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每天来车逾千辆,杨梅运输途中遭遇“走不动”

杨梅季,临海交警破拥堵保运输

本报记者章 浩 本报通讯员金林伟

这段时间,每天凌晨3点,老梅都要载着自家的一车杨梅,赶到临海市白水洋镇上游杨梅市场。“从杨梅采摘开始到现在的销售尾声,我每天把几十担刚采下的杨梅及时运到市场里,再看着采购商把杨梅发出去。”老梅说,杨梅顺利销售,交警夜间执法及杨梅市场联勤警务驿站帮了大忙。

据了解,为保障杨梅季的正常销售和运输,维护市场交易秩序,自5月底开始,临海市交警大队白水洋中队便联合辖区派出所、市场监管部门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上游杨梅市场周边的交通运输状况,让杨梅在运输过程中不再遇到“走不动”的情况。

把交通安全带给各村梅农

临海市白水洋镇是我市杨梅的重点产区之一,素有“浙江省杨梅之乡”的美誉。而在该镇上游村,将近700户村民种植杨梅,且70%以上为东魁杨梅。

白水洋镇党委委员赵平波介绍,近年随着上游东魁杨梅的知名度、美誉度的逐年提升,其品牌效应日渐明显。因此,上游杨梅市场成了白水洋乃至周边乡镇的杨梅交易大市,周边梅农们会载着一车车杨梅汇集到这里。

老梅就是上游村的梅农,他说,每到采摘交易旺季,市场周边人流、车流都会暴增,而通往上游杨梅市场的村道仅有三四米宽,以往几乎年年都会遭遇拥堵,“杨梅特别需要保鲜,路上耽搁一两个小时,对梅农和采购商都是不小的损失。”

今年5月,针对杨梅季产生的交通安全和拥堵问题,由白水洋镇组织,临海市交警大队白水洋中队指导,召开了“两站两员”培训会议,要求各村交通劝导员和网格员在各自村口加强执勤和劝导,提高村民交通安全意识,不随意占道经营,不载人,佩戴好头盔。

凌晨行动严查交通违法行为

“从后来的效果看,戴头盔、不载人,村民们都做得很好,但占道问题依然严重。”临海市交警大队白水洋中队队长张增见说,特别是今年,虽然杨梅遭遇小年,产量下降,但杨梅价格看高,交易情况比往年更为火热。

张增见指着途经上游村村口的351国道说,很多采购商为了抢占货源,早一步发货,在凌晨两三点便站到通过杨梅市场的必经国道线上拦截梅农,“以致形成了四五个市场外的‘市场’,点位从351国道上峰村路段一直绵延到临海和仙居的交界上吴村,前后有五六公里之长。”

其中351国道上峰路段上形成的“市场”规模最大,人数达百人以上。

对此,从端午开采日开始,张增见就将队里的全部警力排成4个班,其中有2个班专门负责夜间执勤。

“凌晨一两点,我们会赶在采购商到来前,抵达351国道沿线路段进行巡查。”张增见说,看到有采购商过来,就先引导到正规市场里,实在不肯去的,也要劝导到附近村子的空地上,不能影响道路通行。

这样的凌晨行动,一直持续到杨梅交易尾声。

联勤警务驿站正式挂牌

除了道路交通,杨梅市场内的交通秩序同样也会影响到杨梅交易速度。

“不完全统计,杨梅季里,上游杨梅市场周边进出车辆逾千辆,没有良好的秩序,市场内也会堵车。”张增见介绍,为解决发生在市场内交通、交易等各类问题,5月底,由临海交警大队白水洋中队、白水洋派出所以及临海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建立的上游杨梅市场联勤警务驿站正式挂牌成立。

据了解,该警务驿站旨在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以便及时排查各类问题,现场处置各类交通、交易纠纷。

针对车辆进出市场的行车状况,临海交警大队白水洋中队专门设计了一条“内循环”路线,让采购商们的轻型货车能够从上游村北部的环村道路顺畅出入市场。

眼下,市场已进入杨梅销售尾声。“今年市场周边道路因杨梅交易直接发生的交通事故已大幅减少,并且没有发生重大伤人事故。”张增见说。

2021-06-30 市场每天来车逾千辆,杨梅运输途中遭遇“走不动”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16844.html 1 3 杨梅季,临海交警破拥堵保运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