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萌
节假日及周末,原本是放松身心的时间,而如今的孩子和家长往往抱怨“假期无休”,孩子们在书山题海间打转,家长们跟着孩子辗转于各培训机构之间。
或许在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高度内卷化的现代社会,人们都无心甚至无暇去停下来思考:到底是谁“卷”走了我的周末?
家长陪伴孩子“周末无休”,为孩子付出了太多的时间与心力。全社会都在为孩子的教育“做加法”,不光是孩子,家长也是不堪重负。
就像学校建立的家长群,让家长与孩子处于一天24小时、全年无休的“待机”状态。孩子在放学后继续打卡各种任务,家长需要监督孩子完成,有时甚至需要参与其中的一些任务。
家长群属于家校共建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更密切地关注孩子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动向。但学校如果过度将责任交付给家长,不仅为家长增加了额外的负担,长此以往,也不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家校关系。
此外,家长与孩子仍深陷于“培训热”的漩涡中。或是出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或是出于对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期望,绝大多数家长都会选择在周末、寒暑假甚至工作日为孩子报班。
笔者认为,报培训班及兴趣班无可厚非,但切忌跟风。在课程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接受程度、个人能力与兴趣,做到因材施教。
如今,线上教育、远程教育等业态蓬勃发展,家长与孩子可自主选择线上课程学习,可有效缓解线下培训带来的压力与不便。
实际上,孩子的周末,理应被赋予更多的可能。在倡导素质教育、全面教育的当下,孩子与家长不应一直围绕着补习班、培训课打转,跳出唯分数、唯名次的圈子,树立一种“非典型“教育理念,鼓励孩子快乐学习、自由体验,反而会收获更广阔的天地。
从呼吁教育减负到抵抗教育内卷,无论是孩子、家长还是学校,需要共同寻求一个规避无效竞争、释放升学压力的出口,将周末还给孩子和家长,为亲子之间创设更多欢度周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