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通过社交软件在网络上“云交友”已经非常普遍。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云端聚会、网络交友是个拓宽视野的好方式,很多人情不自禁沉迷其中。通过社交软件,未成年人畅所欲言,诉说着青春期的心事,以排解学业和生活的压力。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的低龄网络交友软件良莠不齐,很多软件存在着注册门槛低、身份认证系统不完善等问题,打着“未成年云交友”的幌子,实际却成了传播低俗信息的温床,甚至侵犯着未成年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向陌生人诉说“悄悄话”
这次考试又没考好、今天被妈妈骂了、上学路上看到了一只可爱的小狗……每当四年级的女生小妮脑海中冒出了一些奇思妙想,她都会迫不及待地将这些思绪分享在网络上。微博是她记录日常的平台,基本上每一天,她都会发布几条新微博。她在微博上的好友圈有几十个陌生人,因为同样的兴趣爱好和小妮成为了“虚拟好友”。
不出意外的话,小妮发布微博后会收到十几条来自好友们的评论和点赞,偶尔还会收到一些私信,有鼓励、有安慰。对于在现实中比较内向的小妮来说,微博是她拓宽朋友圈的绝佳渠道。她告诉记者,如果遇到兴趣相投的人,她会通过在网上主动评论、私信等方式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希望能够进一步成为现实世界里的朋友。
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普及,未成年人“云交友”现象越来越普遍,像小妮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一些家长认为,交友软件能帮助孩子扩大视野,找到更多良师益友,但更多的家长则感到担忧:未成年人辨别能力弱,过早接触社交软件可能会让孩子“误入歧途”。
社交软件“暗礁重重”
“妹妹你几岁了呀?”“今天有没有好好吃饭?”一位初中生的家长莫女士告诉记者,她从来没有想过,会在女儿手机里发现这些来自陌生人的“暧昧”信息。
女儿小芷使用的是一款没有在官方应用商店上线的社交软件,据小芷说,她是在一次使用手机浏览器时偶然下载的。“这个软件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填写身份信息的时候,不需要实名认证,性别跟年龄都是可以随便填的。”莫女士说,她发现女儿的好友列表中有很多陌生人,有男有女,里面出现的一些暧昧对话让莫女士十分担心,“直接问怕侵犯女儿的隐私,但是女儿年纪这么小,不管这事儿又怕女儿受到伤害。”
记者调查发现,注册网络社交软件,有些只需填写手机号、收取验证码即可完成,有些甚至随便输入一个ID就可以注册成功,这让很多未成年人纷纷涌进成人社交软件之中。
在手机软件下载商城中,大部分网络交友软件在下载时都会标注适合年龄“17岁+”,但这一规定也只是“说说而已”。记者随机下载了几个网上推荐的“交友软件”,几乎所有的交友软件都不需要实名认证,年龄、性别等个人信息可以随意填写。
未成年人“云交友”需适度
未成年人“云交友”面临着虚拟世界鱼目混珠的信息考验,一些“云交友”行为暗藏祸端,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安全隐患,让人担忧和警醒。
虚拟交友软件确实是一把“双刃剑”。镇海中学台州分校初一(2)班班主任林静怡告诉记者,当下学生使用虚拟社交软件和同学进行交流不可避免,假期时可以给同学之间交流学习提供渠道,增进感情。但是与此同时,学生“云交友”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聊天时没有时间观念,容易一聊进去就收不住,耗时、费神,易分心;二是学生“云交友”时有可能会认识到“网友”(如游戏、微博等渠道),初中生辨别能力尚弱,存在被骗的风险。
“我们班的学生也存在因为玩社交软件占用太多时间的情况,学生线上聊天比较多,比如网课期间也边听课边聊天,而且都是与课堂内容无关的。”林静怡说,学生使用社交软件还是要把握好度,不能耽误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除此之外,使用电话手表进行“云交友”的现象在小学生中比较普遍。“电话手表作用弊大于利,必要性不是很大。班级不允许带电话手表,和家长沟通了解到孩子在家使用时更倾向于手表的娱乐功能。”临海小学三(7)班黄钰翕老师表示,电话手表虽然可以让学生和同龄人互相分享自己的兴趣和见识,扩大交友范围,但是电话手表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功能过于繁杂,各种好玩、新奇的功能和配置,浓缩在一块小小的手表内,仍会让孩子控制不住地把玩,而且电话手表比手机还要隐蔽,坐在书桌前玩电话手表时,家长也难以察觉。
“近阶段发现孩子们的电话手表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容易分心,注意力不够集中。”临海小学六(12)班黄英姿老师表示,有些同学晚上11点还在跟同学语音聊天,影响睡眠,因此,在黄英姿的班上,电话手表是禁止使用的。
想要让未成年人在交友软件中少受伤害,家长和学校应投入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并掌握孩子使用交友软件的基本情况,更重要的是满足未成年人在现实关系中的情感需求。
记者 王琛琪/文 陈静/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