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系列报道9

“无情判官”郑华来

坚持为残疾人评级33年

图为郑华来上门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鉴定。本报记者张梦祥摄

本报记者陶子骞 张梦祥

上月16日一早,70岁的郑华来和黄岩区残联工作人员来到平田乡牛游塘,为居住在此的王森岳进行残疾人评级。

王森岳多年前因事故腿部受伤,这些年又因类风湿引起骨头坏死,几乎无法下床。郑华来和另一位医生张开宇为他检查后,经仔细斟酌和讨论,在评级表格上写下了“一级”。

“我们必须公平公正。”郑华来说,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走进黄岩西部山区,33年来,为帮残疾人评级,他几乎踏遍了黄岩的每一寸土地。

30多年炼就“铁面无私”

郑华来原是台州市第一医院骨伤外科的主治医师,今年是他退休的第十个年头。

30多年前,交通没有如今发达,给残疾人评级,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郑华来初入“这行”,是部门里要派一名医生配合残联鉴定。

“做了才发现整个黄岩也没几个人做这个。”郑华来回忆,当时,从黄岩城关到宁溪要坐渡轮,一些山村没有通车,步行十分费时费力。为了节约时间,他会在乡镇设点召集老百姓过来,遇到行动不便的,就跋山涉水“上门服务”。

“对残疾人的等级评定,关系着他们能够拿到多少补贴,因此需要非常慎重。”郑华来说,每次给残疾人评级,必须有两名医生同时在场,做出专业评定后,都要在表格上签名。

“遇到情况严重的,内心很难不被触动,可还是必须秉承公正的原则,这样才能帮到所有人。”在郑华来看来,冷静客观、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位伤残者,是他这30多年来一直没有停下的修炼。

评级房间变成诊疗现场

“你再躺下去,活不过三年!”“你要是不起来走动,评级也不评给你!”……

房间里,郑华来正和搭班医生张开宇一起,“吓唬”一位右腿股骨颈骨折的病人。因为患有心脏病无法进行麻醉手术,患者长期卧床,几乎一动不动,导致左腿肌肉萎缩,身体每况愈下。

“就是懒出来的病!”两位医生对此极为痛心。明明是残疾评级,病房里却俨然成了内外科诊疗现场,他们分别从各自专业对病人提出了康复意见。

评级变成看病。这样的情景,在郑华来30多年的残疾人评级生涯里频频发生,有些病人因为伤势自然发展导致恶化,也有病人却因为无知而耽误了自己。

有次,郑华来和张开宇为一位患有帕金森症的老太太评级,发现其已经神志不清。询问老太太的丈夫后,他们得知老太太觉得吃药没用,自行停止了服用。

“有些评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归根结底是有些人缺乏医学常识,甚至不听医嘱。”提起这案例,郑华来语气里带着惋惜。

他说,这些年走遍黄岩的各个乡镇,与其说是评级,更多的还是想看望那些生活艰辛的老百姓,希望借由自己的医学知识和评级者的身份,能帮则帮。

一直干到走不动路

令郑华来欣慰的是,与当初比起来,如今黄岩的残疾人数量越来越少了。“以前生活条件差,老百姓出去打工,安全措施不齐全,容易发生意外。”郑华来感慨,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中风等疾病导致的肢体瘫痪愈发多了。

“吃得多,运动少是根本原因。”张开宇是黄岩区中医院神经内科的副主任医师,中风、帕金森等病症是他的专业范畴。

张开宇是近两年加入黄岩区残疾人评定工作的。此前,和郑华来搭档的神经内科医生是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主任医师陶宏英。陶医生年过80,跟郑华来合作近30年,直到前两年,她才因身体原因从残疾人评定工作中退下来,张开宇是她的接班人。

和张开宇搭档后,郑华来与他继续配合着翻山越岭,走过一户户残疾人的家庭。残疾人评定往往一出门就是一整天,到了午间,70岁的郑华来微微露出疲态,但总是一句“没事”,便继续坚持。

被问及准备什么时候“退休”,郑华来愣了愣,回答道:“党和人民需要我,我就继续干,干到走不动路为止。”

2021-01-04 坚持为残疾人评级33年 《追梦人》系列报道9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00783.html 1 3 “无情判官”郑华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