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金融的百年历程——

引领风气之先 勇立时代潮头

1949年1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台州支行成立,位于临海古城紫阳街的旧址陈列馆已成为网红打卡点。 本报记者杨 辉摄

编者按:值此建党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台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台州市银行业协会、台州市保险行业协会,策划推出“凝聚金融力量 奋进百年梦想”大型融媒体新闻行动,旨在通过党报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集中展现台州金融人改革创新、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凝聚立足新阶段、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本报今起全媒体推出相关系列报道,并同步开设“台州金融‘耀’窗口”栏目,报道我市各金融机构的创新亮点和特色工作,讲好台州金融故事,展示中国风采。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吴世渊

从昔日东南沿海的“海防前线”,到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再到国家级小微金改“试验区”,并努力迈向“示范区”,伴随着时代发展,台州金融人走过了百年风雨历程。

回首百年来的沧桑巨变,台州金融人用数字给出了直观答案——1952年,台州地区国家银行各项存款余额538万元;1978年,各项存款余额1.57亿元;2020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452.09亿元——在直角坐标系上,这是条陡然上升的曲线。

奇迹是人创造的。爬梳台州金融的发展史,有一个强烈感受:在每个关键节点,台州金融人总能坚守初心,灵活求变,引领风气之先,勇立时代潮头。

而坚守与求变,往往关乎智慧和勇气。

台州现代金融业的萌芽,要从清末民初说起。

1877年,清政府在海门(今椒江区)设立瓯海关分关,标志着海门进入开埠通商时代。

开埠后,海门成为台州最重要的外贸通道。民国学者项士元在《海门镇志》中写到:开埠以来,“商贸之兴隆,有如潮涌”。一时间,传统的钱庄、典当行,现代的银行、保险等机构在海门遍地开花。

据记载,台州的第一家银行,是1913年设立的浙江省银行海门分行,开展有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则更早落地,上海的允康人寿保险公司早在1910年就到海门开设代理店。到了1934年,海门已有银行2家,钱庄12家,大小银楼20余家。

随之而来的战火,令海门工商业迅速凋零,金融机构纷纷停业或内迁。台州各县虽有银行、合作金库、农民借贷所、保险公司等,但作用极其微弱,社会上的融资仍靠民间自由借贷。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金融业才逐渐恢复生机。

1949年1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台州支行成立,地点设在临海城关解放街,也就是今天的紫阳街249号。该机构通过发行货币、打击金银投机、开展城乡储蓄等手段,为百废待兴的台州担当起经济复苏和重建的任务。1950年3月,人行台州支行还设立了保险科。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出入海门港的运输船常受到盘踞大陈岛的敌舰骚扰。为此,人行海门办事处为这些船只办理运输险加保兵险业务,以抵御风险。1951年1月,保险业务从人行脱离出来,成立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台州支公司。

城市的金融秩序得以建立,但在广大农村,有农民因疾病或天灾,不得不靠借贷度日,高利贷之风趁机兴起。沿海农民特别渴望能有一种组织,将大家的资金和生产力进行合理安排和分配,不再受高利贷盘剥。于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运而生。

1953年7月,人行台州支行在临海县东塍区洋渡乡试办了台州地区第一家农信社。是年11月,洋渡乡信用合作社成立,乡里的农民自愿入股,民主管理。当时,农村条件艰苦,农信工作者整日走村访户,把贷款送到农民手中,以至于“早上一头露水,中午一身汗水,晚上一脚泥水”。1956年,台州地区实现了“一乡一社”。

“文化大革命”期间,台州金融机构遭遇撤并,专业人员流失,业务停滞不前。1978年,改革开放的曙光,才将这片阴霾散去。

1982年6月,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落成,这是浙江省小商品市场的发源地。同年12月,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台州地区温岭县牧屿牧南工艺美术厂宣告成立。

改革开放浪潮下,台州人求新、谋变,把生意做到五湖四海,时有“头发空心”的美誉,意思是头脑聪明活络。在这片商业的热土上,也孕育出一批草根金融家。

1988年,年仅25岁的陈小军辞职下海,创办了黄岩路桥银座金融服务社。8年的农信社信贷员的经历,培养了他敏锐的市场嗅觉。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仅路桥一地,就有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万家,民间资金需求旺盛。除了向国有银行借贷和民间借贷外,城市信用合作社成为第三种选择。

城市信用社与金融合作社,是为城市集体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城市居民服务的金融企业,具有独立法人地位,1985年,在黄岩、海门率先试办。

与国有银行主要服务大中型企业不同,陈小军和他的银座一直专注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家庭小作坊,在“骨头缝中找肉吃”。与之相似的,还有王钧的黄岩泰隆城市信用社,成立于1993年,网点也在路桥。两家机构相隔不过百米,在经营发展中相互竞争,也相互借鉴。

