成就了今天的银轮。

和衷共济,和合共生。如今,和合文化已经深深印入天台人的基因中,也印在徐小敏的心里。

作为一名天台本土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他一直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对内,使银轮拥有家一般的温暖;对外,愿意与同行一道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他常说,公司高层要关心员工,要让人才觉得自己是银轮大家庭的一员,唯有如此,企业上上下下才能真正像一家人。如果没有这样家的归属感,即使再高的薪酬,有些员工也留不住。

这些年,他倡导搭建银轮之家服务平台,为广大员工提供车辆、家政、物业、餐饮、子女托管等全方位的便捷服务,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同时,他非常重视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希望借助标准体系,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从2012年开始,银轮制定了第一版《银轮企业宪章》,并每隔三年修改一次。今年正在修改第三个版本。

“里面传达了银轮的三观,比如,要‘敢于否定自己,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帮助他人’等,这些都是从我董事长做起的。”徐小敏说。

在徐小敏看来,五湖四海都是一家人,并肩奋斗同是银轮圆梦人。银轮有实现“百年银轮,千亿梦想”的雄心壮志,员工有实现快乐工作和幸福生活的现实梦想,要努力把国家梦、企业梦、员工梦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让梦想通过实干照亮现实。

对天台其他企业的帮助,徐小敏更是慷慨不吝。

由他带领银轮股份牵头开展天台县上市公司党建联建和银轮供应产业链党建联建,结对帮扶全县100多家小微企业,助力区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在他的带领下,银轮还与佛吉亚、皮尔博格、摩丁等同行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合作,与国内江铃、广汽、吉利、开山等客户建立了合资公司,目的是为各合作伙伴实现最大化的价值创造平台,在实现银轮与伙伴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银轮这艘在商海航行的巨舰,在徐小敏的掌舵下,正在加速驶向梦想的远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4-04-17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98768.html 1 3 徐小敏: 企业家当有产业报国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