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英雄林森火

在校园里,少年英雄林森火纪念馆很是引人注目。

学生向参观者介绍林森火纪念馆里的陈列品。

本报记者陈 婧/文 杨 辉/摄

林森火,玉环坎门人,在解放战争时期由中共玉环县地下党组织培养成长的一位少年英雄。他牺牲时,年仅17岁。

在战争中成长

1933年5月,林森火出生在玉环坎门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摆肉摊赚来的微薄收入,难以维持全家生计。

有一天,林森火放学回家,发现灶沿冷冰冰的,就知道家里又没米下锅了,无奈的他便上街去找父亲。在父亲的肉摊前,他看到国民党要吃“平价肉”,切了一块肉后,扬长而去。

9岁,林森火入坎门西头小学读书。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练习簿,他就将香烟包装纸装订成册;点不起菜油灯,他就到商店门口借灯光看书;只要有空,他就跟随哥哥上山砍柴、讨小海,上街叫卖炒豆。他一度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后于1949年转学至坎门中心小学。

林森火勤奋好学,爱讲故事,还喜欢画画、木刻、泥塑。

1947年,中共坎门小教支部在西头小学成立坎门少年先锋队,林森火被推选为队长。1948年,坎门少年先锋队改称坎门儿童团,林森火任团长。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下,林森火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他从老师那里听到了许多解放区儿童的斗争故事,大受鼓舞。

在老师的支持下,林森火带头秘密创办红色图书馆,与小伙伴一起传阅革命进步书籍。他还通过绘画及木刻作品,隐晦地揭露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和腐朽。

儿童团成员年纪小,不易被敌人察觉。林森火与潘世庄担任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交通联络员。不管是海风弥漫的早晨,还是大雨滂沱的黑夜,只要有任务,他们随叫随到,从不耽误事情。

林森火还经常带领着儿童团成员,在深夜里上街张贴革命标语,分发红色传单。为了侦察敌情,他们时常在敌人驻守的营房附近玩抢石子的游戏。说是玩游戏,其实是在用暗语侦察敌情:黄狗指敌人、扁担指步枪、扫帚指机枪、鱼网锤指手榴弹。

1949年4月7日,玉环解放,坎门儿童团从秘密转为公开。次年4月,林森火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走上革命道路的林森火,愈发机智勇敢。坎门解放初期,国民党残余部队常常来骚扰百姓,林森火组织儿童团成员,轮流在打锣坑、盘算石等地放哨。

1950年11月,国民党军队向玉环县城和坎门发起大规模反扑。枪炮声响起,林森火帮助老师疏散同学,又主动要求分配任务。完成任务后,林森火想着再做些什么,就去部队营房为驻军烧水做饭。谁知,一颗炮弹落下炸毁了炊事房,年仅17岁的林森火,中弹牺牲。

为了纪念这位少年英雄,当地政府将他生前居住的街巷命名为森火巷。1955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向林森火家人颁发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革命牺牲民兵民工家属光荣纪念证》。1983年2月,民政部为林森火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1985年3月,在共青团中央少工委和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的《中国现代少年英雄传》一书中,林森火被列为全国13位现代少年英雄之一。

精神的传承

清明前,记者来到玉环市林森火小学。这所学校的另外一个名字,就是坎门中心小学。

走在校园里,少年英雄林森火纪念馆很是引人注目。纪念馆原建于后沙街老校舍内,后在海港新校舍重建,2010年11月20日开馆。

馆内有介绍林森火的文字、图片、视频,还有他曾经用过的作业本、创作的木版画等。学校通过纪念馆,向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讲述林森火的英勇事迹,鼓励学生们向这位少年英雄学习。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馆校合一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林森火纪念馆充分发挥辐射功能,自2010年开馆后,共接待各级领导、全省中小学师生5万多人次。

多年来,坎门中心小学更是坚持开展以“学英雄,树理想,做文明少年”为主题的活动,命名“林森火班”、重建“森火图书室”、创建“林森火纪念室”、设立“森火光荣座位”、雕塑林森火全身像等。

1996年,坎门中心小学被正式命名为玉环县(现玉环市)林森火小学。

玉环市林森火小学校长章文剑介绍,学校以“林森火后代在行动”为核心,深入开展“12345”德育工程,即围绕一个主题,紧扣两个日子,依托三大载体,推进四项评比,开展五大活动,让英雄事迹深入人心。“‘林森火后代在行动’是学校深入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的主题,各种各样的德育活动,都围绕这一主题加以深化。”章文剑说。

从2005年起,玉环市林森火小学将每年的11月20日定为“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日”,发挥这一活动日和清明节祭扫日的育人感染力,教育引导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继承英雄遗志。

学校还依托一书(《少年英雄林森火》)、一剧(电视剧《大海与少年》)、一馆(少年英雄林森火纪念馆)三大载体,开展演讲、绘画、儿童剧等多形式活动;通过四项评比,将学生分成“达标中队”“文明中队”“英雄中队”和“林森火中队”,走出校园,组织参与当地的公益行动;打造“五十百千”工程,用五年时间,开展十大系列森火活动,评选一百位森火好少年,颁发一千枚森火金奖章。

在“12345”德育工程的基础上,学校利用教育阵地挖掘新的活动方式,通过研学旅行、安全体验、社会公益、社区角色等实践研学活动,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旅行”。该校还将红色教育引入课程,选择红色教育素材开展教学;邀请30多年来热心助学帮困的郭口顺、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郑青岳等走进校园,担任编外“辅导员”,让学生们感受红色精神的魅力。

2021-04-09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09660.html 1 3 少年英雄林森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