经济学中,有个“长尾效应”的概念,强调“小利润,大市场”,即赚很少的钱,但是要服务很多人,形成大市场。这一概念,被银座与泰隆诠释得淋漓尽致。

与此同时,江建法带领的温岭城市信用社,也在服务当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之中,实现草根银行与小微企业的良性互动成长。

1995年,台州有城市信用社和金融服务社20家。但放眼全国,部分城市信用社因管理不规范、不良资产比例高等原因,在国家的整顿下被撤销和合并。

“当时,银座、泰隆和温岭城市信用社等3家属于优质机构,14家中规中矩,另有3家停业整顿。”中国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原行长张笑足说,2001年起,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对整顿城市信用合作社的方案要求,以银座为首,将龙翔、台州联社等8家城市信用社组建成立台州城市商业银行。各县(市、区)7家城市信用社更名归口于当地的农信社,3家停业整顿的单位作退市处理。在中国人民银行台州中心支行的极力争取下,泰隆与温岭城市信用社则暂时保留。

据台州银监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林奇介绍,2006年,台州市泰隆城市信用社改制成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温岭城市信用社改制成立浙江民泰商业银行,加上2002年成立的台州城市商业银行(后更名为“台州银行”),台州形成了“一城三商行”的格局,这在全国绝无仅有。

台州3家城商银行遵循市场化规律,在良性竞争中产生了“鲶鱼效应”。如今,这3家银行的分支机构已超过1000家,并逐步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台州金融,没有比“小微”更适合的词汇了。

无论是3家城商银行,还是9家由县级农信联社改制而来的农商银行,以及8家之后新设立的村镇银行,都把服务民营小微企业作为市场定位。

“这是差异化竞争的结果。”浙江省农信联社台州办事处主要负责人金时江说,“大企业、大客户的资源是有限的,农信又是天然的社区银行,就把关注点放在‘支农支小’上,事实证明,这是片潜力巨大的市场。”

市场潜力何以体现?一组数据表明,台州99%的企业是民营企业,目前各类市场主体有70多万家;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90%以上的生产总值和80%以上的就业岗位。

几十年的躬身探索中,银企之间,形成了“投桃报李”的关系,如吉利、海正等国际知名企业,都曾与本土“草根”银行共同成长。

2015年12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建设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小微金融“中国看浙江,浙江看台州”照进现实。

“小企业有大市场,小银行有大情怀,小金改有大品牌。”中国银保监会台州监管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曹光群说,“台州金融业秉持‘做小微就是做未来’‘做保险就是做未来’的初心和使命,以最好标准、最快速度、最优体验,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并且得到国务院以及银保监会的认可和肯定,要求向全国复制推广小微金融‘台州模式’。”

近几年来,台州市委市政府和金融机构动作频频:创设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打破政银企之间的“信息孤岛”;成立信保基金,作为企业担保的坚强后盾;开展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试点,破解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问题;开发掌上数字金融平台,形成“掌上办贷”和“掌上办保”品牌;率先引入政策性转贷款,解决中小银行低成本资金来源问题;推行“零门槛、零周期、零费用”无还本续贷,解决中小企业续贷难问题;累计发行超过6000亿元主动性负债产品,破解小微金融机构资金来源难问题……

企业创业,总是伴随着风险。天灾来临、国际环境的变化,对小微企业而言,无疑是滔天巨浪。为此,台州的保险机构大力创新出口信用保险,为外贸出口保驾护航;推动政银保企合作,由地方政府出政策支持,发挥保险增信作用,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推出台风综合指数保险和各类特色农业保险,改变了农民“靠天吃饭”的现状;积极推动绿色生猪保单贷等保险试点,认真落实“两山理念”;台州多项保险创新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改革的效果是喜人的。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台州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561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2834亿元,小微企业和制造业贷款占比分别为44%和27%,占比稳中有升且均居全省首位。我市贷款不良率+关注率降至1.0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22个百分点,金融资产质量全省最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明得失。纵观台州金融发展史,为什么当地的金融环境始终持续向好,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台州的经验是,要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中国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王去非说,“像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金融基础设施的供给,以及信用环境、营商环境等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等,这些市场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需要政府主动作为,积极作为;而高管任命、经营管理等市场主体做的事,则要充分放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台州小微金融模式的成功,与当地党委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分不开的。这种“服务型政府”的做法,又可复制、可推广。

放眼未来,台州将继续打造好“三张名片”。台州市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叶维增说,“这三张名片就是以‘专注实体、深耕小微、精准供给、稳健运行’为主要特征的小微金融‘台州模式’;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和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机遇,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资本市场‘台州板块’;创建金融安全示范区,打好风险防控攻坚战,形成金融生态优良的‘台州样板’。”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台州银行业贷款余额1.13万亿元、存款余额1.04万亿元,均突破万亿元大关。2021年一季度,台州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85亿元,居全省第4位。

在发展的道路上,从来都没有终点。我们期待着,台州金融人继续初心坚守,迎来行业再一次华丽蜕变。

2021-05-24 台州金融的百年历程——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13626.html 1 3 引领风气之先 勇立时代潮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