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下)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仙居安洲小学 应卫同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特有属性(即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五(下)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包括:因数和倍数的相关概念、分数加减法的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等。

一、遵循小学生学习概念的特点,组织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

小学生获取概念一般都会遵循从“引入→理解→巩固→深化”的形成路径。

1.概念的引入——提供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

(1)直观引入

如2、3、5倍数的特征,让学生找出1—100各数中2、3、5的倍数,通过分析比较它们的共同特征,从而得出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2)生活实例引入

如学习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物体,再找出共同特征,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事例转化为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3)旧知引入

许多概念可以通过联系旧概念直接引入。如质数和合数的学习,教学时可以从因数的概念入手,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因数,看看它们的因数个数有什么规律,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类,从而初步建立质数、合数的概念。

(4)计算方法引入

如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可以用除法计算引入。这实质上是运用旧知识引入新概念的特殊情况。

2、概念的理解——注重正反例证的辨析

(1)剖析关键词

如分数定义中的单位“1”、“平均分”、“表示这样的一分或几分的数”,学生只有对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弄清楚了,才会对分数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2)辨析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

学生能背诵的概念并不等于真正理解,在概念揭示后往往要针对教学要求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练习。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揭示后,可以让学生做相应的约分和通分的练习,从而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认识。

(3)变换本质属性的叙述或表达方式

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特点之一往往是:对某一概念的内涵不是很清楚,也不全面,把非本质的特征作为本质的特征。

(4)对近似的概念及时对比辨析

在教学中,有些概念含义接近,但本质属性又有区别。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之后,可以用列表法设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从中明确“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3.重视概念的运用,发挥概念的作用

理解概念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的途径有:

(1)自举实例

如在学生初步获得了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后,可以让学生分别举一些真分数、假分数的实例。

(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

如学了分数加减的运算定律后,可以让学生简便计算各题。

(3)运用于生活实践

数学概念来源于生活,就必然要回到生活实际中去。如在旋转和平移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学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出美丽图案。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4.注重概念之间的比较分类,深化概念

数学知识系统性强,联系紧密,对一些有联系的概念或法则,在一定阶段应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知识的网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数学概念学习的目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一个好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如何整理观察得到的数学素材,如何通过分析比较素材抽象出规律性的知识,这才是概念教学的本质。

2021-04-02 2 2 台州晚报 content_109115.html 1 3 小学五(下)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