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灵明

平凡的人们,带给你我最多感动

【编者按】

台州市援鄂医疗队整装待发

吕 鑫

戴君健

柴芝红

徐有祖

杨兰娇

翁佳浩

郑 懿

陈尧祥

陈 页

尤祥方

方华芬

温岭市消防救援大队获得表彰

陈海建

蔡灵明

黄再青

陈英俊

裴小平

沈青山

龚丽贞

余小中

感动,是一种温暖的力量。由中共台州市委宣传部、台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台州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联合主办的“感动台州”人物评选活动,日前公布了第九届“感动台州”提名人物(群体)名单。自去年8月启动以来,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共收到各地各单位推荐和个人自荐的88位候选人资料。经评议、推选后,21名人物(群体)获入围提名。本报今日特辟专版刊发相关人物的先进事迹。

——第九届“感动台州”提名人物(群体)先进事迹

勇于探索的领头雁

本报记者庞晓栋

出生于1967年的蔡灵明,是玉环市龙溪镇凤凰村的党支部书记。在村里工作的15年,蔡灵明踏实履职、勤恳为民,深受村民拥戴。

2019年7月,玉环市经信局干部庞天茂被安排前往凤凰村担任农村指导员。到任的第一天,蔡灵明就拉上他来了一次促膝长谈。

“眼下,玉环乡村旅游供需两旺,邻镇干江的炮台村、垟坑村特色旅游有声有色,我们也得想想办法,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蔡灵明说。

在他心中,早已铺开了一张蓝图: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无尘山庄13幢民宿改造及周边水库、溪流、游步道等环境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发展乡村旅游,实现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协同发展。为让项目资金真正用到实处,他许下承诺:保质、保量、保进度,也要保实惠。

在他的精打细算下,工程成本一降再降。看着当家人带头攻坚,全村上下的热情也被充分调动起来,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全村工程施工与招商工作仍然稳步推进。

如今,凤凰村无尘山庄项目主体工程招商引资洽谈正在紧锣密鼓展开,项目中的溪流整治、游步道建设都已初步完成,村集体经济发展初见成效。

而在村民心中,蔡灵明不仅是引领发展、勇于探索的领头雁,还是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当家人,不管是村里的大事小事,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去年8月5日,在抗击台风“黑格比”一线坚守近 40个小时的蔡灵明突发脑溢血,当晚紧急进行开颅手术,经5天4夜全力救治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裴小平

防疫一线好村官

本报记者郭天宇

“他真是一位好村官”……在天台县坦头镇溪南村,“钉”在疫情防控一线,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裴小平,用担当书写永恒,被全村村民铭记在心。

2017年4月,裴小平高票当选天台县坦头镇溪南村村委会主任。他担当实干、鞠躬尽瘁,任职三年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干群关系团结和谐。

去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裴小平忙得像陀螺一样在村里转不停,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他匆匆的身影。2020年春节前夕,他虽感身体不适,但忍着病痛、瞒着家人,坚守在防疫一线,带着其他村干部落实卡点值守、人员排摸、群众劝导等防控工作。

就在他离世的前一天晚上9点,裴小平接到了公路卡口值勤人员的电话,一村民从杭州治病回家需接送。

疫情防御形势严峻,这个阶段从外地过来,还是病人,亟需妥善安置。他二话不说,开车赶到卡口,办好相关手续,完成交接。

回家的路上,裴小平忍着病痛强撑着开车,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直至临终当天,61岁的裴小平仍在家中不断电话指挥协调居家隔离人员的后勤保障、外出人员的证明出具等事宜。2月9日晚,在防疫一线连续奋战十多天后,裴小平突然摔倒在地,抢救无效去世,将生命定格在了奋力抗疫的那一刻。

一位村民在村里的“同心议事群”中悼念裴小平:“他就像平凡的树叶,摇曳在高高的树上;他又像有力的根系,扎根在深深的土里……”

柴芝红

把健康希望送进大山

本报记者符薇薇

9年来,她三次参加对口支援,2011年赴贵州省思南县人民医院,2015年赴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2018年又主动请缨到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帮扶。作为台州一批优秀援峨干部的缩影,先后获得十大感动峨边人物、乐山市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奖。她就是台州市立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柴芝红。

