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堂会师,红旗漫卷

“会师之路”,位于黄岩区上郑乡。

1948年,浙南和浙东两支部队胜利会师。

浙东浙南部队会师纪念馆。

本报记者吴世渊/文 杨 辉/摄

黄岩区上郑乡圣堂,倚靠着黄岩溪,四周青山环绕,浙东浙南部队会师纪念馆就坐落在这里。

馆内有上下两个展厅,收集了近300张历史图片、3万多字文字资料、30多件实物和30多幅书画作品,并有主题雕塑和“沙盘”,再现了1948年,浙东台属“铁流”部队和浙南括苍支队胜利会师的场景。

76岁的老人郑英俊是纪念馆的管理员。

“每年都有3万人到馆参观,不久前,刚有两批客人来过,他们都为纪念英雄、学习党史而来。”凡有访客,郑英俊便充当讲解员,他一般用方言讲解,声音洪亮,情感充沛,陡然间便将人们带回那个革命斗争的年代。

这个故事,要从1930年代说起——

郑九院

“旧时上郑叫做黄岩溪,一支民谣传千里;黄岩溪,老百姓生活过得实苦惨;脚踏石子两边飞,只吃番薯不吃米……”郑英俊说,因为贫穷,老百姓更容易接受共产党的新思潮。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上郑当地就有党组织开展工作,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在这一时期的革命斗争中,不得不提到郑九院。”

郑九院,永嘉溪口苍山桥头人。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以下简称“红十三军”)在永嘉成立,郑九院加入其中,组织木壳枪队,历经多次战斗。

1932年5月的“岩头事件”,标志着红十三军斗争的失败。为了彻底消灭余部,国民党政府调集军队,进行全面清剿,“白色恐怖”笼罩着浙南大地。郑九院也被通缉,在险恶环境中,他无法在家乡立足,便于1935年秋来到与永嘉接壤的黄岩溪乡抱料村(今上郑乡抱料村),搭棚定居。

在抱料村,郑九院明面上以种地为业,暗中仍从事革命活动。他一边传播革命的道理,一边把当地农民组织起来,秘密建立了武工组,领导他们开展武装斗争。1940年,他会同红十三军的十余名旧部,除掉了作恶多端的溪口民团团总戴显凤。

1943年冬,郑九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像一把火焰,在黄岩西部山区燃烧发光。他先后在抱料、外坦、北山等村庄发展了10余名党员。到1944年春,又把武工组扩大为武工队,有队员10余名。他领导着这支队伍,活动在黄岩与永嘉的边境地区,巧妙地与敌人周旋。

然而,在1944年11月,郑九院下山到宁溪赶集,回抱料途中,被埋伏的歹徒枪杀,时年49岁。

会师

在上郑一带活动的革命先驱,除了郑九院之外,还有王槐秋。

王槐秋,杭州人,1937年入党,1939年担任中共括雁山脉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在黄岩、仙居周边开展党的工作。

王槐秋平日以教书为掩护,在上郑当地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党组织建立后,重视发展自己的革命武装。在1942年冬至1943年上半年,上郑各村都建立了武装机构,逐步发展人民的武装力量。

1947年初,浙东工委决定成立中共台属工作委员会,确定以发展武装力量、建立革命根据地为中心工作任务,着手组织武工队,开展游击战争。由于民间本就具有武装基础,因此队伍迅速扩大,台属地区的武装部队成立。

1948年春,该武装部队被正式命名为浙东游击队第三支队第二大队,代号为“铁流”部队。台属工委书记邵明任第三支队政委兼第二大队政委,周象银任大队长,王槐秋则是台属工委副书记。

1948年3月11日,邵明率台属“铁流”部队开赴四明,北上行进途中,却遭到了国民党天台县自卫大队、新昌县自卫总队袭击。行程受阻,台属工委只好重新部署行动方案,决定改北上为南下,到黄岩西乡与浙南游击纵队括苍支队会合。

浙南游击纵队括苍支队(以下简称“括苍支队”),由中共浙南特委成立于1947年11月,是共产党在南方国统区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3月28日,“铁流”部队与括苍支队取得联系,双方约定,在黄岩柔极乡里岙村会面。4月2日,邵明、王槐秋、周象银等人率领台属部队30余人,从临海大雷山出发,于4月4日到达里岙村,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款待。

然而,在里岙等了3天,浙南部队仍未到达。长期的游击经验,让“铁流”部队意识到,不能再逗留,应当继续南下,尽早与浙南部队会合。

4月7日,“铁流”部队从里岙出发,抵达了上郑的圣堂村。同日,括苍支队第二中队政治指导员万文达,率领一个分队40余人,从仙居出发;副支队长徐寿考率领二中队另一分队和括苍中心县委第三期青训班全体学员共80余人,从联岭乡决要村出发,先后于当天下午和傍晚到达圣堂村。

浙南和浙东两支兄弟部队,终于在圣堂胜利会师。

连接

4月8日晚,两支部队在圣堂村圣堂殿举行集会。

会上,浙南部队代表万文达说,在今后的战斗日子里,两军互相支援,积极配合,争取早日解放温州、台州。浙东部队代表邵明说,两支部队欢聚一堂,证明浙东与浙南的走廊已经打通,这次会师山头,争取下次会师灵江。

4月9日,台属部队到达永嘉岭头乡中堡村,受到括苍支队支队长周丕振和支队机关的热烈欢迎。此后,台属部队便在永嘉境内的中堡、南正、培山和黄岩境内的决要、外坦等地休整。

两军会师,在黄岩、永嘉等地民间引起了巨大反响。许多青年见到部队的英姿,纷纷要求参军。仅在圣堂村,台属部队就吸收了6名青年入伍。

会师后,两支部队进行了集体活动和协同作战。在5月8日,两支部队从乌岩头出发,抵达宁溪街,国民党保警队、便衣队和镇公所的人员,全部闻风而逃。部队在宁溪街上召集群众,到处刷写大幅标语,宣传人民解放军的大好形势。

5月12日,敌人纠集了黄岩保警第二中队等共约300余人,和两支部队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幸好,台属部队巧妙地击毁了敌人的军号,使对方陷入混乱,两支部队才得以突出重围。

6月10日,邵明、王槐秋率领一支40来人的台属部队,告别了括苍支队,进入临海境内,踏上了新的征途。

从此,浙东台属部队和浙南括苍支队,既各自为战又南北呼应,与国民党军周旋于崇山峻岭之中。

浙东台属部队和浙南括苍支队在黄岩溪乡圣堂会师,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

除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外,更重要的是,两支部队在军事上配合战斗,把浙东、浙南两块根据地连接起来,实现了华东分局战略部署,壮大了革命力量,为推进黄岩、台州解放发挥了巨大作用。

为了记录这段不平凡的历史,2007年,黄岩区委区政府在圣堂建立了浙东浙南部队会师纪念馆。

2021-03-26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08140.html 1 3 圣堂会师,红旗漫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