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寒阳文/摄
1999年3月,广汽本田建立之初,将4S模式引入中国。2000年初,台州第一家汽车特约经销商——台州申浙实业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台州申浙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也随即诞生。
那时候的特约销售服务店便是现在4S销售服务店的前身,“4S”指的就是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
自2000年之后,汽车4S店的数量便以每年数倍的速度增长。截至2020年底,全国授权4S店近3万家,在台州落户的4S店也超过200家。
开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
汽车销售一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那时候属于生产资料,并不是我们如今的生活资料。
二十年前,台州汽车销售实施的还是计划与市场并存模式,一般是在一个大卖场里,把各品牌汽车放一起卖,这也是汽车综合超市的前身。
“以前,轿车等乘用车不是谁想买就买,而是由原物资部统一计划分配到各省物资厅(局),再由其向下分配到地市级和县级物资系统,根据政府红头文件上的名单分配。”台州汽车协会执行会长周建林说,现在仍能看到台州各地物资、机电系统还掌控着很大体量的4S店,便是来自那个年代的产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路桥新桥镇的一户人家为女儿陪嫁一辆天津夏利的故事,曾登上报纸头版。”周建林坦言,那时我市职工的年人均工资还只是千元左右,而一辆普通桑塔纳售价在26万左右,都可以买一套八九十平方米的房子,汽车对于台州百姓而言实在是望尘莫及。
直到汽车被国务院“准许”进入家庭后,依靠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台州才渐渐实现了轿车的市场供给。随后几年,台州民营经济崛起,人们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台州百姓与私家车间的距离慢慢地拉近。
“多方共赢”的4S模式
台州4S店的萌芽是1993年在临海注册的浙江省元通机电总公司台州汽车贸易分公司,台州汽车大卖场的“开山鼻祖”是1996年在路桥开业的台州市路桥旧机动车交易市场,而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4S店则是2000年1月开的上海大众台州申浙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相比于大卖场,或者其他车企所有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分销网络,4S模式有着巨大的优势。它拥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整车销售人员,可以给顾客专业的建议,也可以为顾客提供原厂的零配件,并有专业的维修服务,此外,厂家可以在一个城市建多家4S店,为顾客带来便利。
“对于厂家来说,4S模式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可以掌握整个销售网络,给顾客最好的专业的推介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利用4S店集合了零配件供给和维修的功能,更好地吸引买车客户在此维修,赚取相比销售汽车更加丰厚的售后服务利润。”周建林告诉记者,从那以后,这种经营和服务模式得到大家的认可,一直发展到今天。
在这样的背景下,台州的4S店仍像雨后春笋般冒出。其中,2005年到2011年是汽车品牌在台州布局最快、爆发力最强的黄金时代。
截至2020年,各品牌4S店在台州落地超过了200家。
汽车销售走到“十字路口”
4S店的发展壮大时期,由于没有严格的布局审核,导致了后期不规范经营、恶性竞争等现象。
同时,台州汽车销售发展遭遇了另一个“瓶颈”,其原因便是日益增长的人均汽车保有量。
2005年,台州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35辆,但到了2020年,达到了300辆。如此庞大的汽车保有量,造成一段时期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根本赶不上汽车销量的增长。
“为了抢占市场,台州各汽车品牌纷纷各显神通,推出各种各样的激励政策,鼓励4S店销售,厂家返点增加了,车辆价格却更低了。”周建林无奈地说,台州多家同品牌4S店,为了生存而恶性竞争,或者打价格战,导致多个品牌、很多4S店价格倒挂,亏损成为常态,2016年以来,台州每年基本上有5家左右4S店因为扛不住压力而退出市场。
目前,台州市区的汽车市场已经趋于稳定和饱和,竞争非常激烈,单车利润愈加微薄。
周建林认为,“渠道下沉”可能是4S店未来的调整目标。
“在主城区汽车销量逐渐触顶的当下,‘渠道下沉、市场下沉’作为新的增量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周建林认为,台州的各个乡镇、街道里,有不少百姓期待着4S店的入驻,市场空间很大。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异军突起,传统汽车行业,尤其是弱势品牌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台州的汽车经营行业正在接受时代无情的“洗牌”。
“发展和淘汰是必然的,但我们相信汽车行业依然是朝阳产业,想要阳光重新照在这个行业上,需要汽车厂家、汽车经销商们共同的智慧与信心。”周建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