2018年,三度“出征”的柴芝红跨越2100公里,来到峨边彝族自治县。在援峨的两年里,柴芝红曾用2分钟极限时间,紧急为一位已听不到胎心的彝族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最终母子平安;也曾为一名62岁卵巢癌患者,做了卵巢癌减灭术,切下重3公斤的肿块,挽救了她的生命……在这片贫困落后的彝区,柴芝红用仁心仁术护佑生命,为众多女性患者解除病痛之苦,带去健康与希望。

凭借着精湛的技术,柴芝红开展了峨边首例腹腔镜手术、宫腔镜手术、阴式手术……两年来,在柴芝红的带动下,先后填补了峨边医院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等妇科31项空白,帮助建立妇科微创中心、产科无痛分娩及导乐分娩中心。本着“帮扶就要先帮人”的理念,柴芝红又当医生又当老师,手把手带“学生”,为峨边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两年多来,柴芝红与峨边患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精湛的医术、亲切的态度让她成为不少人眼中真正的“白衣天使”。而对柴芝红来说,看着患者康复出院,听到一句来自患者的“卡莎莎”(谢谢),就是最大的回报。

台州市援鄂医疗队

与死神赛跑的逆行者

本报记者王 艳

第一时间选派呼吸、感染、重症专业的精兵强将驰援湖北,48小时内完成重症病房改造,整建制接管重症病房……在“风暴眼”中展现出“台州速度”的,便是被称为最美“逆行者”的台州市援鄂医疗队。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湖北告急的关键时刻,台州先后有五批总计177名医护人员,带着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奔赴抗疫最前线。

他们中有在“请战书”上郑重按下红指印,互相剪去长发驰援湖北的“女战士”;有出发前没敢告诉父母,却坚定喊出“这个时候我就要冲在最前面”的90后年轻医务人员;有向三岁半的儿子解释,自己是去一个叫武汉的地方“打怪兽”的新手妈妈;有推迟仪式,约定回来还爱人一个完美婚礼的准新郎……

在驰援湖北的日日夜夜,尽管病毒的肆虐和生命的脆弱,煎熬着每个人,但面对未知病毒,他们义无反顾。他们近距离护理重症病人,身心俱疲,却从不叫苦叫累。

被雾水模糊的护目镜,被装备勒出的压痕,被汗水浸透的衣衫,这些是他们殊死搏斗的英勇勋章;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集体、“荆门好人·最美逆行者”团队、台州市模范集体,这些都是他们共同谱写的完美诗篇。

从2020年1月25日到4月18日,战“疫”最艰难的80多天里,他们用生命履行职责和信仰,用行动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城墙,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顽强拼搏、日夜奋战,挽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

沈青山

闲不住的“杨梅司令”

本报记者陈佳杰

在仙居,一提起沈青山,几乎所有果农都会对这位“杨梅司令”竖起大拇指。在他们眼中,只要“万能”的沈青山出手,种植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20岁那年,沈青山从台州农校果蔬专业毕业。刚毕业的他,带着一身专业技术回到仙居。1978年12月,沈青山被分配到仙居林业局从事水果专业推广,成为全县第一个水果专职干部。这也让他与水果结下了不解之缘。

“爱折腾”的沈青山,一旦在生产种植中发现技术难题,就会盯住技术难点开展针对性试验研究。杨梅气调冷链贮藏保鲜技术、杨梅梯度栽培等创新技术的推出,为“中国杨梅之乡”的发展及仙居果农的增收提供技术支持,也让仙居杨梅走出国门,打开了俄罗斯、法国等地的销售渠道。

2008年3月,从岗位上退休的沈青山,继续奔波于果蔬种植一线。十几年来,他用双脚走遍了仙居的每个乡镇(街道),为果农开展技术培训,撰写了《农林病虫天敌调查与利用》《保安全、促提升:实现仙居杨梅可持续发展》等杨梅种植科研材料,使得仙居杨梅提质增产成为现实。

去年初,受疫情影响,沈青山没法到地里“看诊”。当时正值杨梅树生根、坐果的关键期,沈青山就通过手机为果农“云接诊”。

扎根仙居土地四十余载,沈青山成了果农眼中的“仙居袁隆平”。而在他看来,只要能跟果农在一起,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一切都是值得的。

