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路桥:“巾帼力量”守护“家”的温暖

路桥区召开“预防民转型·和合传万家”《民法典》家事培训会。

社工进校园宣讲“防范欺凌”。

路桥区开展亲职教育业务交流会。

巾帼网格员在调解家庭纠纷。

【核心阅读】

去年,路桥区多项妇女儿童工作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发布全国首个由地方党委政府联合出台的未成年人、女童全程化关护机制,获副省长批示;全国首创“1+X”亲职教育指导模式,近百个家庭接受指导受益;发布全省首发县级政府贯彻《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实施细则,推动家庭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守望幸福”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提升年行动、路桥区家庭教育综合平台提升工程两个项目荣获2020年度全市妇联系统特色品牌工作项目创新奖。

如今,路桥区“党委政府主导、职能部门联合、专业组织参与、社会力量协同”的妇女维权机制和未成年人关护工作机制已经建立,“巾帼力量”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守护妇儿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葛星星文 路桥区妇联供图

3月1日晚,路桥区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马灵剑接到一个求助电话。

电话是一位涉罪少年打来的。再过不久,司法机关将对他所犯的案件作出决定。面对未知的结果,少年既害怕又内疚,一遍遍问:“马老师,我该怎么办?”

作为该少年的亲职教育指导老师,马灵剑耐心倾听,替他分析可能遇到的情况,通话长达两个多小时。最终,少年平复情绪,重新建立了对生活的信心。

而这,正是路桥关爱妇儿、守护妇儿权益的生动缩影。

>>>搭建多元服务平台,及时化解家庭矛盾

家住路桥螺洋街道的小王和小程有婚约关系,但未登记结婚。小王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刑事拘留,期满释放后,小程提出解除婚约。小王不同意,三番四次跟踪小程,甚至去小程单位闹事,导致她丢了工作。

小程换了新工作,小王依旧干扰她的生活。无奈之下,小程向螺洋街道妇联求助。

“路大姐·和合家事调解工作室”工作人员和“金琴云巾帼维权调解工作室”律师对此事进行联合调解。最终,小王同意不再纠缠小程。但他提出,订婚所收受的彩礼及黄金戒指等支出要合理拆分。律师将双方往来部分费用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折算,事情得到和平解决。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这些“家务事”不处理好,往往会成为社会矛盾的源头。

为了化解基层矛盾特别是家庭矛盾,路桥大力推动妇女儿童维权纳入全区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在该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立区妇女儿童维权中心,内设婚姻家庭矛盾化解中心、儿童关护中心、网格妇联指挥中心和反家暴调处中心“四大中心”。

借力妇女儿童维权女律师团队、天宜社工、亲职教育指导官等团队力量,该区组建区级家事调解专家库,28名成员采用常驻接访、轮驻待访、应需到访的形式确保中心正常运行。

路桥10个镇(街道)妇女儿童维权则融入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挂牌成立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和“路大姐·和合家事调解工作室”。村级层面,以巾帼维权站、家事会客厅、幸福聊吧为阵地,实现妇儿维权“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蓬街镇沃民社区的陈女士与罗先生是“半路夫妻”,认识没多久就走到一起。婚后,陈女士经常遭受丈夫打骂,生活并不幸福。

“村里的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陈女士是婚姻中的弱势一方,我们有责任维护她的合法权益。”沃民社区妇联网格员蒋舒亚告诉记者,陈女士外嫁进来无依无靠,村妇联执委和网格员将问题挨个解决,拿到最利于陈女士离婚的证据。“蓬街镇妇联考虑到陈女士困境,还从‘女人帮·帮女人’项目奖金中拨出2000元送给她。”

“巾帼力量”赋能基层治理,有效把家庭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源头、处理在家门口。去年以来,路桥区各妇女儿童维权站点共调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156件,网格妇联排查发现婚姻家庭纠纷96件,掌握历史遗留未化解的婚姻家庭纠纷引发的“民转刑”案件7件,识别异常家庭51户、风险家庭17户,做到了家暴家庭建档率100%、跟踪回访率100%、家庭矛盾化解率100%。

>>>推行全程化关怀,守护未成年人成长

“做好新时代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是党赋予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把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作为助力区域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融入‘党建统领、人民主体、三治融合、四防并举、共建共享’浙江特色基层治理体系,为妇女儿童撑起保护蓝天。”路桥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汪文菊说。

