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峤:好山水写出富民好文章

本报通讯员方晓文

江厦大港国控断面常年保持III类水、沿海村庄垃圾分类试点运行、滩涂砂场专项整治重点推进……温岭市温峤镇地域“六山一水三田”,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守望绿水青山再到守来金山银山。近年来,温峤镇持续打好青山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经济发展共同发力,成功塑造出温峤样板。

守好碧水清流,构筑生态防护

江厦大港是温峤的母亲河。去年7月,位于国控断面江厦大港区域土壤修复试验区的温峤金溪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成功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这条由浙江农林大学提供技术支持的生态沟渠建成后,COD、氨氮、总磷等农业面源污染物都出现了明显下降。

如今,沟渠内引进了上千平方米的美人蕉、大丽花、水竹、波斯菊等抗污染植物,承担着净化水质、提升景观的重任。

控制污染物入河后,修复水生态、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则成为摆在眼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省市环保部门的指导下,镇里已经启动生态补水工程建设。”温峤镇副镇长林应聪介绍,“项目的建成,有利于稳定受水河流生态流量,涵养水源,改善水质。”当前,补水设施已投入运行,每日补水量达2万立方米。

因为环抱乐清湾,海产养殖已成为温峤较为传统的产业。但是近年来,海水滩涂的水质越来越差。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温岭分局联合温峤镇执法中队等单位,对乐清湾沿线的砂石场进行全面整治,砂石料堆场覆盖、洒水雾化、车辆运输、进出口道路未硬化等抑制扬尘环保措施未落实执行到位的一律整改。去年9月,位于温峤镇坞沙门村的3家砂场被关停,扬尘、废水乱排得到了有效遏制。

海洋垃圾的源头是陆地,做好陆地垃圾的管控,必须依靠多方力量的参与。位于乐清湾畔的温峤镇杨公岙村,正全面升级环卫一体化,改善垃圾围村、环境脏乱等问题。“我们着力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与分类率,使垃圾分类知识入脑入心,共同守好乐清湾蓝色海岸线。”温峤镇党委副书记程玲华说。

山水重获新生,百姓奔向富足

走进浙江绿鑫水产发展有限公司的乐清湾养殖基地,入眼便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成排网箱。公司负责人陈治灵是地道的温峤镇坞沙门人,今年是他创办这家公司的第17个年头。

当年,陈治灵夫妻和双方兄弟一起创业,三家在乐清湾共用一个小渔排。从仅仅养殖鲈鱼单个品种,到引进黑鲷、美国红鱼、大黄鱼、石斑鱼等品种,三家也随着规模的扩大走向了各自独立发展。

2018年,绿鑫开始养殖生蚝,这也是温岭首家生蚝养殖公司。

养殖基地之一就位于乐清湾。“这个基地除生蚝外,还养着大量的鱼,产生的鱼粪是生蚝的美味饲料。同时,生蚝可以净化水质,有利于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陈治灵的儿子陈南阳对公司发展信心满满。

改变的不止是水,青山资源在生态建设中也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原先的峨嵋山村是一个一穷二白的高山村,山林面积2000多亩,耕地面积却只有450多亩。近年来,镇村两级干部埋头苦思,让山林经济绽放应有活力。

2012年,村里建成标准化乡村公路,打通了通往外界的1.5公里道路。2014年,村里顺着“挖掘历史文化、建设美丽村庄”的发展思路,利用村内现有的千年罗汉松、旗杆石、古道、石屋等环境资源,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区。

如今的峨嵋山村,村貌焕然一新,游客往来如织。“以保护原生态环境为基础,发展旅游业,每年接待量可达四五万人,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跃升,村民们切实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温峤镇峨嵋山村党总支书记陈稷俊发出由衷感叹。

2021-02-14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04669.html 1 3 温峤:好山水写出富民好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