翁佳浩

舍生取义的 “最美退役军人”

本报记者泮永翔

面对求救时,22岁的翁佳浩没有丝毫犹豫,他奋力地将幼小的生命推向浅水区,自己却留在了漆黑的海底。

翁佳浩是椒江区洪家街道后高桥村人,曾在广州某武警中队服役,2019年9月退役后留在深圳工作。2020年6月26日,端午假期的第二天,翁佳浩和同事3人相约到深汕合作区鲘门镇百安村海滩游玩。

“救命,我孩子被浪带走了!”下海后没几分钟,就听到岸上有人呼救。同事梁源程回忆:“有个小男孩被海浪越卷越远,离岸边已经有三四十米。”谙熟水性的翁佳浩调转了方向,以最快的速度向遇险儿童靠近。

顶着迎面扑来的海浪,翁佳浩一点一点把遇险儿童往岸边推。在随后赶来的接应人员的帮助下,遇险儿童终于被救到靠近浅水区的安全地带。或许是用尽了所有力气,成功“交接”后,翁佳浩消失在海面。

当梁源程和另一个伙伴意识到翁佳浩遇险时,他们一边让岸上的同行女生报警,一边折身向翁佳浩遇险的位置游去。“浪很大,脚下的水流很急,还有暗涡。”在寻找翁佳浩的过程中,梁源程和同伴呛了好几口海水,差点遇险。

事发后,家人在搜寻,海警、渔政部门在搜寻,当地渔民也在自发搜寻……6月28日,经过两天两夜的搜索,噩耗传来,翁佳浩遗体在出事附近海域被发现。

翁佳浩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引起反响。市委书记李跃旗称赞他“为全社会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此后,翁佳浩还被评为浙江好人、台州好人(见义勇为好人),被追授市“最美退役军人”。

温岭市 消防救援大队

“山海铁军”展风采

本报记者庞晓栋

2019 年夏天,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在温岭市城南镇沿海登陆,破坏力之大、影响之广为历年之最,对温岭造成严重影响。

台风夜,温岭市消防救援大队指战员冒着狂风暴雨,成功营救被困孕妇和老人数十人。

台风过后,大队在积极开展自救的同时,顶住巨大压力,抽调人员会同支队增援力量,组成 5个突击队,灾后第一天即开始参加保障“抢供电”的艰巨任务。

此外,大队还积极参与积水最严重路段之一,锦屏路沿线2千米路面的清淤工作,清洗路面6000平方米。派出党员服务队对受损严重的中华路路段整理路政设施、扶正倒伏树木、清理广告牌等杂物。派出抽水分队对温岭影视城地下车库5000吨积水开展抽水作业,帮助他们早日恢复营业。

每一场灾害都是一场考试,既检验指战员的担当、作为,也检验减灾救灾的能力。

新河“7·4”恒泰电池厂火灾事故救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6·13”G15沈海高速(温岭大溪段)槽罐车爆炸事故救援……温岭市消防救援大队组建于1983年,承担着温岭市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在一次次的救援中,大队指战员奋不顾身、不畏艰险,用实际行动彰显“山海消防铁军”的风采。

建队30多年来,温岭市消防救援大队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文明单位。自2018年改制转隶以来,大队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授旗训词精神,不断提升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全力打造“主力军”“国家队”,为温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黄再青

为文艺事业奋斗终生

本报记者泮永翔

出生于1928年的黄再青是玉环楚门人,曾任楚门小学、环山小学等学校副校长,玉环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馆长,玉环越剧团党支部书记等职务,退休后本色依旧,又担任楚门居委会委员一职,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着初心。

年少时,昂扬向上、蓬勃奋进的革命歌曲给黄再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她艺术生涯的启蒙。之后,在学校老师的培养下,黄再青开始学习唱歌,并经常参加当地的宣传演出,塑造了一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1983年,退休后的黄再青回到楚门。看到当时楚门落后的文化状况,黄再青坐不住了。“我下定决心,要把群众的文艺生活发展起来。”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文体活动队伍,楚门的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黄再青还建立了以退休干部为骨干力量的文艺宣传队,自掏腰包到玉环各乡镇巡演越剧、歌舞。

