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画在浙江大地率先实现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基本图景

温岭:生活富裕富足 精神自信自强

城南义工在为乡村父老服务。


本报见习记者姚梦卿/文 本报记者聂杨波/摄

新签约引进古茗总部等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个,总投资165亿元;泵与电机产业集群发展相关做法被推选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经典经验;西溪社区、西子社区入选全省未来社区创建名单……

今年上半年,温岭实现了“十四五”开门红,经济社会发展均颇有成效,为推动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

日前,温岭召开市委十四届十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政府全体会议,会上提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全景勾画了在浙江大地率先实现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基本图景。

“我们有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有创业创新的内生激情,更有近年来坚定不移实干建设新温岭、持之以恒打基础抬底线所形成的良好发展态势,这些都为我们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和优势。”台州市委常委、温岭市委书记徐仁标表示,“我们有责任、更应有能力,以排头兵的高标准自我加压,在县域层面先行示范,为全省探索共同富裕之路提供经验、作出样板。”

“藏富于民”,增强共富底气

3000多家相关企业,实现年产值550多亿元,今年上半年规上产值同比增长46.6%。

这是温岭第一大支柱产业泵与电机交出的“成绩单”,亮眼数据也彰显了温岭“藏富于民”。

近年来,台州聚焦“中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目标,放大民营经济“创富”属性,而中国首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诞生地——温岭,在台州率先探索一条以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子。

作为全国最大的泵与电机产业基地,温岭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十三五”期间,温岭泵与电机产业集群产值连年以超10%的速度持续增长;现在,温岭全市共有96个相关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总投资230.9亿元,投产后预计将带来超过300亿元的年产值增量,带动泵与电机迈向千亿级产业。

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同时,温岭更着力于推进特色产业“造富”。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发展得生机勃勃,改变了一方百姓的生产生活面貌——

杨彪是石塘镇海利村第一个从老渔民转型开民宿的村民,随后越来越多的渔民像他一样“洗脚上岸”,吃上了“阳光饭”。

随着海滨经济不断向好,海利村背山朝海的美景和精品民宿吸引了大量游客,杨彪也见证了海利村蜕变为声名远播的“中国最美渔村”,成了都市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各大民宿招聘返村青年作为民宿管家,聘请当地妇女作为民宿厨娘,解决了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了。”石塘镇党委委员罗峰说,“民宿经济腾飞还带动村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以海利村为例,如今海边石屋从每间万元涨到现在的40余万元,带动周边房租逐年翻番,光停车场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

海滨经济为整个石塘镇吸引了4.6亿多元民间投资,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8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亿元,“曙光首照地、东海好望角”的吸引力不断攀升。

全域电商赋能共同富裕。在远近闻名的“淘宝村”横径村,三分之一的村民吃上了“电商饭”,每天傍晚时分都能看到快递车、快递小哥来来往往,街边商铺忙着打包,一派繁荣景象。

电子商务与传统乡村之间的“化学反应”,为乡村振兴按下了“快进键”。目前,温岭市共有14个省级电商镇、93个省级电商专业村,仅今年上半年就实现网络零售96.69亿元,同比增长59.6%。                       

为实现集聚效应,当地政府还推动建成以汇富春天电商产业园区为代表的特色园区。

“从研发设计、制造、仓储物流到市场销售,产业园打通鞋业产业链上下游。”汇富春天电商产业园总经理苏力说,“现在,平均每天都有10多万双鞋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从网上下单到打包发出快递,最快只要2个小时。”

以民为本,擦亮共富成色

高楼林立,道路宽阔,绿树成荫,美好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脱胎换骨”后的横峰街道,是村民李云飞从未想过的模样,“以前住的老房子,一下大雨就要漫大水,泡坏家具电器是常有的事。现在好了,住进高楼,再也不用为这种事担惊受怕。”

改变源于4年前的一次“大动作”。

素有“中国鞋材之乡”美誉的横峰街道,有40余年的制鞋历史。产业发展带富了老百姓,但也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企业“低散乱”、老旧危房多、安全隐患突出、雨季内涝严重、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为此,温岭市以问题突出的横峰大道沿线区块为突破口,选取22个村,启动全域改造产业升级试验区建设。去年年底,横峰如期兑现“三年之约”,统筹实施城中村改造、产业园区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域水系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以“刮骨疗毒”的决心,从源头上破解“低散乱”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和“脏乱差”的城中村环境痼疾。

全域整治激发全域活力,横峰全力打好产业革命、环境革命攻坚战,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为浙江省全域整治提供“温岭样板”。

过去5年,温岭累计完成68个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今年,温岭定下一年内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个以上、改造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的目标,西溪社区、西子社区等省级未来社区项目也在加紧推进当中。

据温岭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温岭新建口袋公园、街头绿地10个以上,新增绿道10公里以上,完成中央通道城北互通、总部经济、东辉阁等亮化工程,九龙汇公园二期、神童门文化公园、城东街道堂山公园等建设也在扎实推进中。

在老百姓最关心、最期盼的公共服务领域,温岭则统筹打造“岭优育”“岭优教”“岭优医”“岭优养”“岭优居”“岭优扶”等幸福民生“六优享”服务,使温岭成为最具幸福感的生态宜居城市。

精神齐富,涵养共富特质

赶海归来的渔民,脚底沾着泥土的农户,下了班的打工人,这些看似无甚交集的群体,却被一所“学校”聚集在一起,那便是这两年在温岭兴起的“乡村艺校”。

共同富裕,不仅要物质富裕,更要精神富足。农村人对文化娱乐及精神生活的渴望并不比城里人少,看电视、搓麻将早已满足不了他们的精神需要,“种文化”的“乡村艺校”应运而生。

目前,已有210名文化志愿者加入教学队伍。老师们的身份多样,涵盖文联各协会会员、培训机构教师、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等,其中不乏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程文波这样的“大咖”。

2020年,温岭“乡村艺校”公益培训春、秋两季共开设50个艺术门类555期培训班,培养学员1万余名。

村里酒局、牌局少了,文化礼堂“活起来”了。一年下来,新培育出琛山村山花艺术团、彭家村谷岙艺术团等优秀乡村艺术团106支。

“乡村艺校”激活乡村文化“一池春水”,给口袋富裕了的温岭人民,带去精神食粮,进而孕育出以精神富足为特征的新时代文明——

在温岭,有这样一群人,坚持“日行一善”,做正能量的传播者,张金华就是其中一位。

张金华是城南义工队的队长,熟悉他的人都习惯叫他“阿华”。从2008年做志愿服务开始,阿华已经走遍城南镇49个村落。义工服务队以敬老院老人、大山深处的留守老人、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等为重点服务对象,有时候上门陪聊,有时候帮他们理发、量血压,有时候放一场“爱心电影”。

如今,义工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5005期,服务时长共计6.5万余小时,受助群众13.2万人次,阿华也因此被大家称为“义工狂人”。

在温岭,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正朝着常态化、制度化、正规化方向发展,孵化培育出爱心面包、候鸟计划、亲情小屋等多个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未来还将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精神齐富,温岭涵养出共同富裕的新特质!

2021-09-04 勾画在浙江大地率先实现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基本图景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23041.html 1 3 温岭:生活富裕富足 精神自信自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