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洪佳祯
“一粒一粒很小的小疙瘩,好了又长,坑坑洼洼都不像我的腿了……”9月1日下午,王女士(化名)走近台州市中心医院皮肤诊疗中心,指着腿上一个个深紫色的小疙瘩对医生说。近期,有不少人遇到了类似情况。
这两天,记者从全市多家医院了解到,随着夏秋换季,昆虫在进入休眠前开始比较频繁的觅食行为,尘螨、虫蚁叮咬导致的虫咬皮炎也成了较为常见的过敏原因。此外,空气湿度降低、干燥,医院里特应性皮炎造成的皮肤过敏患者也开始增多。
专家提醒,皮肤在换季期间经受着严酷的考验,变得敏感,需要注意防晒、补水保湿以及自身免疫调节。
虫咬皮炎过敏仍较多
9月1日下午5点,台州市中心医院皮肤诊疗中心、皮肤科主任陈晋广医生接诊完当天的最后一位患者。
陈晋广粗略统计了下当天接诊的情况,在120名患者中,有将近20人是和虫蚁等叮咬有关的虫咬皮炎,约占16%。
换季期间,湿度下降,本身皮肤屏障比较脆弱的敏感人群在比较干燥的温度环境下,外界的一些小变化就会引起身体的刺激性反应。
在接诊过程中,陈晋广发现,“近期傍晚温度有所下降,在这样的温度环境下,市民们喜欢在城市绿道健身散步,但此时各类虫蚁仍十分活跃,不慎被叮咬后容易出现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常伴剧烈瘙痒,皮疹经1-2周可消退,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
针对昆虫叮咬引发红肿瘙痒,陈晋广建议,最健康、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冷敷来止痒,或者及时涂抹一些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药膏等。如果瘙痒仍不能控制,可口服抗组胺药止痒。
台州医院皮肤科主治医生余忠义发现很多患者有个误区:在蚊虫叮咬后对伤口进行酒精消毒。“酒精类产品是通过刺痛来缓解瘙痒,在对表皮刺激较强的同时,也会延迟表皮伤口愈合。如果伤口迟迟不好,大家还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此外,要注意的是,根据往常经验来看,进入九、十月份时,特应性皮炎也会明显增多。”余忠义说。
皮肤在换季时经受着严酷的考验,变得敏感异常。身上、脸部特别干燥,部分区域还会有脱皮的症状。
“再加上后期护理不当,造成皮肤屏障受损、角质层变薄,最终无法抵御外界刺激。”余忠义说,比较常见的就是皮肤紧绷、红肿、刺痛瘙痒、脱皮、起小红疙瘩,激发过敏性鼻炎等皮肤症状。
不少人在换季期间使用洗面奶洗脸后面部会有紧绷感,过一会又犯油,这是皮肤清洁过度、过于缺水引起的。
对于这些症状,余忠义建议大家避免过度清洁,减少洗面奶使用。“洗面奶会将脸上的灰尘、油脂洗去,也因此失去了皮肤的保护作用。”
“对于那些本身皮肤屏障比较脆弱的敏感肌人群,不能忽视秋季的紫外线强度,防晒和日常皮肤保湿补水工作更是不能放松。”
另外,目前还没有这些换季困扰的市民们也不能忽视,台州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王国芬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清洁,尽量避免常见的过敏源,如一些带毛的动物、粉尘等。保持饮食均衡,粗粮细粮搭配食用,尽量避免速食食品,通过循序渐进的锻炼来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