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救命钱” 变成“唐僧肉”

汪昌莲

近日,《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公布,并将于5月1日起施行。《条例》出台将改变我国医疗保障领域缺乏专门法律法规的状况。(2月21日《经济日报》)

社会医疗保险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的就是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住得起院。然而,由于医药机构监管面宽,监管难度大,骗保手段出现各种“升级版”,部分定点医疗机构诱导、骗取参保人员住院,还存在挂床骗保行为,甚至出现虚构支出、伪造病历的情况,“救命钱”变成“唐僧肉”。骗保乱象丛生的背后,却是国家医保资金大量流失的严肃现实。2020年,一半以上的定点医药机构不同程度存在基金使用方面的问题,全年追回医保基金223.1亿元。基于此,国务院出台医保监管条例,依法打击骗保行为,维护国家医保基金安全。

不可否认,医保经办工作量剧增,医疗服务监管点多、面广、线长,加重了核实的难度。问题是,过去针对医疗骗保行为,这种“公开的秘密”,鲜见有管理部门主动查处的案例。可见,医疗骗保案件频发也暴露了现行医保制度背后的漏洞和治理难题。换言之,医疗保障领域缺乏专门法律法规,加之监管缺位,是导致医保资金频遭蚕食的重要诱因。这次国家层面通过专门立法,治理医疗骗保行为,如骗保将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等,显然具有一定的威慑力。

事实上,治理医疗骗保行为,本身就是法律题中之义。早在2014年4月2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对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7个法律适用问题作出解释。其中规定,“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险待遇的,属于刑法第266条规定的诈骗公司财物的行为。”

立法治骗保,还须打“组合拳”,防止“救命钱”变成“唐僧肉”。社保部门应与公安、民政、卫生、社区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密切协作,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特别是,预防和打击骗保行为,从细节上把关,盯牢医保金等公共资源。比如,探索建立“黑名单”制度,将骗保行为纳入国家征信体系、推行举报骗保行为的奖励制度等,形成社会监督、群防群治的合力。

2021-02-22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05123.html 1 3 莫让“救命钱” 变成“唐僧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