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蒋虎雄
“人只要肯努力,再穷也穷不到哪儿去!”
虽然与耿展宇没见过几面,贵州省毕节市金海湖新区青龙街道官坝社区的郑美,却记住了他说的这句话。眼下,她在家门口的一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固定工,月收入有2000多元。
“耿主任说得没错,贫困户就应该自立自强。”如今已经脱贫的郑美感激地说,正因为有了耿展宇的鼓励,自己的日子才一天天好了起来。
像郑美一样,在当地干部群众的眼里,“耿展宇”是一个有温度的名字。他虽然走了,却从未离开。
毕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石永忠说,耿展宇是广大扶贫干部的优秀代表,他的工作作风、理念与思路,将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继续感召大家前行。
荒山变成“聚宝盆”
“我是浙江人,年纪轻,工作可能有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大家多支持,一起把社区发展好。”2018年11月,耿展宇主动请缨到当地河尾社区兼任党支部书记。
见面会时,短短几句话,一下子拉近了他与其他社区干部的距离。
“耿主任是街道领导,在我们面前这么谦虚,大家都觉得他特别好相处。”张庆周是现任河尾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当时是居委会主任助理。
那时候,河尾社区发展相对滞后,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耿展宇。
耿展宇没有豪言壮语,而是先走访,了解社区闲置土地和剩余劳动力的情况。社区的1200多亩荒山,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些山荒了好多年,我们根本没想过如何用起来。”张庆周说,“耿主任眼光比我们超前,他觉得完全可以开发搞种植。”
其他社区干部心里没底,耿展宇就带着他们去邻近乡镇和云南富源县考察,找适合河尾社区发展的项目,咨询购销情况。一圈走下来,大家有信心了。
社区成立了两个专业合作社,开荒种起了天麻、魔芋等。流转山地时,有的居民不支持,耿展宇就上门做思想工作,一次说不通就多说几次。
昔日的荒山,就这样变成了“聚宝盆”,既带动了贫困户就业,又增加了集体收入。
有思路,也有魄力。在河尾社区,耿展宇还办了件大事,那就是建起了社区党群服务站。
张庆周介绍,河尾社区原先没有办公楼。“耿主任过来时,其他社区的新办公楼基本上都建好了。他说,要建就建功能齐全的办公楼,尽可能方便居民。对接上级部门、选址等,都是他去跑的。”
建好后的社区党群服务站共三层,不仅有办事接待大厅,还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卫生室等。“居民们都说,一看到这座大楼,就会想起耿主任。”
“先富要带后富”
“一个人富不算富,带着乡亲们一起富才是真本事。”
对梁守举夫妇来说,耿展宇的“先富带后富”理念,让他们的创业更有意义了。
“小富即安”是很多人的想法,梁守举夫妇一开始也一样。回乡创办贵州捷坤服饰有限公司时,他们的目标是“自己能过好小日子就行”。
开业那天,耿展宇送去了一副自己题写的对联:壮志写春秋,雄心创大业。
“他对我说:哥,你们在宁波多年,比待在家里的乡亲有能耐,一定要用学到的经验管理企业,也要不断扩大规模,带动更多的乡亲就业,改善他们的生活。”梁守举告诉记者,耿展宇经常过来,看企业发展情况,帮着解决各种问题。
在耿展宇的引导下,夫妇俩明白了“办厂不仅仅是为自己”的道理。他们参照宁波服装生产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推出了超额提成奖励机制等,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当初的1条生产线,目前已发展到3条。订单稳定,梁守举夫妇正打算引进新的生产线,扩大生产。
春光正好,金海湖新区守贵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个大棚里,几个工人正在采收小白菜。“现在总共有60多个大棚,年产值150多万元。”合作社负责人梁守贵介绍。
刚认识耿展宇时,梁守贵只有10多个大棚的规模。“他毕节话讲得好,我以为他是本地人,后来才知道他是浙江人。”
梁守贵说,扩大规模,也是因为耿展宇的引导与鼓励。“合作社规模越来越大,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困难户就业,我觉得更有成就感了。”
“没事,有我嘞”
“没事,有我嘞!”
“我年轻,多干点没啥!”
青龙街道党政办工作人员吴安林说,这是耿展宇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走了一年半了,我还时常梦见他风风火火干事的模样,感觉他还在身边。”
耿展宇分管教育、民政、合作医疗、安全生产等线条,2019年2月底,街道原分管副主任调走,他又主动挑起了脱贫攻坚这副重担。
“那一年,我们街道的脱贫攻坚工作要迎接国家验收。”青龙街道党工委书记罗健说,时间紧,任务重,耿展宇整天忙得团团转,却从未叫过一声苦。“而且只要有需要,即使不是本职工作,他也二话不说就做。”
2019年7月31日,突降大雨,河尾社区三、四组山体有松动现象,可能发生泥石流。耿展宇闻讯后赶到现场,迅速组织转移56户有安全隐患的群众。
“在临时安置点,他还抱来自己的被子给群众用。”吴安林回忆,“在和受灾群众泡方便面吃的时候,我递了一盒给他,他却让我把方便面先给那里的孩子吃。”
同事眼里,耿展宇是个很暖心的人。
青龙街道办事处的位置比较偏僻,每逢女同事加班,耿展宇总说,你赶紧回家照顾孩子,太晚了回家不安全,班我来加。“加完班,他还常自掏腰包,请大家一起吃夜宵。”吴安林说。
桩桩件件,犹在眼前。
“他的工作劲头和为人处世,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榜样。”罗健动情地说,“可惜,大家再也听不到他用毕节话说的那句‘叫我小耿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