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天宇
“我们双港村可是中国胡柚第一村。”每年12月,到了柚子最佳成熟期,三门健跳镇双港村口车来车往,全国各地的水果商开着大货车慕名而来,村民骄傲地介绍着村里的主要产业——柚子种植。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双港村位于海边,盐碱地的土地属性,为何能成为柚子主产地,让全村百姓靠种植柚子鼓起钱袋子?
好果子曾无人问津
早在30多年前,村民就想着通过种植业致富。最开始是种植橘树,但橘子喜酸性土壤,因此,当时村里种出来的橘子又苦又酸,销量差,村民日子过得紧巴巴。
1986年,双港村引进常山胡柚苗,嫁接到原先的橘子树上。令全村惊喜的是,碱性土壤种出来的柚子表皮金黄,果子很大,果肉没有籽,而且很甜,口感上佳。
柚子的成功种植再度燃起村民们的致富梦。试验品种仅种植了150亩,成功后,几乎全村都种起了柚子,柚子种植面积达1200亩。
近30年的种植经验,却没让双港村的柚子名声大噪,几年前,村民差点放弃大片的柚子种植。
“好果子却无人问津,真的太可惜了。”“三十柚三”创始人卢丹霞告诉记者,几年前,她第一次来到婆家双港村,发现这里种植的柚子品质很好,却存在大量滞销的情况。
“我婆婆家种了12亩柚子,每年地下室堆满了柚子,村里这种情况很多。”卢丹霞说。
种出了优质果子,村民的销售渠道却始终没有打开。大部分的柚子都是各自采摘后,装在麻袋里直接摆到马路边售卖,品相不一,只有极少水果商和附近百姓前来购买。
“由于种植量大,需求少,每次水果商来进货,村民都是蜂拥而上,价格被压到一块,甚至五角一斤。这让不少村民看不到柚子种植的前景。”卢丹霞说。
打造柚子的品牌故事
卢丹霞敏锐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机。“酒香不怕巷子深,那么好的果子,只要打开了销路肯定不愁卖不出去。”卢丹霞说,如何让更多人知道三门柚,第一件事就是创立品牌,打响知名度。
2018年,卢丹霞为打响三门柚品牌走出第一步:自己牵头,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创立“三十柚三”黄金柚品牌。
何为“三十柚三”?“取这个名字花了不少心思,既要叫得响,又要有意义。”卢丹霞说,创立品牌那年,他们夫妻二人、创业团队成员与这一片柚子林有着共同的缘分,都是33岁,谐音取意。同时,心怀三生万物的美好念想,希冀柚子可以越长越多,越长越好。
既然是年轻的销售新思路,那就要结合形式多样的营销模式。“六七辆三轮车满载着优质果子,搭起舞台,拉起横幅,创牌之年一场品牌发布会让全村知道了‘三十柚三’。紧接着,团队抱着尝试的心态,带着四五十箱柚子进入上海农博会,惊喜地半小时卖完,成吨地补货,又快速售完,让有故事的‘三十柚三’迅速走进全国的水果市场。”卢丹霞说。
“一颗柚子里的旧时光”,如今,“三十柚三”的精品包装上印着这一句话。柚子的整体品质上升,售价也像剥去了麻袋,换上华服。“如今村里经过筛选的好果子均价每斤4.5元。不仅价格高了,丰收期前来收果子的水果商更是络绎不绝。”卢丹霞说。
柚子村留住年轻人
如今村里柚子越做越好,吸引不少年轻人回到村里,从事与柚子相关的工作。
“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留在村里,希望为村里的柚子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村的好柚子。”双港村青年网格员陈静在柚子丰收期帮助村民采摘,并进行宣传售卖工作。
柚子品牌越来越响,让卢丹霞对柚子产业有了新想法。“柚子巨大产量中有些小果和品相差的不适合直接销售,这给发展二产深加工提供了巨大空间。”卢丹霞说,品相差的柚子通过古法熬制,做成柚子膏;体积小的柚子切成片,加工成柚子片,用于泡茶,别具清香。
未来,打造柚子引申的文旅产业是“三十柚三”的努力方向。卢丹霞计划打造柚子文化产业园,以种植为基础,向“高附加值农产品—商务物流—农业观光休闲”延伸,集农业规模种植、科普教育、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和储藏物流等多功能于一体。
“将我们村打造成为柚子村后,即使没有种植柚子的村民,也能通过别的途径来提高收入。老一辈潜心培育的好果子,需要年轻一代去不断传承。”卢丹霞说,未来,希望人们提到三门时,想到的不仅是青蟹,还会是黄金柚、柚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