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颜 静
泵与电机、机床工具、汽摩配件等主导产业高速领跑,产值分别增长46.6%、60.2%、35.9%……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9.9%,同比增长35%,增速居台州首位;
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1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0项指标同比增速高于台州市平均水平;
……
“十四五”开局之年,温岭经济交出稳健“半年报”。一连串增长的数据,凝聚着温岭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三链”融合撬动制造业变革的决心和努力。
“‘十四五’期间,温岭将以主体升级、集群培育、创新引领、优化营商环境为动力,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台州市委常委、温岭市委书记徐仁标说。
强产业链:协同发展激活新动能
“利欧‘未来工厂’协同平台上线后,会对每一批次产品进行质量追溯,对比同一类型产品不同供应商的质量。近几年,我们不断改进材料、工艺和设计,满足品质要求的同时,产品价值提高近5%,今年有望冲刺亿元产值。”说起产业链内龙头企业的引领督促作用,利欧股份供应商——浙江鲁溪密封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华深有感触。
泵与电机是温岭第一大支柱产业。温岭现有泵类企业3000多家,去年实现产值550多亿元。经过多年发展,集聚了电机、铸造、电缆电线、机械密封等各类配套企业,利欧、新界、东音、大元、泰福等一大批企业逐步成长,成为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实力强企。
新界泵业投资20亿元新建高端农用水泵智能工厂项目、东音泵业投资10亿元新建年产200万台井用潜水泵技改项目、利欧浙泵投资6亿元等项目陆续落地……目前,温岭全市共有96个总投资230.9亿元的泵与电机类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投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300亿元以上,带动泵业迈向千亿级。
壮大产业集群,高标准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其源头在于关键企业的上下游衔接力和牵引力。
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同时,他们不断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沟通与协作,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作为“链主型”企业,利欧股份借助数字赋能,倒逼近300家核心供应商不断提质升级,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更高效地进行决策。
一边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一边发力延链补链。温岭块状经济发达,泵与电机、机床工具、汽摩配件、时尚鞋服等传统产业积极发挥配套优势,做强产业链现代化文章。
“针对本地缺失的产业链环节,通过全产业链招引、政产学研用体系等形式补缺补差。比如机床行业,已基本建立‘主机为龙头,功能部件和工量具相配套’的完整产业链体系,行业内电主轴、刀塔等关键部件配套率达90%。目前,已成功引进美戈利高端金属加工刀具项目等一批本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温岭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育创新链:夯实智造驱动新引擎
近日,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福立分析仪器、北平机床、大元泵业、九洲电机等4家温岭企业入选。至此,温岭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
今年以来,温岭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培增”计划,不断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1-7月,95家企业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72家,数量居台州首位。
通过创新引领,越来越多温岭企业竞争力得到认可。这背后,是企业研发投入的不断增速。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温岭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增长74.1%,其中主导行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研发投入增速高达72.6%。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平台正是创新成果转化的引育桥梁。根据温岭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温岭将积极构建平台支撑体系,按照“一带一区”科创布局,科学打造“一区四体多点”创新平台生态圈,创新资源进一步集聚。
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不断突破。目前,温岭已建成泵业、工量刃具、鞋帽、汽摩配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实现四大产业集群全覆盖。
科创“飞地”模式成效初显。温岭已在上海、杭州、晋江以及德国等地建成“飞地”孵化研发中心。1-7月,上海、杭州两大“科创飞地”新引进入驻高层次科技人才项目8项,其中激光表面制造及再制造产业化等2个项目已落地温岭。
布局创新链回报可观。从一组上扬的经济曲线中,可以窥见一二:
——新兴产业发展加速。上半年,温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5.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7.3%、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0.7%。
——新产品开发加速。上半年,温岭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47.5%,新产品产值率42.5%,较去年同期提高3.7个百分点。
优服务链:迭代升级护航新发展
“讲课老师既是教授又是工程师,把高端、前沿的科技讲得接地气,从企业应用角度来说,很有实效。”7月上旬,由台州·温岭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泵与电机行业重点企业技术提升培训课上,清华大学电机系5位教授、专家的授课,引得在场50多家泵业企业技术负责人的热烈回应。
去年以来,温岭市紧抓省级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试点契机,由市委书记领办,聚焦泵与机电特色主导产业,创建集“企业研发助推器+智力成果转化器+人才项目加速器+工程人才孵化器”四位一体的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有力助推传统机电产业的集群式技术跨越。
“中心通过整合资源,攻克了16个共性技术难题,解决了遨博机器人、友力机电、北平机床等企业个性化需求63个,促进机电行业产值转化超16亿元。”温岭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全职引进和柔性兼职,中心集聚了专兼职工程师252人、后备工程师259人,牵头成立“长三角”机电工程师创新联盟,逐步形成机电领域人才集聚生态。
这是温岭市以服务链迭代升级护航产业集群发展的缩影。打造系统完善的全产业链集群,始终离不开“高质量”这个关键词。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温岭市委市政府积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路、开新局,构筑高质量发展能量场。
在政策供给上,温岭已先后出台《温岭市进一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温岭市科技新政三十条》等扶持政策。为温岭鞋企量身定制的“鞋业八条”政策即将出台,将通过加大力度补强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完善要素链,助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特色制鞋产业集群。
在服务供给上,温岭已成立推进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扎实开展“三服务”行动,有效落实“助企16条”和“扶企专班、助企专员”等措施,有力确保服务企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