8年前,黄再青住进了玉环市长者公寓,也将热情与活力带到了老人中间。她组建了一支夕阳红合唱团,带领公寓里的老人唱红歌,每年重阳节,这支合唱团都会举行汇报演出。

去年,玉环市慈善总会收到了由长者公寓老人们捐赠的8000多元战“疫”善款,而捐款活动的发起人正是黄再青。她说,国家有难,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理应出点力。

如今,黄再青早已满头银发,但依然深植基层沃土,活跃在舞台之上,唱歌、跳舞、演小品……她被群众誉为“海岛老百花”,入选2020年中国好人和浙江好人,荣获浙江省“最美文旅人”特别提名奖。

吕 鑫

雪域高原垦荒人

本报记者姚苗苗

2018年6月,国网台州供电公司电力职工吕鑫到西藏那曲开展短期援藏工作,这次经历让他看到了西藏人民对于安全可靠用电的渴望。同年10月,吕鑫又到海拔最高县双湖县开始电力帮扶工作,一干就是2年。

2年里,他的车跑了10万公里,走遍了双湖县的每一个村庄。2年里,他带队在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验收110千伏杆塔790基、线路320公里,完成配网线路立杆215基,架设线路6.76公里。

在这座年均气温零下5摄氏度、最冷零下40摄氏度的县城,冬季的后半夜经常会被冻醒。缺氧、高反让他浑身乏力,睡不安稳,有时一觉醒来鼻子里全是血块。

困难远不止这些。当时,双湖县供电公司基础薄弱,“人、财、物”捉襟见肘,连办公地点都没有。吕鑫告诉队友:“不管环境多恶劣,基础多薄弱,我们来了,就要面对困难做好工作。”

2019年12月底,双湖县城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工程投运通电,结束了停电限电历史。吕鑫所带领的援藏帮扶小组率先完成西藏那曲“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百日攻坚”任务。2020年4月,为帮助双湖县供电公司走上正轨,他又将回家时间延后了3个月。

吕鑫以“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的责任担当,超越极限,跨越禁区,打通羌塘高原的光明路,架起东西帮扶的连心桥,在双湖留下“垦荒精神”,刻下台州烙印!

徐有祖

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本报记者王 艳

17年前,他是参与抗击SARS病毒的亲历者;17年后,他又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逆行者。他是徐有祖,台州医院一名技术过硬的呼吸科医生。

2020年大年初一,武汉封城第3天。徐有祖作为台州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带队逆行武汉,一去就是58天。面对不确定因素,他选择乐观,也选择坚信。

“不用怕,有我们在!”他对重症患者说。为了宽慰患者恐惧、紧张甚至沮丧的情绪,查房期间除了开药、叮嘱,徐有祖总要和患者多聊几句,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我熟练,让我来!”他对队友说。每个病人出院前,必须通过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复查,而一张嘴就可能产生携带病毒的气溶胶,他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

“不管在哪,战胜病毒的决心是一样的!”他对留鄂乡亲说。了解到有不少滞留武汉的台州人,徐有祖建起了“台州人在武汉帮助微信群”,并调动后方台州医院互联网医学中心,24小时在线开展咨询和远程会诊,随访留鄂台州人1071人。

“跑赢时间,就是挽救生命!”他对自己说。每当遇上危重患者突然心跳失常胸闷加重、血氧下降等症状,换上隔离服,迅速进入隔离病房抢救患者,就是他的第一反应。

徐有祖所在队伍主管的病区共收治患者293人,其中重症156人、危重症65人,累计治愈出院252人。

“支援武汉,抗击疫情,我只是做了医生应该做的事。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服务好患者。”徐有祖说。

尤祥方

小人物迸发大能量

本报记者赵 虹

今年60岁的尤祥方,是临海市上盘镇下畔村村民。

2020年12月20日上午,尤祥方坐在自家门口打盹晒太阳,突然被尖叫声惊醒。马路对面原本玩耍的3个孩子,只剩2个,还有一个掉井里了。

尤祥方从小患小儿麻痹症,一条腿有点萎缩,平时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他拖着一条腿跑了过去,“当时只想着救人,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跑那么快。”

