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英模

林鉴永: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

林鉴永(左)与群众沟通。(资料图片)

人物名片:

林鉴永,男,1979年8月出生,现任台州市司法局复议综合处处长。他扎根司法行政工作18年,从基层司法所到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再到行政复议,他一直冲在为弱者撑腰、为惑者解忧、为屈者正义的最前线。曾获台州市实干论英雄先进个人、2015—2016年度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浙江省十大最美司法行政人、浙江省最美公务员等多项荣誉,荣立三等功2次。

本报记者谢雅婷

在林鉴永看来,无论是法律援助中心还是行政争议调解中心,都不仅仅是提供法律咨询、维权、矛盾纠纷化解的场所,更是老百姓诉说苦闷、体验政府温情、感受社会正义的港湾。“将心比心,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这是他的口头禅,更是他对法治事业的庄重承诺。

倾注真情,用爱心助燃弱者希望

“一次真诚的帮助,一生永远的恩情”,这十四个大字,印在杜女士送给林鉴永的锦旗上。

来自贵州遵义的杜女士做工时右手因伤致残(九级),考虑到她没有工伤保险,老板在心里打起了歪点子,送其就医时故意用了工厂其他员工的姓名,出院后以各种理由推诿赔偿。错误的就医信息,加上本人维权知识匮乏,杜女士虽然奔波了近一年,但毫无结果。

一次偶然的机会,杜女士拨通了12348法律咨询电话。电话中的杜女士不时流露出社会不公、万念俱灰等偏激情绪,电话另一头的林鉴永担心其情绪失控,请她马上过来,自己当面帮她解决问题。

在详细了解案情和问题症结后,林鉴永立即与卫生部门、受治医院、社保机构及司法鉴定机构联系,帮助杜女士更正就医身份,了解伤残情况,准备工伤认定等材料。林鉴永又主动与企业老板取得联系,努力做通老板思想工作。经过5天努力,最终促成双方调解,帮助杜女士一次性拿到7万元赔偿金。

“在法律援助中,我把当事人当成我的兄弟姐妹,努力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林鉴永说。“虽然这案子只是我日常中最普通不过的一件,甚至还算不上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援助案件,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带给她的就是生活的希望。”

融入基层,用执著铸就平安之盾

这是一颗无人敢去触碰的“烫手山芋”。章某无故被精神病人陈某用斧头砍伤致死,虽经法院判决,但因陈某随后病亡、儿子服刑及家庭困难等因素,赔偿事宜虽经基层政府多次协调,但始终没有结果。此后,死者的尸体在殡仪馆存放一拖就是四年多,此案成了当地的一件重大信访积案。

在一次到章某所在村开展法律服务活动时,村支书领着死者的母亲向林鉴永讲述了其家庭的不幸遭遇:父亲中风丧失劳动能力,大儿子3岁,小儿子才2个月。章某的被害,让全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绝境。

在随后的时间里,林鉴永放弃无数个休息日和晚上休息的时间,不断走访当事人及其亲属,与当事各方、村干部充分座谈沟通;先后与政法委、街道办、慈善等14个单位反复沟通,积极帮助受害人家属寻求司法救助、慈善、最低生活保障等困难救济途径。通过6个月的积极奔走,最终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受害人章某入土安葬,四年半之久的停尸积案得到了彻底平息。

“如果是自己的亲人,也许自己会有各种顾虑。但面对这位素昧平生的老人和死者嗷嗷待哺的2个幼子,自己毫无杂念,只想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让死者安息,让活者安心。”谈起当时的那股一往无前的冲劲,林鉴永如是说。

让群众感受到法治温度

18年来,林鉴永记不清具体为多少群众提供过法律援助、纠纷化解、维权指引等法律服务,但“将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做”,一直是林鉴永恪守的工作理念。

为了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林鉴永及其团队创设“我的法援故事”和“问法说事”品牌,常态化开展“法律流动岗”等活动。为了让群众随时随地获得法律帮助,他们率先在全国开展法律援助市域一体化和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承诺制工作。为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质量,他们首创“法律专家门诊”,推行“三声四有五满意工作法”,构建法律援助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无缝衔接机制。用法律人的脚步丈量出一份法治温情,用心为弱者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2021-04-09 政法英模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09620.html 1 3 林鉴永: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