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红色记忆 铸就蓝色梦想

——台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以党建促发展纪事

头门港码头。

海门港区风貌。

台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港航分中心为群众提供办证服务。

“党建翼联砾初心”主题党日活动。

台州船检师正在检查船体。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近日,台州港海门港区传来熟悉的歌声。忙碌装卸的码头工人,踏出船舱的游客,年过古稀的老人,满脸稚气的孩童……他们自发聚拢,大声齐唱,用深情的歌声抒发对党的热爱。

一百年,航程波澜壮阔;一百年,脚步历久弥坚。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到来之际,台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用声音献礼党的百岁华诞。

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依托“港航巡回服务”“党建红色联盟”等载体,联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围绕重大工程项目抓落实、防控疫情保运输、强化安全监管保平安、简化流程船舶办证“一件事”等开展精准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台州港航系统上下联动,以学促干,实干争先,着眼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事关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把党史教育同为民服务结合来,同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同港航中心工作攻坚破难结合起来,传承红色力量,践行初心使命,推动港航事业高质量发展。”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徐明堂说。

本报记者郭天宇文 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供图

学史起航,观港航变迁

台州,依湾而生,依港而兴。一代又一代的台州人在码头上看着航船长大,他们和大海、港口、船舶有着血脉相连的真情。

今年以来,学党史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结合独有的台州港航文化,推出“学史起航”专题教育航路,并打造台州港航文化陈列馆成为台州市“跟着红色地图学党史”现场学习教育基地。

除此之外,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以“垦荒精神”和大陈航运集聚区建设为着力点,推出“大陈岛垦荒创业航路”,体会中华儿女的青春热血,激励港航人进一步提服务促发展;以逐渐消失的渡口为切入点,推出“灵江古渡变迁致富航路”,探访古渡遗址,讲述撤渡建桥对便利交通、提速两岸经济发展的作用,感受新中国奋进的步伐;以“两山”理论和生态经济发展为着眼点,推出“大小青岛绿色生态航路”,领略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激励党员干部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

其中“灵江古渡变迁致富航路”被省港航管理中心在全省港航系统宣传推介。

“‘学史起航’专题教育航路把学习党的百年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决策部署、港航史与台州港航发展实践结合起来,沿着系列航路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安说,该航路为全市港航系统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好渠道。

在今年6月7日至11日开展的全市港航骨干党性教育培训过程中,除了学习《全面推进新时代社会建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强港的思考》等内容,还组织开展“‘学史起航’寻访水运红色记忆”现场教学活动。全市港航党员干部追寻历史足迹,溯源红色根脉,接受精神洗礼。

随着时光的推移,生产力的日益发展,如今,渡口渐渐淡出历史舞台,撤渡建桥不断推进。港航部门渡口管理力度不减,在附近公路主干道上为每一渡口设置路标,使行人一目了然,并修建候渡亭为过渡民众避风遮雨。部分渡口还安装上摄像头,实时掌握渡口安全情况。

“这是生动的党史教育课。”陈安说,通过“学史起航”专题活动鉴证了台州渡口的前世今生,既学了党史,又能交流学习各地航运发展的经验。

党建联盟,促港航发展

“今天请杭州的专家做一下技术评审,请各部门上线准备。”如今,在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的会议室,便可协调分布在临海、玉环、三门等地的项目部完成技术评审、安全培训会、防汛防台应急演练等大型活动。

只要一部手机、一块显示屏,便可在疫情期间完成远隔千里的实时交流汇报,这一切都归功于天翼云智慧质监系统。

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与台州电信党群支部共同创建“红翼联”党建品牌,整合双方资源优势,联学、联享、联创、联动,实现政企党建合作共赢。不只是开发智慧质监系统,双方还共同开展“红色记忆强宗旨 党建翼联砾初心”党史学习现场教育活动,参观一江山战役遗址、大陈岛党性教育基地,深入开展学习交流,传承革命精神和大陈岛垦荒精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效,转化为提升本职工作的动力。

立足岗位,建言献策,共话发展。

“转变现有分工模式,打破传统专业壁垒”“转变现有工作环节,优化船舶检验流程”“转变现有检验模式,探索引入第三方检验”……船检处验船师秦道武以《学习党史经验 谋求突破发展》为题,表示要以人民情怀坚定信仰,努力解决当前船检工作面临的检验力量、到位率不足等问题。

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定期举办“学党史 讲党性 开新局 谋发展”主题港航论坛活动,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港航青年轮流作主题发言,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截至目前,已有6名港航青年作了专题发言。

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航道处副处长、驻村指导员唐海丹以《学党史 办实事 乡村振兴我先行——将红旗插在田间地头》为题,分享了在中心党委的支持下,践行农村帮扶初心,帮助派驻村打造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工作过程和心得体会;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工程处副处长赵新宇以《学史明志 砥砺前行》为题,结合港航学科发展,分享泥沙学专家小爱因斯坦、钱宁的理论研究,并表示要秉持家国情怀、团队精神,凝心聚力推动港航事业高质量发展;港口处副处长陈杰以《立足本职 将信仰融入工作》为题,通过具体事例阐释共产党人的信仰、信仰的树立与传承,并表示要践行信仰,将信仰融入工作。