井水足足有两三米深,尤祥方只有1.58米高。好在落水的孩子穿着羽绒服,没有马上沉下去,还在水面扑腾。“抓了一下,没抓到,再抓一下,衣服太滑又没抓到。”

这时,另一位邻居跑过来帮忙,尤祥方让她去喊人帮忙。邻居跑到马路边大声求救,一下子过来了七八个人。

人多力量大,众人一起合力,小朋友很快被拉了上来。

孩子脱险了,尤祥方长松了一口气,发现自己已完全脱力,怎么也爬不上来。最后,还是村民们帮忙拉他上来的。

孩子很快被送到杜桥镇上的医院,因为救助及时,只是受到惊吓,并无大碍。这个6岁娃是隔壁村的,当天和奶奶一起走亲戚,和其他孩子玩耍时,不熟悉环境,掉到了井里。

救人太忘我,尤祥方手臂拉伤了,“后来人家问我,你又不会游泳,跳下去救人,多危险啊。我都快60岁了,孩子才6岁。哪怕我牺牲了,一命换一命,还占便宜呢。”

收到市里颁发的“最美人物关爱专项资金”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慰问金,尤祥方转送给了同村106岁的老人。

陈尧祥

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本报记者庞晓栋

“感谢陈所长,感谢黄岩的公安民警!”捧着有生以来的第一张身份证,48岁的纳迫激动万分,对一旁的陈尧祥不停地道谢。

陈尧祥是黄岩区宁溪派出所的副所长。2019年3月,他带队在辖区屿头乡上凤村开展“三服务”走访时获悉,村民赵福祥的妻子纳迫是拉祜族人,老家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村,但一直没有户口,也没有身份证,工作生活极为不便。

回到单位,陈尧祥立刻着手联系勐海县布朗山乡派出所,设法为纳迫办理户口。经协商,勐海警方同意先取得能证明纳迫身份的证据材料,再办理落户。

陈尧祥还陪同纳迫一起前往云南,历时三天三夜,辗转奔波近3000公里,终于到达中缅边界线附近的布朗山乡。

经过两天紧张的工作,陈尧祥取到了几份宝贵的证据材料。当地警方确认后,表示可以落户,陈尧祥和纳迫这才放心地返回。

回到黄岩后,陈尧祥仍隔三岔五联系勐海警方,催促资料审批进度。期间,由于资料准备不够完整,纳迫的申请被退回一次,陈尧祥立刻联系当地派出所帮忙补充,直到审批通过后,他才放宽了心。

当年8月底,纳迫顺利办好了身份证,也在黄岩成功落户。此后,她可以和普通人一样找工作、住旅馆,享受社保等福利了。

坚守基层服务群众,兢兢业业履行使命,满腔热情真心付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人民警察,陈尧祥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警民关系,被群众称为身边的“贴心人”。

余小中

将见义勇为进行到底

本报记者郭天宇

“我水性好,那就要去救!”这句听起来朴实又执拗的话,他一坚持就是30多年。他是仙居县白塔镇圳口村一位普通农民,是“韦羌溪边平民英雄”“平安守护神”,是全省见义勇为先进人物,他是余小中。

1982年,14岁的余小中第一次跳入韦羌溪救人,心中便播下见义勇为的种子。当时,在家门口听到落水者呼救,余小中立马冲出去,顾不上多想,纵身跃入水中救人。“太危险了,你怎么说也不说就跳进去了?”事后,面对母亲的担忧和指责,这个少年才感到紧张和后怕,心中却燃起了一团浇不灭的火。

此后,余小中没有停止过救助落水者的行为。38年来,余小中共救起 200多名溺水者。他们中,有同村的孩子,有不慎从船上跌落的渔民,也有来仙居旅游的外国人……

好水性加热心肠,余小中成了“活雷锋”。近几年,生态环境改善了,各地游客慕名而来,韦羌溪成了“天然浴场”,溺水事故时常发生。记不清是从何时起,余小中几乎每天都会到韦羌溪边,仔细巡上几圈。他始终放心不下,主动成了义务“劝导员”和“救生员”。这份义务工作占用了他太多时间,他因此时常忽略了家里的杨梅该摘了,忽略了体检报告上越来越多的不良指标,忽略了每次纵身一跃的风险。