去年5月,路桥区正式发布实施《路桥区预防侵害未成年人、维护女童权益全程化关护机制(试行)》(以下简称《机制》)。这是全省首个由地方党委、政府联合发文出台的未成年人、女童关护机制。实施一门受理、专案专班协调办理,路桥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民政等15个部门和10个镇(街道)参与其中。

《机制》从三方面入手,以全程化、专业化、有效化的关护帮扶方式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倡导“事前预防”。开展防性侵宣讲进校园、进家庭、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提高未成年人明辨是非、自我保护的意识能力。

落实“事中修复”。严格执行“未成年人案件特别程序”,依法从快从严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探索实施强制报告制度、“行业审批”备案审核机制和防侵害快速处理机制,形成“快速发现、快速响应、快速救治、快速处理”救护模式。

严格“事后保护”。建立“心理关护团”和“悦陪妈妈联盟”,对受侵害未成年人开展“一对一”心理结对关爱和“一对一”跟踪帮扶服务,使“心理疏导、心理评估、危机干预、成长辅导、医疗转介矫治、就学就业、亲子关系支持、创伤修复”等贯穿帮扶始终,推动受侵害未成年人顺利回归家庭、学校和社会。

马灵剑向记者举了个例子,如果发现未成年人疑似被性侵,负有强制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人员需及时报案。为避免伤害,公安接到报案后,不能直接询问。经由社工和心理老师心理评估同意后,公安部门才能进行询问。

在案件调查取证阶段,社工和心理医生会对这个家庭系统化陪伴,并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起诉阶段,要求一站式询问将笔录完成,避免二次伤害;审判阶段,司法社工和心理老师会出具社会调查报告和心理报告,以便法庭更了解被害人情况。

“案件终结之后,关怀不止于此。”马灵剑说,社工和心理医生会持续关注,尽最大能力帮助被害人修复创伤,“从报案前到诉讼后,全程陪伴,全程关怀。”

>>>首创亲职教育模式,打造共同成长“幸福家”

去年末,路桥亲职教育工作指导中心,路桥区妇联、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天宜社工,为6位接受观护帮教的涉罪少年举办了一场成人礼。检察官、亲职教育指导官和少年的父母共同见证这一难忘时刻。

去年4月,6位少年因涉嫌抢劫罪被移送路桥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案发时,他们中年龄最小的离16岁差4天,年龄最大的离18岁还差1个月。承办检察官发现,孩子们的监护人虽然配合度很高,但家庭教育仍存在缺失、不当等问题。

这起案件,也成了路桥探索“1+X”亲职教育工作的首个案件。“1+X”的“1”,指1位罪错未成年人或未成年被害人及其家庭,“X”指妇联、教育、公检法司等多部门全程联动。亲职教育,就是让父母清楚了解自己的职责,帮助他们更好地教育孩子。

考虑到涉案少年还未成年,从教育挽救的立场出发,路桥区检察院变更逮捕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并将他们安排至辖区的企业观护基地接受帮教,同时向路桥区妇联签发检察机关委托的首份《亲职教育委托函》,要求为每个家庭指派一名具有专业能力的亲职教育官,在对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开展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对监护人开展亲职教育指导,更有效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杜绝二次犯罪。

目前,该区已有90余个家庭的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接受了亲职教育指导,妥善修复了亲子家庭关系。

近年来,路桥致力打造家庭教育的新名片。除了全国首创“1+X”亲职教育指导模式,路桥区妇联还以区政府规范性文件形式在全省首发县级政府贯彻《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实施细则,形成“党委重视、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制度健全、项目推进”的工作机制。

路桥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亲职教育指导站(点)等阵地陆续成立;路桥区家庭教育工作顾问团、讲师团、志愿者、社工、联络员、亲职教育顾问官、亲职教育指导官等队伍有序组建;“百课万人”公益送教行动、“幸福1+X”家园共建行动、“候鸟起飞”计划、“心灵空间站”等项目续发力,满足不同家长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路桥还全力推进数字家长学校建设,借助“路桥教育”“路桥妇联”以及各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向家长推荐学习资源,并设定最低学习时长。这一模式,引领带动更多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推动路桥区家风与家庭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2021-03-05 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06159.html 1 3 路桥:“巾帼力量”守护“家”的温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