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语课》

用生命编造语言 每个人都是有名之辈

《波斯语课》是我近期看过最好的电影。和去年重新上映的《美丽人生》一样,《波斯语课》也是纳粹集中营题材,描述被迫害的犹太人凭借聪明才智和纳粹分子周旋的故事,两部片子都以谎言为背景,谎言之中又夹杂着爱和希望。

二战期间,名叫吉尔斯的比利时犹太人被逮捕,被送往德国的一个集中营。他谎称自己是波斯人保命,逃避了枪决。但吉尔斯被德国军官科赫看中并要求教他波斯语。对波斯语完全不懂的吉尔斯只能凭空编出一门语言,他开始用集中营中关押的犹太人的名字作为词根,编造出上千个“波斯语”单词,每一天过得如履薄冰。

整部电影色调以蓝青色和暗灰色为基调,营造出一种压抑、窒息的氛围。男主吉尔斯一头卷毛,眼睛很大,常流露出怯弱、无助、躲藏、空洞的眼神,透过他的眼睛看整个世界,荒乱、残暴、杀戮,把犹太人时刻处在死亡边缘的紧绷和压迫几乎刻在了骨子里。

因为善良,吉尔斯两次活了下来。第一次愿意用半个面包换一本波斯语传说,这本书成了他的求生道具;第二次把奖励得来的肉酱,送给受了伤的犯人吃。这两次善良也给他换得两次生机。

在集中营这种地狱,犯人与犯人之间的互相帮助甚至牺牲,可以看到平凡的人性散发出最伟大的光辉。但拯救和杀戮往往是共生的,也是无可奈何的,阳光的背后总有阴影。当真波斯俘虏被抓进来,意味着吉尔斯的谎言将戳破时,真波斯人却很快就被人残忍地割开了脖子。原来,吃了吉尔斯肉酱的战俘为了报恩,残忍杀死真波斯人,战争的残酷下平凡的人为了保全友情也会生出最极致的恶。那个死去的真波斯人,在死前一无所知,他又是多么无辜呢。

与犹太人的悲惨境况相反的是,纳粹军官们作为侵略者,他们看犹太人,叫“犹太猪”,嘲笑他们身上散发臭味,掌握着犹太人的生死。上一个小时刚杀完人,手上染满鲜血,下一个场景就是聚在一起聊天,谈论吃喝,或八卦领导的情色消息。休闲的日子里,这群人聚在一起,唱歌、跳舞、郊游,日子过得舒服又快乐。

上尉科赫是个很复杂的人,一方面,他有纳粹军官的冷漠和暴力,另一方面,他无心恋战,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可以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餐馆,当个快乐的厨子。

电影里处处是科赫的矛盾和双标。对于自己认可的老师吉尔斯,科赫也许把对哥哥的感情投射到吉尔斯身上,把他当作兄弟。所以他小跑着去枪毙的队伍中救出吉尔斯,激动地质问他“为什么愿意为了随便某个人而跟这些无名之辈一起去死”。他已经将吉尔斯和“那群犹太人”区分开来,他认为吉尔斯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但他却粗暴简单地把那些活生生的人定义为“无名之辈”,对他们的生命十分漠然。在杀人机器的运行中,科赫早已不自觉地同化了。

对于和平,他看上去心向往之。他赞叹着“波斯语”的优美,甚至用这门语言写了一首有关“和平”的诗。当他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脸上就浮现出安详、宁静的表情,好像真心渴望和平,窗外却是被他奴役的战俘,在受着非人的羞辱。眼前真实的战乱看不到,却追求虚无的和平,何其讽刺。

矛盾的科赫代表着一部分纳粹,他们也许不好战,不极端邪恶,甚至不曾杀过人。但是他们仍然处处展现出对生命的漠视,极度缺乏自省和共情。他们不认为自己有罪,只是在服从命令、履行职责。那么,一群不亲手杀人但维护杀人机器准确顺利运行的人,是否应该和那些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同罪呢?

影片结尾,在伊朗海关,科赫拿着假护照准备逃往德黑兰,说着没有人能听懂的“波斯语”,被盟军扣下。被带走前他大吼:“我的波斯语很好,你们为什么听不懂?”

一方面说明,他直到最后一刻,仍旧完全信任吉尔斯,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的自负和狭隘使他永远不会相信,他所读所诵的,是一门根本不存在的语言。

与此同时,在盟军营地,吉尔斯被问道“你还记得你们集中营其中的一些人吗?能说得上几个名字吗?”“我记得2840个名字。2840个姓氏和名字。”他用荒唐的波斯语课,记住了2840个名字。在大家不可置信的眼神中,吉尔斯缓缓念出这些名字,影片达到了最悲情的高潮。□张亚妮

2021-03-29 《波斯语课》 2 2 台州晚报 content_108362.html 1 3 用生命编造语言 每个人都是有名之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