2020年5月,余小中组织成立“仙居县海蓝忠诚救援队”,“执拗”地将救人进行到底。一次次的冒险救人,一次次的浪口搏命,这个淳朴憨厚汉子未曾有过一丝犹豫畏惧,他用自己的生命守卫这片水域的安宁。

陈海建

为尿毒症患者 搭建生命通道

本报记者赵 虹

34岁的陈海建,是温岭市智科机电有限公司职工,火速志愿队副队长、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2020年1月26日下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血透室医生发在朋友圈的一段话,让陈海建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医院有上百个尿毒症患者,每周得到医院透析3次维持生命。公交停运后,家境困难的患者怎么办?

陈海建和队友们当即决定,免费接送困难尿毒症患者到医院透析。

陈海建接送的第一位病人,是家住温岭市泽国镇的一位阿姨。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当时已经实施交通管控,绕道行驶要花更多时间。怕耽误病人治疗,当天凌晨4点,他就从家里出发了。

透析时间长,但陈海建不敢回家,怕阿姨有事找不到人而着急,硬是在车里等了4个多小时。

中午时分,阿姨做完透析出来,气色好了很多。陈海建一下子忘记了困意,觉得这趟出来,值!

在疫情最肆虐的25天里,陈海建和队友们累计接送困难尿毒症患者往返医院380趟,接送里程达2万多公里,服务时长约1400小时。

队友以及患者,没有一人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没有一个困难尿毒症患者,因为接送不及时而耽误透析。

“没有一个病人落下!”是陈海建他们的勇敢无畏,为尿毒症患者搭建生命通道,让这些患者重燃生命之光。

2020年6月,陈海建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志愿者”,9月份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同年12月,获评2020年度“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提名人物。

郑 懿

为抗疫一线 筑起防护屏障

本报记者张笑川雨

大年初一,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在疫情面前,作为台州伊蔓工贸有限公司(当时全省唯一的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负责人,郑懿毅然放弃了休假,带领员工克服工人短缺、原材料紧张等诸多困难,复工扩产,24小时不间断生产,为各地抗疫一线构筑起一道防护屏障。

2020年1月23日,郑懿接到了黄岩区经科局要求伊蔓提前复工的电话,远在湖州的他连夜赶回黄岩。当时正值春节假期,为动员本地员工复工,从除夕中午到当晚9点,郑懿和公司的几位主管几乎没有放下过手机。以往这样一通“加班电话”只需要几十秒时间,如今他们一打至少三五分钟。在他们的动员下,大年初一,50名员工回到了岗位。

在生产过程中,郑懿打听到临海某地有娴熟的缝纫工人,立马上门招工。就这样,在他的不懈努力和政府的帮持下,公司的生产逐步恢复正常。

从大年初一开始,郑懿就一直在公司和工人同吃住,每天要接上几百个电话,睡眠时间仅有四五个小时:“有这么多医务人员等着我们的防护服,必须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使命!”20天后,他才第一次回家吃饭。

期间,郑懿骑电动车摔倒了,头上裂了一个大口子。为了不耽误生产,他自己叫了120,在医院缝了几针,又急忙投入工作。怕妻子担心,回家时他就一直戴着口罩和头套。

在发给员工三倍工资、原材料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郑懿一直坚持绝不坐地起价。他说,这是一个企业家最基本的良知,也是他回馈国家的宝贵机会。

陈英俊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本报记者陈轶男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者,关键时刻就要挺身而出。”2020年1月21日晚,随着第一个发热病人进入天台县人民医院隔离病房,陈英俊的抗“疫”战正式打响。作为医院传染病诊治专家,他率先带队进入了隔离病房,每天连轴转18个小时以上,争分夺秒地和新冠病毒抢时间。

随后一个多月,陈英俊所在团队共收治了8例确诊病例、70余例疑似病例,全部治愈出院。

从县人民医院隔离病房出舱解除医学观察后,他主动请缨支援武汉。2020年2月19日,浙江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抵达荆门。陈英俊作为天台县人民医院医疗队队长,带领团队围绕“提高治愈率、控制病亡率、确保零感染”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面对机械通气病人、CRRT病人,以及频繁的气管插管、心肺复苏,他主动承担连续6个日班和隔天一个夜班的高强度工作排班,长时间处于高度的暴露风险中。

