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职工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近年来,路桥各级工会组织高举旗帜围绕中心,夯实职工组织阵地,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打造红色、实干、为民、数智、品牌工会,各项工作取得长足突破。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路桥区总工会积极当好企业“贴心人”,做实职工“娘家人”,带领全区广大职工凝心聚力谋发展,以新时代工会工作新成效助力路桥“重要窗口”建设。
本报记者葛星星文 路桥区总工会供图
单建工会989家、联合工会209家,覆盖企业2848家、职工人数十万余名;实现100人以上职工的企业工会全覆盖,25人以上职工企业应建尽建……这是路桥区总工会扎实的“家底”。
依托健全的基层工会组织,路桥区总工会立足主责主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事找工会”,成了职工心底最坚定的一份信任。
夯实阵地,公共服务“进园区”
夜幕降临,位于吉利汽车小镇内的亚欧小区生活服务中心开始热闹起来。有人在跑步机上挥洒汗水,有人分组切磋球技…
吉利汽车小镇有吉利V汽车、乐金华奥斯、延锋安道拓等一大批企业,但相对偏僻的位置,给职工群众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019年,亚欧小区生活服务中心开放,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职工“粉丝”。这里集生活休闲、行政便民、卫生健康、文化活动等服务于一体,功能分区明确,设备器材一应俱全,切实满足职工需求。
对基层工会来说,阵地建设颇为重要。近年来,路桥区推进各群团组织之间阵地、队伍、活动、资源的共建共享。该区总工会改造了1至3层办公楼为综合性职工之家,创建了区域性职工活动中心2家,建成全国级职工书屋5家、省级职工书屋55家。
职工有所呼,工会有所应。“有困难找工会”,不仅仅是句口号。路桥区健全包括法律咨询、医疗互助、困难帮扶等在内的帮扶服务体系,让广大职工感受到工会“娘家人”的温暖和关怀。
路桥区总工会组织成立了由专业律师组成的服务团队,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并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辟法律咨询专栏,引导职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有效将各类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同时积极打造“爱·工惠”路桥工会网络普惠品牌。上半年,路桥区总工会开展礼仪、形体、书法、绘画、抖音小视频制作等各类普惠活动40场次,“爱·工惠”线上线下职工普惠的知晓率、影响力不断增强。
该区总工会还积极开展“当一周工人、体工会初心”活动,工会干部分组进企业入车间,与工人们同吃同工,感受一线职工甘苦,全面真实地了解基层的所需所盼。
在“以职工为中心”的理念引领下,路桥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创新服务项目,春风送岗位、夏季送清凉、金秋送助学、严冬送温暖、“两节”走访慰问等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服务项目稳步推进,尽心倾力为职工排忧解难。
创新模式,社会治理“进车间”
“谢谢你!要不是你的热心调解,我俩这误会就闹大了。”浙江八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车间员工小袁和小王一早赶到公司工会办公室,对网格员林江表示感谢。
小袁、小王来自陕西汉中,都在八环就职。今年春节,小王搭小袁的车返乡,并给了其500元路费。
小袁认为收路费理所当然。小王却暗自不快:“关系这么好,这点钱你还真要了。”两人误会越闹越深,矛盾升级。
“归根结底是双方碍于人情世故,未事先协商导致的。”林江知道后,找当事人耐心劝导。最终两人心结解开,重归于好。
“路桥民营经济发达,企业、职工数量众多,在企业内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不在少数,其中有些矛盾因为发现不及时、化解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的正常生活和企业的经营情况。”路桥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应仲友介绍,工会组织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就是一个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的“切入点”。
路桥“工会网格员”应运而生。以基层工会组织为单位,成立基层工会网格,并实行一企一员制,由企业自行选拔任命基层工会干部为工会网格员,按照属地原则纳入全科网格员队伍,与专职网格员资源互享、信息互通、工作互信、成果互用。同时,工会网格还与路桥区社会治理“一中心(区)、四平台(镇、街道)、一网格(专属网格员)”体系连接。
目前,路桥区已有643个工会组织建立工会网格,选定工会网格员643人、微格员305个。工会网格员本身就是企业职工,更容易发挥他们知企、懂企、熟企的优势,开展解决矛盾纠纷、困难救助、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如此一来,能进一步填补全科网格缝隙,有效解决部分全科专职网格员入企难、知企难问题。
去年,路桥区工会组织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路桥区委副书记、区长牟傲野指出,工会组织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工作,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打造“重要窗口”治理篇章的一个创新课题。
除构建工会网格融入全科网格工作机制以外,路桥区总工会还构建了职工权益保障多方协调机制和服务企业职工保障机制,通过建立“矛调中心+工会”集体协商模式、组建职企律师服务团、开展职工服务“一件事”等工作,更好服务广大职工。
金清镇蒋桥村就是集体协商制的受益村之一。该村小微企业众多,大多从事矽钢片冲件生产。村党支部书记、矽钢片产业工会联合会主席许菊芳告诉记者,工会联合会通过常态化开展集体协商工作,矛盾纠纷均被化解在村内。近年来,村里没有发生一起因为劳资纠纷引发的上访和起诉。
政策支持,产业工人“有奔头”
“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一项与亿万产业工人息息相关的重大改革拉开大幕。
改革声声,落到基层。路桥区紧紧围绕产业优化升级目标,高质量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路桥区总工会也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从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方面,打好产改“组合拳”——
出台《路桥区路桥工匠(新时代产业工人标兵)成长信息评估细则》,以赋分的方式,每年评选200名路桥工匠、2000名新时代产业工人标兵,对当年获评人员提供子女就学、贷款、疗休养、体检等奖励;
开展技能竞赛,让更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路桥区举办红五月职工竞赛月活动,今年以来共举办职工职业技能竞赛50余场,参赛职工上千人,涉及工种30多项,获得职工广泛好评;
深化劳模工匠精神宣传,积极开展“名师带徒”,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职工学历提升,为产业工人培养造就肥沃土壤。
从一名普通工人到劳动模范,全国劳模、吉利集团浙江福林国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吕义聪觉得,身上的荣誉是种动力,激励自己担当起做榜样、带队伍的任务。
2012年,“吕义聪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如今它成了路桥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的平台。这些年来,他带出了十几名整车调试技能高手,其中不少人成了公司调试班组的“当家花旦”。
这几年,路桥紧紧抓住职工技能素质提升这一关键环节,在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等方面探索出一批合实际、有效果、可复制的方式方法。“技术工人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这样的理念已成为当地企业共识。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感到工作愈发有奔头。
记者从路桥区人社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间,该区培养高技能人才近3万人,预计到今年年底,路桥区每万名从业人员中,高技能人才数可达1890人。
展望“十四五”,路桥将继续积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让广大产业工人得到普遍尊重,劳动价值得到充分认可,发展空间得到全面扩展,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