此外,该中心开展港航系统“三级联动 共学共建”活动。通过省、市、县(区)三级港航单位党组织联学共建,党委、机关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书记抓党建,形成联带、联动、联学、联推机制。

“我们要以党建联盟为平台,深入学习党史、港航史,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为港航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陈安说。

办好实事,兴港航作风

“原本按流程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一站式办理,方便不少。”近日,浙江振海海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崇根提交了“一件事”办证申请,10天后便领到了船舶营运证。

发展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直观体验到便民服务的不止“振海海运”一家企业。今年,台州中油海运有限公司从外地新迁入6艘共6.6万吨的成品油运输船,台州港航部门一天就办好了入迁手续,为企业减少了运营成本。“有了‘争当排头兵 甘做航标灯’的港航精神引领,我们心里更有底了。”公司副总经理孙政说。

据了解,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台州海事局、中国船级社台州办事处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船舶办证“一件事”跨部门“多证联办”,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理”,构建集成高效的船舶办证新模式,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和群众办事满意度。

“针对我市新建的台州籍普通货船,对自水上移动业务标识码证书申办至取得船舶营运证过程中相关船舶证书实行‘多证联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船舶检验处处长石德苏介绍。

船舶办证“一件事”改革通过减时间、减材料、减次数,做到惠民便企。“通过多部门协同办理、一表申请、全流程跟踪、邮寄送达,极大减少群众等待时间,事项累计办理时间由近111个工作日减少至不超过20个工作日,政务办结时限压缩82%以上。数据信息跨部门‘跑动’,大大减少办证者往返各部门的跑动次数。”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政策法规处处长汤晶说。

城助港兴,港为城用。

该中心梳理市级重点问题清单7项,通过问题导向,责任到人,限期完成,推进“难题”加快破解。围绕“智能导服、收办分离、线上线下融合”的目标实施政务服务升级改造,打造台州港航“互联网+政务服务”,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接入政务服务2.0达到100%。

历年来,为船运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是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一项重点工作。

小船比大船还贵?煤价淡季不淡为哪般?大麦屿港,开门红!今年年初,一本《运情》杂志刊发,让台州的船运企业有了自己的读物。

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联合市船东协会,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收集市场信息,分析资源、运价、船舶、船员等方面情况,定期发布运情报告,引导和帮助航运企业科学经营、健康发展。

“台州80%的船运相关企业都是船东协会会员,《运情》解决了企业获取市场信息渠道不通畅、信息滞后等问题。”市船东协会副秘书长王公明说。

赓续事业,铸港航精神

从渡口到港口,通江达海见证港航蝶变。

“20世纪30年代,港口装卸连手拉车都没有,船上货物装卸全靠一根扁担、两根绳子肩挑背扛。”全国劳动模范、台州港装卸工李阳升告诉记者,他祖孙三代都从事码头装卸工作,见证了一座现代化港口的崛起。

“为记录台州港航翻天覆地的变迁,展现台州港航人的红色传承,彰显党旗下的幸福生活,我们组织了‘三代港人话变迁’系列活动。”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人事处处长罗琳丽说,活动至今已寻访出20多个祖孙三代都在港航从业的家庭,通过采访、座谈、征稿等方式,征集这些家庭的故事,制作“三代港人话变迁”宣传手册。并选取典型代表,以专题访谈、故事会、公众号等新媒体语音展播等形式,以有血有肉的亲身经历讲述革命故事、生活变化。

1987年,李阳升作为一名“知青”返城后,毅然继承父志当上了一名装卸工人,这一下定决心,他的毕生心血就都献给了港口事业。

有一回,巴拿马籍“美娃公主”轮满载5000立方米圆木抵港。李阳升工班开工后,锚地海区气候骤变,风大流急,巨浪把外轮打得左摇右晃,给过驳增加了很大难度。

李阳升克服晕船、乏力等困难,带领几名身强力壮的工友在外轮上捆扎圆木,既要保证过驳进度,又要防止圆木滚动伤到工友。他一口气干了一整个工班时间,当他蹒跚地攀上甲板,已经累得连腰都无法挺直。工友们劝他回家休息,他却摆了摆手,在甲板上坐了一会,又进舱干了起来。

“我干了一辈子装卸,一天到晚都扑在码头边,领导和同志们都喜欢叫我老黄牛。”李阳升说。

那天,李阳升和他的工班共过驳圆木276根,总计853立方米,取得了全公司工班进驳圆木最好成绩。

“干装卸活在社会上被人们称为‘末级饭碗’,但‘末级活’总得有人做。我祖父、父亲都干了一辈子装卸工,我是一名党员,有什么理由不干装卸工。”李阳升坚定地说。

赓续伟大事业,铸就港航精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深挖能代表港航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展现台州港航发展成就的文化、历程、人物和故事。推出了全国劳模李阳升、头门港区、一江山岛和大陈岛红色记忆等一批“水运红色记忆”。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份份赤诚的港航情怀,见证着台州港奋进的足迹。

百年事业,百年港航。“在台州港航百年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先进典型,他们为台州港的兴盛与发展默默奉献着。”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周祥寿说,“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弘扬港航精神,接力未竟事业,朝着早日实现亿吨大港的目标继续奋斗。”

2021-06-30 ——台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以党建促发展纪事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16185.html 1 3 追溯红色记忆 铸就蓝色梦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