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村部大楼动工后,吴卿敏力主修建篮球场,安装健身器材,引起村民不满。有村民当着他的面说,“每天干活都累死了,谁会来这里打球?年轻人有出息的都去城里了!”
如今,村部大楼成了村民、外来务工人员最喜欢去的地方。为了进一步满足他们的休闲需求,村里还修建起了游步道、小公园。
敢想敢干,织密村庄治理网
企业多了,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小村庄不断扩容。邻里纠纷、环境卫生、治安消防、出租房管理等问题陡然增加,一时间让吴卿敏有些招架不住。
一次,有村民发现自家门口多了一个马蜂窝,吴卿敏随手拿起手机,拍下并发到了网上。没想到第二天,村里的消防队就上门帮忙清除了。传递消息的正是村里的网格员。
这让吴卿敏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每个人都负责一块小网格,所有的信息通过手机及时上报汇总,这对于提升村庄的治理水平太有帮助了。”恰好,路桥区正在推进网格化管理,每个村配备专门的网格员,负责基层治理信息的收集和上报。吴卿敏立即行动,配备了成套的可视化数据管理系统,发挥村里联防队员、村民小组长的作用,织起了一张严密的“村庄治理网”。
同时,在全市率先建立了集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矛盾调处、民生服务、实时监控为一体的网格综治中心,让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方便办事。2017年,原马院村被作为全省、全市“全科网格”现场会参观点,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试点经验。
在网格化的基础上,吴卿敏带领村两委班子建立起路桥区第一个“流动人口管理委员会”,探索流动人口自治模式。
“在老乡间开展安全教育,化解矛盾纠纷,参与公益活动。”张伟是“流动人口管理委员会”的会长,在路桥生活多年,因为处事公道、热心助人,深受外来务工人员的信任。
“老乡之间更容易沟通。”在吴卿敏看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远比生硬的规定有效。几年时间下来,村民反映最大的治安、卫生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传承接力,培养“接棒人”
从上任之初,吴卿敏的愿望就是带领乡亲们富起来。现在,这个目标正在逐步实现,他又有了新的想法,“老思想跟不上新时代发展,退下来给年轻人让路,不能耽误村子的发展。”
今年,54岁的他主动从路桥区马潘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如今,接棒人是优秀网格员王熙倩。这也是历届村两委班子培养的年轻人才之一。
近年来,农村人才外流、村干部老龄化、年轻干部跟不上等问题,成了马潘村发展的难题。“既要思想好、村民认可,又要素质高、能力强、有为村民办事的真心,这样可选择的人不好找。”吴卿敏说。
村干部难当是吴卿敏听到最多的声音。财务公开,接受村民监督,村民的质疑一一回应,在上任之初,吴卿敏就定下了这些规定。“一个村的风气很重要,一定要清清白白。”
早在十几年前,吴卿敏就在考虑接棒人的问题。一碰到好的苗子,村两委就把他们放到村里的“网格综治办公室”磨炼。那里工作繁杂,义务消防队宣传、治安巡防等,每天都要跟村民打交道,从日常工作中就能看出他们有没有一颗为村民服务的心。
王熙倩是外来媳妇,毕业于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在一次交谈中,吴卿敏发现这个年轻人有想法、学历高,而且愿意为村民服务,这让他欣喜不已。
从最初的网格员到村文书,几年的磨砺下来,王熙倩的能力得到村民的普遍认可,也让村两委看到年轻人的可塑性。今年,她顺利当选马潘村的党支部书记,“接过师傅的棒子,我要把村庄建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