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来:向海洋要灵感的“渔民艺术家”

陈祥来正在绘制鲎壳画。 台州新闻APP AR识别

陈祥来作品。

陈祥来的工作室门牌。

陈祥来展示关于大陈岛的船模作品。

陈祥来教学生创作工艺品。 陈祥来供图

七彩假期·情暖童心活动,陈祥来与学生们合影。 陈祥来供图

以上圆形图片均是陈祥来作品。

更多新鲜资讯 下载“台州新闻APP”

本报记者朱丽荔/文 李洲洋/摄

一月末的早晨,小雨稀疏。

陈祥来一早钻进工作室,绘起牛年的鲎壳画。陈祥来每年都会绘制不同生肖主题的鲎壳画,希望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万事顺遂。

陈祥来,这位刻画渔家生活的艺术家,是温岭市有名的民间手工达人,是一位“生活诗人”。木刻、园艺、景观模型、版画……都是他所涉猎的范畴;老船板、鱼鲜壳、弃木头……在他的手中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含义。

多年来,他通过不断创新,用自己的方式将渔区海洋文化保留了下来,并带头入驻文创园、设立手工体验及教学活动,让渔区海洋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A

逐心中海,追艺术梦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画画。”谈及如何开启创作之路,安静作画的陈祥来打开了话匣。从小学开始,陈祥来就显现出绘画方面的天赋。“那时候,我的老师是著名剪纸家郭献忠先生,我经常向郭老师讨教美工技艺,学习水粉、水彩、铅笔画等创作技巧,这也为我之后的手工创作打下了基础。”陈祥来说。

17岁那年,陈祥来和渔区许多同龄人一样,开启上船“讨海”生活。但命运的磁石没有牵引他在“讨海”路上走远,一段时间后,陈祥来克服不了严重的晕船反应,最终卸下了渔民的身份。

做木工、办企业、干室内装潢……但在陈祥来心里,最牵挂最想要表达的还是渔区海洋文化。这个生在渔区、长在渔区的青年,终究回归了浮动着灵感的那片海,成为诉说自然的创作者。

B

留住记忆,不断创新

“生活是一门没有橡皮擦的绘画艺术。”在陈祥来工作室门前,趣味十足的牌匾传达出他的创作信条。“在我看来,创新一直都需要,而瓶颈期并不是一件令人焦虑的事情。更多的时候,你需要敏锐的触觉去感知材料,石块上海浪的肌理、树桩上斫伐的痕迹,都是生活给予我的灵感。”陈祥来说。

2018年的一天,陈祥来到他常去的木材厂,挑选创作用的木材。不经意间,陈祥来看到一块用来切割木材时垫在下面的底板,板上毫无章法的刀痕吸引了他的目光。和老板商量后,陈祥来如愿将它带回工作室。根据木板特有的形态和纹理,陈祥来上了油彩和金箔,在灯光的衬托下,一座巍峨而充满原始力量的金山就呈现出来了。

载体的转化、多维的呈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陈祥来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近期,陈祥来正在创作写意水墨海鱼系列作品。为了让带鱼更加生动而逼真,陈祥来在水墨挥洒的笔触间加入了金粉和银粉,让“鱼”鲜活起来。

在陈祥来的一众作品里,比起作品名,陈祥来更喜欢落款笔名“渔炖”。陈祥来说,“渔炖”谐音愚钝,意在敲打自己不断创作新作品,让民间艺术得到更广泛地传播。

C

要艺术,更要文化振兴

作为文化部文化产业双创人才、温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祥来主动肩负起乡村文化振兴的使命。“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将乡村振兴和文创结合。”在温岭市石桥头镇下宅吴村两委的牵头下,文创综合体诞生。2018年8月,他成为第一个入驻三透里文创园的艺术家。

目前,三透里文创园已进驻十多家工作室,分别有陶吧、女红、摄影、书法等艺术门类,不同艺术间的文化合作与交流变得频繁,陈祥来的手工艺品有了新的创作方向。

“乡村文化振兴除了需要文化汇集,还需要文化市场和文化传承共同作用。”陈祥来说。

在陈祥来木刻工作室的旁边,陈列着一些待出售的文创产品,前来旅游或是慕名而来的人多少会带走几件文创产品。“用文旅拉动文化市场发展”,这是陈祥来一直在做的事。近期,陈祥来还与当地民宿合作,让民间艺术创造更多价值。

此外,在创作之余,陈祥来还兼课育人。他是温岭市青少年宫校外辅导员,其工作室是温岭市乡村艺校的教学点。2020年,“温岭·三门县书画摄影创作基地”成立,这对于陈祥来说,又是一次民间艺术“走出去”的契机,让渔区文化传承之路走得更远。

下一步,陈祥来准备开展研学活动,目前正在丰富课程内容。

2021-01-29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03303.html 1 3 陈祥来:向海洋要灵感的“渔民艺术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