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影
本版标题

《战争与和平》

我爱我的生命

铁权

我花了整整7个小时,一口气看完了苏联导演谢尔盖·邦达尔丘克改编拍摄的旷世巨作《战争与和平》(1966年上映)。因为故事实在太长,电影分为了四部,分别命名为《安德烈·博尔孔斯基》《娜塔莎·罗斯托娃》《1812年》以及《皮埃尔·别祖霍夫》。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皮埃尔的饰演者正是导演谢尔盖本人。

提到托尔斯泰的这部在世界文学历史上如恒星般照耀了一个多世纪的长篇小说,相信任何爱好阅读的人都能对其内容娓娓道来。改编这样的大部头小说是极其困难的,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现实主义笔触与现实主义镜头的不对等。小说光凭文字就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但换做电影,仅仅将小说情景复刻进画面是远远不够的。然而谢尔盖导演做到了,并且做到了极致。

虽然彼时的硬件条件落后,但依靠着导演高级的拍摄理解以及再修复时的努力,电影画面呈现出油画般美轮美奂的质感。影片的开头就是一段长镜头,向观众展示了俄国广袤又葱茏的大地。紧接着,一声枪响打破了宁静,随后马的嘶鸣、人的哀嚎等等杂音接踵而至。待到重归寂静时,托翁的经典语录由旁白念出:“那些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思想,往往是极其朴素的。我的全部思想无非是:如果那些不道德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形成一股力量的话,那么正直的人也应该这样去做。”

这段话是不完整的,剩下的部分直到第四部的结尾才再次响起:“让一切善良的人们手挽手地走在一起,让他们举起真善美的旗帜,共同为这世界谋求幸福吧。”

我认为,导演正是因为紧紧抓住了这一中心思想,才使得这部长达7个小时的影片顺畅又深刻。而这一思想,又交由了剧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来表露。

当你思考战争时,你最重视什么?

作为贵族的安德烈,他想到了荣誉、皇权还有作为贵族的担当,因此他奋不顾身奔赴战场;曾经留学法国的皮埃尔,他想到了拿破仑以及波拿巴主义者那一系列先进、民主的政治主张,因此他在聚会上不加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拿破仑的欣赏与对反抗的不理解。而作为俄国敌对者的拿破仑,电影并没有给他太多的镜头,但我想,他作为军事家,一定是一个自负、霸道的人,他发起战争,为的是他自认为的仁慈。

几种对于战争的不同理解诞生后,主战的声音便愈发洪亮。很快,俄国贵族纵情享乐的生活被打断了,取而代之的是众多年轻人头脑发热时发下的胜利誓约。这里我想到了同样描绘战争的电影《乱世佳人》,当美国南北战争打响时,尚不知战争残酷的男人们也表现出了无知的勇敢。安德烈虽然作为其中一员,但他却具有与众不同的冷静与克制。这里我们也能看出他实际上并不是那类被奢侈生活宠坏了的公子哥,他是能够对战争进行独立思考的。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里,他依旧无可避免地被贵族身份裹挟,不能及时意识到他的本性。

随后,惨烈又壮大的战争开始了。在影史上,《战争与和平》的战争画面无可置疑地排在第一。所有参加拍摄的士兵都是真正的军人,所有使用的道具都是实打实的枪炮。

影片涉及了历史上的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以及莫斯科大火等真实事件,俄国军队先后经历了惨痛的挫败与不屈的反抗。

随着战争的一步步进行,安德烈对战争的思考以及战斗时的心态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倒在战场,看着明净的天空与涌动的云海时,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从未像这样注视过世界安宁的部分。他的心灵仿佛被洗礼,想到除了眼前的天空外一切都是假的、空的。而当他最后即将牺牲时,他又开始思考自身的存在,思考生命消逝后一切是不是还存在意义。被狂风吹打着纷乱摇曳的树木代替了他的身姿,他最后终于明白:他爱他的生命,爱这草地树木,爱这空气。生命扩展开来又消失,生命就是一切。

战争教会了安德烈和平的意义,却没有给他重返和平的时间。

拿破仑势如破竹地撕开了俄军防御,剑指莫斯科,长驱直入。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俄国冬天的低温与俄军尚存的战斗意志居然能够扭转局势,使他的军队虽然不至于落败,却也吃尽了苦头。

看着昔日辉煌的队伍垂头丧气地撤退,拿破仑的心情也变得消极。他忽然开始意识到,一切死亡与毁灭的罪魁祸首居然是他这个自以为人道的救世主。我想,在这一刻,拿破仑对战争的理解一定动摇了,然而战争同样没给他机会后悔。战争不是哪个统帅或民族的所有物,那些自信能够掌控战争的人实则是被战争操控最彻底的人。

最后一个主要人物皮埃尔的思想转变其实跨越了整个故事。他和他的朋友安德烈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安德烈从具体走向虚无,他却从虚无走向具体。皮埃尔目睹了战争时无可奈何只好笑着迎敌的士兵被炸得四分五裂,也亲自感受了一回走上处刑台的绝望。他慢慢地不再考虑什么拿破仑思想,什么贵族荣誉,甚至不再理睬那些原本令他头昏脑涨的娱乐。他渴望着回忆、追求、希望和思考的灵魂受人屈辱,他的肉身受人囚禁。他嘶吼道:“他们让我当俘虏,关注我不朽的灵魂。一切都是我,一切都在我心里,那就是我!”

一个原始的泛神论思想在皮埃尔心中诞生了。生命就是世界,世界就是神,而他也是这伟大又脆弱的神的一部分。在三个主要人物中,只有皮埃尔幸运地重获了自由的生活。而他在战争中学会的一切也将驱使他走向真正的民主,也就是共产主义。

四部电影深刻地抓住了托尔斯泰写战争的终极设问:在战争来临前,你思考什么?在战争发生时,你思考什么?在和平归来时,你思考什么?

无论人们一开始思考着什么看似宏伟的事情,但最后面对死亡,面对悲伤,面对虚无,他们都会开始思考生命。

战争毁灭生命,和平滋养生命,但战争与和平都由生命造成。唯一不朽的只有当一个人发现了生命的意义、发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时的灵魂。当不朽的灵魂聚集在一起对抗不道德的恶行时,真善美的世界才会到来。

2024-09-09 《战争与和平》 2 2 台州晚报 content_209750.html 1 3 我爱我的生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