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 超
“我原本是在外地开轧路机的,去年疫情开始后,一直待业在家。听说镇里组织‘以工代训’鼓励本地人到企业上班,还有补贴,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过来上班了。”3月11日,在温岭石桥头镇普尔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车间里,21岁的新入职员工蒋骏霖告诉记者,对于这份新工作,他很满意。
普尔尼公司是一家电焊机整机制造企业,产品远销欧美。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司订单猛增,用工需求骤升。
“目前,企业在职员工82人,缺工50人左右,外地员工流失,新员工难招,导致流水线很难保证满负荷运行。”公司负责人吴建勇说,虽然此次到企业“以工代训”实习20多人,因种种原因最终只留下5人,但对企业来说也是不小的助力。
蒋骏霖就是这5人之一,他家在公司附近的双岙村。3月4日,他和周边几个村的62位村民,报名参加了石桥头镇第一期“以工代训”企业实习班,被分成三组派往当地下宅吴、咸田、土坦3个工业区的3家规上企业。
经过一个星期的实习班学习,蒋骏霖和其他四名村民在普尔尼公司里安稳了下来。为了照顾新员工,公司将他分配到压线圈工序中,做最简单的剪线工作。
据了解,为鼓励当地闲散劳动力进厂上班,石桥头镇组织各村广泛发动,同时为参加“以工代训”的员工发补贴。只要在企业上班满10天,就给予每人每天50元,最多补贴一个月。
“第一期‘以工代训’组织得比较仓促,但反响比较好,30%的村民留在了企业上班,村民和企业主都希望继续办下去。我们会总结经验,把第二期办得更好,为村民和企业间搭好桥梁。”石桥头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黄世鹏说,未来计划面向周边其他乡镇招人。
温岭市人力社保局数据显示,从去年开始,温岭市参加“以工代训”的企业达9441家,人数79389人,发放补贴金额5954.17万元,居台州市第一,极大地挖掘了本地闲散劳动力,缓解了企业用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