为加强患者的营养、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陈英俊带领医护人员给病人们准备爱心早餐,在鸡蛋上画笑脸图案。主动添加病人微信,在休息时间见缝插针地为他们答疑解惑。

39个日夜后,陈英俊圆满完成支援任务。回到天台后,他再次投身复工复学相关医疗指导工作,继续奋战在防疫一线。

因贡献突出,陈英俊先后获得浙江省万名好党员、台州市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共产党员、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台州市担当作为好干部等荣誉。

戴君健

三年干成了两条路

本报记者张笑川雨

2020年12月底,路泽太高架与市区连接线顺利通车,大大方便了主城区市民的出行。这两条路的背后,是戴君健连续1200多个日夜的辛勤付出。

2018年3月,戴君健分管路泽太高架项目,这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公路钢结构高架桥,用钢量相当于3个鸟巢。钢板梁招标之初,因综合单价过低,导致连续2次流标,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手将近上亿元的亏损风险。为破解招标困局,他在40天内,跑遍了4省1市12家钢板梁企业,最终引进了武船、上海建工这样的一线品牌企业。

2019年4月,他又接手了几乎停滞的台金高速东延台州市区连接线项目。针对山下郎区域220KV高压线迁改、沿江高速出口改造等政策处理“老大难”问题,他将协调会从属地政府开到相关责任部门,从乡镇街道开到村委会,直至所有政策难点全部清零。

为保障两条路能在2020年底通车,戴君健提出了“大干100天,拿下7个亿”的口号。当年5月,以4亿元的产值创下了全市交通工程开工以来的单月最高记录;4个月后顺利完成建设目标,且实现了全线3个标段安全生产零事故、架设零差错、高栓毫米级误差,创造了台州工程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一个人,两条路,三年间,戴君健用实干践行初心使命,用担当传承垦荒精神,也用奋斗为“重要窗口”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2020年,他被授予“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

杨兰娇

身残志坚 热心公益

本报记者张笑川雨

2岁双腿残疾,自学各项技能。为了生活,她做过工、卖过饼、创过业,获得过年薪20万元的岗位;为了公益,她又舍弃一切,全身心投入。

2004年,杨兰娇定居台州。为回馈社会,2006年5月,她加入了“台州市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扶贫助困、敬老助学、为灾区筹集善款……从策划到实施,每一场活动杨兰娇都亲力亲为。2008年,她成为了台州市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队长。

2014年,杨兰娇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一起成立了台州市博爱志愿者协会,为了更好地管理协会,在福建做康复的她放弃了年薪20万元的工作,毅然回到台州,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

她连续6年为章安街道的残疾人之家服务,只要有时间,她就自己坐电动轮椅前往,尽管需要1个小时才能到达。她的倾心服务,赢得了服务对象的赞赏,她服务的范围也从1家扩展到了5家。2018年,杨兰娇当选为台州市博爱志愿者协会会长。

除了固定服务,她还经常参加临时公益活动。今年疫情期间,看到前往武汉支援的逆行者,杨兰娇大为感动,主动请缨成为了一名抗疫志愿者。每天又忙又累,但她却很开心:“虽然我的收入不高,但我的精神是富足的。”

杨兰娇就像是一朵石头缝里开出的花,即使土壤贫瘠,风雨摧残,但依然顽强绽放。她的精神更是激励着人们在艰苦中奋勇前行。

方华芬

小书记诠释大情怀

本报记者柳祥宝

“在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这是方华芬对社区居民的承诺。

2011年12月,54岁的方华芬担任鹿城社区党委书记。上任之初,她就知道这个担子不轻。社区地处临海古城街道中心区,常住人口2.5万多人,是全省最大社区之一,也是古城街道最繁华、治安状况最复杂的地区。

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建起了“夕阳红守护队”“夕阳红调解团”“夕阳红艺术团”等28个社会组织,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治安乱点、邪教防控点、城区脏乱点,转变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省级示范社区、台州市文明示范社区,入选浙江省“枫桥经验”100例、基层社会治理100例。

