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高考心理”,用亲情消化

记者 王怡

今年的高考,在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中落下帷幕。对于高考成绩,向来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发挥出色的考生,或许已经开始憧憬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而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却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如何帮助考生们走出高考后的心理障碍?一起来听听心理医生的解答。

高考后心理出现障碍

“根据往年的经验,高考考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率,一般考后要高于考前。”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精神卫生科主治医师尹世平说,去年,他碰到过一个应届考生小王,在得知高考成绩后非常痛苦。因为成绩一向不错的他,在高考前拼命努力学习,告别了电脑游戏、牺牲了睡眠时间,可最终发挥失常。

成绩公布的那天,全家人看着屏幕上的数字,久久不愿说话。但心理压力最大的,还是小王自己。“考生父母感情一直不好,长期分居,父亲又身患慢性肾病,家庭长期被失望笼罩,全家人唯一的慰藉是,孩子成绩一直很好。”尹世平说,小王在得知考试成绩后,觉得自己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因此心情很差、非常憋屈,父母的安慰不听,总是摔门进房间然后反锁。发展到后来,甚至不愿意返校处理毕业等相关事宜,感觉没脸见老师和同学。

“成绩如果有意识,它也会压力山大”。的确,考生小王的身上背负了太多压力。“他的成绩,不仅关系着未来能读什么大学、做什么工作等个人前程,还肩负着父母感情和好的重任。”在尹世平看来,小王本是一个懂事、有责任感、有上进心的孩子,但承受了太多压力,一旦考试失利,许多方面都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

学会接纳,重塑自信

而像这样的案例,每年都在发生。考生在经历几个月的紧张备考后,各种心理需求在高考后的一段时间,会出现“井喷”现象,尤其是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很容易出现“后高考心理”问题。

高考结束,并不意味着身心的全面“解放”。估分、查分、报志愿、等待录取……对于广大考生们来说,“后高考时代”的心理考验并不亚于考前。

现为大一学生的杨利,在回忆起自己高考后的那段时间,坦言那是一段如噩梦般的经历。“高三模拟考时,我的成绩几乎每次都在重点线上,可是高考成绩却不理想,错失了重点分数线,简直是晴天霹雳。”杨利说,高考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深深的自我怀疑和否定中度过,后来甚至还有过复读的想法。

在尹世平看来,高三毕业生,18岁的年龄,处在人生的第一个重大分岔口,短时间内发生重大变化和转折,是心理问题高发的时期。“高考失利后,出现心情烦躁郁闷、极度缺乏耐心、情绪低落,不与父母沟通、不愿出门、不愿见人,甚至是失眠、抽烟、酗酒等症状,其实都是心理失衡的一种情绪表达,需要面对和消化。”尹世平说,当心理压力过大、时间过长,这些心理问题就可能会转化为心理障碍。

因此,高考后不论成绩与否,考生们都要学会冷静接受,找出适合的解决方法;而心理更加成熟的家长也应及时悉心关注,给予必要关怀。

共同面对,共渡难关

“考生与家长要意识到,从出考场那一刻,成绩已经尘埃落定。既成事实的东西,无论好坏不再纠结,责备更是无济于事,反而伤害感情与亲子关系。”尹世平说,在学会接受事实以后,接下来就是共同面对结果,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消化失败的痛苦。

作为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机会和途径,发泄出他们心中的情绪,并及时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霾,不妨多做一些有助于情绪释放的工作。根据具体情况,引导考生将注意力适度聚焦于未来方向的几种可能性,共同探讨较好的前景。

“可以适当安排生活作息,做一些事情,使人相对放松又不空虚。”尹世平说,成功值得庆贺,但失败更需安慰,这时候,父母需要用心筹划安排,比如满足一个愿望、计划一次毕业旅行等,这些都不以成绩为前提条件,只是因为孩子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对于部分平时内部矛盾较大的家庭,如果能较好地利用这次机会,将能极大地打开心结,修复关系。”

2023-06-10 2 2 台州晚报 content_175991.html 1 3 “后高考心理”,用亲情消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