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章 浩 本报见习记者洪佳祯
再过几天,患有智残的林祥(化名)就能领到人生第一份工资,金额是玉环市最低月工资标准2070元,再加上对其9月份工作的额外奖励。
林祥和其他51名残障人士同事,都是浙江邦强起重器械有限公司的员工,不过他们的工作地并不在公司车间里,而在位于玉环市玉城街道东方红康养中心的“残疾人之家”内。
今年9月,玉环市“残疾人之家”强基赋能暨邦强工疗车间项目,在该市东方红康养中心正式启动。据了解,这是玉环首家辅助性就业“残疾人之家”,这里的工疗车间能够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医疗、心理疏导、辅助性就业等全方位服务。
不看重工作效率,更在意生活能力
对准金属板孔洞,插进小零件……9月23日上午,林祥坐在工疗车间内,专注地安装着起重配件,周围的同事和管理人员都夸他做得越来越好。
今年31岁的林祥,极少独自出过家门,更不用说去工作,直到被招收进邦强工疗车间。
“他们一开始都不太适应,经常忘记打卡,也不理解工作流程。我们从生产工作到生活细节都进行了系统培训。”车间负责人阮屏介绍,一周以后,大多数人开始习惯并喜欢上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
从贴在墙上日程表可以看出,他们每天的时间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早上工疗康复一小时,娱乐活动15分钟,接着工疗康复50分钟,随后午餐和午休,下午继续。
现在,车间的到岗率达到90%以上,每人每周的工作时间都在20小时以上。
阮屏说,这里的康复人员都来自玉城街道,其中精神、智力残疾的占比达88%左右,其他还包括视障、肢残等重度残疾人员,管理人员对工作效率不作要求,而更在意他们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能力。
每天,会有7名以上专职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负责照料他们的日常,很快专门聘请过来的专职医生和护士也会到车间“蹲点”,开展日常巡检和身体检查。
让阮屏欣慰的是,工疗车间开办至今,尚未有人发过病,很多人的精神状态变得越来越稳定。
新型工疗车间将在玉环推广开来
“我们要为残障朋友营造更多这样的工疗站。”玉环市残联劳动就业服务所所长姚晓玲告诉记者。
据介绍,玉环市现共有持证残疾人13395人,其中精神残疾1679人,智力残疾1501人,他们中的多数人的生活主要依靠家庭成员供养或社会救助,其所在的家庭照护责任繁重。“通过辅助性就业,开展技能就业培训,能够有效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提升康复效果。”姚晓玲说。
今年7月,玉环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林荣伟亲自带队,赴象山等地开展考察、学习。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玉环市残联联合相关机构,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创新“残疾人之家”固有建设模式,实行异地创办工疗车间。
在残联等相关部门、机构的努力下,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浙江邦强起重器械有限公司加入到这项爱心工作中。
为给残疾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公司按照“残疾人之家”的建设标准,对东方红康养中心的一幢三层楼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设置了作业区、休息区、娱乐区、医疗卫生室、员工餐厅等多个功能区域。
人员就位以后,企业工作人员又为残疾人提供了技能培训、产品配送等服务,在开办初期,每天都派工作人员作现场指导。
姚晓玲说,以邦强工疗车间为建设模板,目前干江、坎门、清港、楚门、沙门等多个乡镇(街道)的异地工疗车间也正在建设中。“残联部门也在积极与有条件的企业对接,以实现残疾人的就业保障与增收,助力残疾人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