以心换心,是方华芬的工作窍门。社区居民吴元渺因病卧床,不愿与外界联系,她主动找上门帮其办了低保和养老保险,倾听心事,疏导心理;朱孟峰转业安置到社区,她自告奋勇帮忙找房子,还争取到租金优惠;奔走调研争取资金,改造望洋新村,千名住户告别“脏乱差”;直肠手术后休养期间,发着高烧仍不时到社区处理事务。

社区居民董台宝受居民们委托,写了一篇名为《鹿城社区为民创办16件好事——点赞好书记方华芬》的稿子,表达他们的感谢之情。

社区60岁以上老人超过5000人,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成了她的心头大事。方华芬四处奔走协调,“温暖之家”历时一年多终于成立,集就餐、文化娱乐、康复训练、托养等功能于一体,老年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居民说,她是大家心中的“灯塔”,有她在就有主心骨。

陈 页

援川路上医者仁心

本报记者何 赛

“小陈医生,留下吧!”“小陈医生,我们需要你。”

一位年轻的台州医生,四川广元百姓为什么三写联名信挽留?因为,援川路上的这份医者仁心,打动了当地百姓。

故事的主角叫陈页。2018年,他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以一名普通帮扶医生身份主动请缨来到对口援建的国家级贫困县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曾家镇中心卫生院开始援川工作。此后,他四度援川。

援川18个月,500余天,期间,他在贫困山区走村入户,在病人的板凳上把脉义诊,在患者的床头边指导疾病预防知识,为群众筑起了一道健康防线。

他用精湛的医术治好了许多慢性病人和残疾人,用丹心妙手让无数个不孕不育者圆了“妈妈梦”。他把援川当使命,把病人当亲人,以崇高的医德践行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初心。

“多亏了小陈医生,感激的话说不完。”提到孩子,孙永生的眼圈泛红。

在东西部健康扶贫义诊活动中,陈页发现曾家镇石英村贫困户孙永生家孩子患了先天性并指畸形,这对他们一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孙永生一家先后送孩子到省、市级医院,凑钱给孩子双手并指畸形实施了3次手术治疗,累计花费医疗费用8万多元。

随着孩子长大,脚上的并趾畸形,更让家长犯愁。陈页积极帮忙联系,多次和台州专家互联网远程会诊,对该患者实施了先天性并趾畸形矫正手术,并取得圆满成功。

“当一天小陈医生,我就会对患者尽一份责任。”陈页说。

龚丽贞

一留再留的农村指导员

本报记者泮永翔

放着大学教师不当,却到三门当农村指导员,派驻期满后又一年接着一年干。回校聘上行政岗,她仍放不下镇里村里那些事……这是龚丽贞的选择。

水产养殖是龚丽贞学习、教授的专业,也是她选择来三门的原因。“水产养殖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一直想走出实验室,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2010年3月,作为第六批省派农村工作指导员,龚丽贞第一次踏上三门的土地。无论晴天雨天,龚丽贞都会骑着自行车在养殖塘穿梭,碰见养殖户就递上名片,提供自己的养殖建议。时间久了,养殖塘边经常上演这样的场景:龚丽贞的自行车骑过,身后总传来一句句 “留下吃饭”“明天还来”……

2010年底,工作刚有了眉目,指导期将满,龚丽贞不甘心回校,“再给我一年时间,我要推广我的养殖管理方法。”

2011年底,龚丽贞作出了同样的选择:“工作刚打开局面,我还想留下。”

2014年,龚丽贞再次决定留下:因为当年5月,她开始挂职浦坝港镇党委副书记,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迫在眉睫。

去年7月,在三门工作10年之久的龚丽贞终于要回学校了,但她并没有丢下镇里的事务,而是学校镇里两头跑。技术宣讲的养殖户、驻村联系的村庄、牵线搭桥的低保户……这些都是她的牵挂。

情牵一方水土,龚丽贞把美好年华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多年来,她撰写了一篇篇高质量的调研文章,荣获多个省市县荣誉称号,多次获评省、市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还入围了2015年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

2021-01-28 【编者按】 蔡灵明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03191.html 1 3 平凡的人们,带给你我最多感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