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种能力” 助力“三支队伍”建设机制体制改革

童灵渊 杨礼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强调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教育、科技形成“三位一体”,共同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充分发挥人才的支撑动力,必须要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以“三种能力”提升为手段,进一步推进“三支队伍”建设的机制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一、着重提高主动服务能力,推动从被动解决到主动对接的方式转变。梳理现行的“三支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持续拓宽人才的服务范围,精简人才相关服务的审批流程,提升人才服务的行政效能,实现人才服务从“保障型”向“发展性”转变,从“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变。保障干部素质提升的时间与渠道,主动打通高校、社会组织、各级行政机关等多线培训路径,实现干部能够提能力、知民意、懂科技多维素质能力同步提升。主动对接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讲政策、做引导、送服务,化被动等待为主动上门,积极搭建行业岗位的沟通对接平台,为人才相互合作牵线搭桥,引人引项落地落户。拓宽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的职业发展空间,改革职称评定制度,打破旧有壁垒,以实践为先,打通职级晋升通路,保障各类劳动者都能够充分享受人才待遇,让人才能够安居乐业。通过数字化改革,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简化人才服务程序,破除服务门槛,积极宣传人才福利,充分挖掘各类社会资源,为各类各级人才提供更适宜的工作和生活服务,实现物尽其享、人尽其用的社会新风尚。

二、着力提高狠抓落实能力,推动从问题意识到行动落实的思维转换。“三支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始终呈现出动态发展的趋势,在不同时期,“三支队伍”建设会面临不同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主管部门及时评估现实状况,积极落实人才迫切需求,要从简单的认识问题到尽可能推动需求落地的行动者思维转换。面对人岗不匹配、人才发展受限、人才待遇不落地等问题,各级主管部门之间要搭建协调机制,以综合全面的服务能力,纾解人才生活和工作困境,改变以往不同部门之间互相“踢皮球”的状况,提升人才满意评价,切实解决人才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对于人才关心的人才认定、安居、子女教育、就医等迫切问题,更不能停滞在汇报与等待流程上,要充分发挥各级干部队伍能动性,提高解决问题落实行动的能力。“三支队伍”协同发展、共同作用,可以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安居乐业。

三、着眼提高自我驱动能力,推动从外在要求到内心自觉的行动转化。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既是人才自身价值体现的需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是社会给予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外在保障,只有充分调动人才发展的内心自觉,才能够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这就要求“三支队伍”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用党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通过学习为民实干的模范榜样精神、诚实守信的企业家精神和为国奋斗的劳模工匠精神,在精益求精、力争上游、爱岗敬业的社会风气中不断锻炼和提升,以使命感作为成长的动力,开拓进取,实现自身价值,成为社会榜样。在“三支队伍”建设机制体制中要强化人才的自我驱动意识,突显个人主观能动性在未来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人才认定灵活性,破除人才晋升的硬性引导,给予人才宽松自由和高容错的成长环境,促进“三支队伍”在充分调动自主能动性基础上锐意进取。

2024-09-18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10434.html 1 3 ​以“三种能力” 助力“三支队伍”建设机制体制改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