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蒋萍萍 记者谷尚辉
自采的蔬果还挂着水珠,自磨的豆腐还冒着热气……早上6点,仙居盂溪岸边的东门早市,摆摊的小贩、赶早的市民就络绎不绝赶到此处,开始为一天的生计忙活。
2018年,该处早市正式投用,这样热闹的场景日复一日。
“一直以来,流动摊贩是我们最棘手的问题,赶不尽、没处去,但是却又被市民所接纳。”仙居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智慧城管中心副主任王一帆说,在与街道的积极沟通下,他们利用城区的闲置地块、停车场,设置了一批临时疏导点。
东门早市只是其中之一。2018年,仙居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还与南峰街道办事处在位于仙居县商业街中央花园小区东侧,统一规划引导、闲置空地再利用,设立了仙居最大的一处临时疏导点,用以安置原响石山路、发展一路占道夜市。
该处夜市占地6800平方米,共有338个摊位,完整配置了雨污排放系统、水电管线、垃圾投放点及公厕,由专门物业公司进行现场卫生秩序管理,摊贩实行亮证经营,准入和撤出规范管理。
去年,这个夜市再次作了修整,有最流行的美食串串,也有最经典的夜宵排挡,已经成为当地年轻人最爱去的夜市,成为仙居的夜经济招牌。
去年9月,该局将穿城中路早市搬迁至工业路临时停车场,归还街道的通行功能,分别位于仙居北、西边的炉兴村、下郭村也各设置了一处疏导点,供自产自销户售卖。
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该局积极施展城市管理职能。去年6月,联合妇联,推出了城管暖心集市,利用停车场空间,以车为摊,开启后备箱经济。
集市开市的第一晚,现场85个摊位,人流量达到了3000多人次,总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
从城市管理的疏导手段,到提振经济的小小举措,仙居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民生经营点也越来越规范、越来越舒心。去年7月,该局对隐藏在巷子,破落、凌乱的修理点进行驻点管理,对于市民有需求却不具备开店条件的传统手工艺人(如裁缝匠、补鞋匠、钟表匠、刻字匠、锁匠),提供便民服务点作为经营场所,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改变原有摊位长期散乱、破落局面。目前,已设立便民服务点10处,可容纳18名手工艺人入驻。
如今,小摊小贩到处溜达、随处叫卖的乱象已经得到全面的控制,临时疏导点已经成为仙居城市运行的有机组成,不仅方便市民,更便利了城市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