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运营,不止于“破圈”

蔡铭耿

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浙江乡村脱颖而出迎来高光时刻,产生如余村的网红“村咖”、临海的“江南·溪望谷”、黄岩的“天空之城”等一批成功的案例和故事。“破圈”生长的背后,“三分靠建设、七分靠运营”正逐渐成为乡村发展的共识。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而乡村运营正是基于乡村产业的市场化管理和运作。无论是把“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美丽生活”,还是把“流量”变“留量”,核心都在运营。正是看到这一点,近些年,各地政府和有志从事乡村振兴的创业者都在乡村运营的赛道上各显神通。比如,最早试水“村落景区市场化运营”的杭州临安出台了《乡村整村运营标准》,安吉发布了全国首个乡村运营商能级榜单,我市多地推行乡村职业经理人来运营发展乡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经营模式。

一方面,乡村运营的现实需求呈现井喷状态;另一方面,“什么是乡村运营”“怎样把乡村运营做好”“哪些人参与乡村运营”“乡村运营包括什么”等等命题,至今都还处在探索过程,并无定式。首先需要廓清的是,乡村运营不是以往传统低水平的农文旅运营,它涉及乡村整体产业、乡村人才、乡村管护机制和造血机制的重建。其中涵盖的品牌运营、人才运营、营销运营、场景运营等多个维度,绝不是简单的“管理”或“运营”二字所能概括的。

比如临海的“江南·溪望谷”,不局限于某一种业态,而是围绕产业带形成的多业态组合。以大米为例,沿线共有六七百亩稻田,以前都在大户手里各种各的。现在种什么米、卖给谁,都从整条产业链入手规划,比如考虑到临海人爱吃年糕,就选择有黏性的稻谷品种,既可以成为景观,也可以通过深加工,把大米做成年糕,做成当地人爱喝的米酒,形成一条抱团发展的产业链。此外,“溪望谷”还有茶主题的产业,从茶叶采摘到茶餐饮,围绕溪做的溪文旅,植入多个网红“打卡”的溪坝、露营地、溪民宿等。

乡村项目最怕的是热闹一阵子就偃旗息鼓,“破圈”固然令人艳羡,可持续发展才是乡村运营的王道。因此,乡村运营需要着眼于乡村资产在保值基础上的增值,在输血之后的造血与反哺,从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从这个角度理解,真正的乡村经营,应当以当地乡村的全面振兴为前提,整合现有存量资产和新业态,建立村民、集体经济、社会资本以及运营商等利益主体之间相对平衡、可持续的良性合作机制。它不以短期盈利为目标,更侧重于稳定、长效、公平的发展原则。

乡情复杂多样,其中难度可想而知。包括民宿、营地、乡村综合体在内,如果同各个业态的经营者深聊下去就会发现,无论乡村运营中的哪种业态,实际都并不容易,即便是想要做到保本、实现多方利益平衡,普遍是件难事;另一方面,要做好一种业态,需要沉下心来,经历时间沉淀,抓管理、抓细节。

但就目前而言,乡村运营的大多数业态,还没有到扩张、复制和规模化经营的时候,乡村“生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就需要政府在通过市场化方式参与搭建乡村运营平台时,不能只盯着KPI考核或当“甩手掌柜”,而是要对乡村运营者“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多扶一把”,放眼长远来提供可持续的精准支持,让他们更有信心和底气,降低其运营风险,保护其乡土情怀。

政府除了承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部分的投入和后续维护,还要充分考虑到乡村运营的困难,像在其他领域招商引资一样,最大限度地在工商、土地、税收及人才安置等方面打造政策洼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运营,共绘振兴画卷。

2024-08-05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07197.html 1 3 乡村运营,不止于“破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