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单露娟
春天,黄岩毛坦,桃花十里,灿若晚霞;仙居双庙,油菜花开,不负春光。
夏天,椒江大陈,海水清澈,海风送凉;温岭石塘,宿海枕山,吃虾品蟹。
秋天,玉环清港,橘子满山,文旦飘香;三门亭旁,梯田层叠,绝美如画。
冬天,临海括苍,银装素裹,恍若仙境;天台南屏,古道悠长,红枫尽染。
还有,路桥新桥,田园风情,意趣无限;台州湾新区,湿地公园,流光溢彩……
在台州乡村,游客一年四季都可以徜徉在各种美景之中。
近年来,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共同富裕目标,精心指导,统筹推进全市乡村旅游工作。
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闯出了一条条特色发展路子,形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共富法子。
农旅融合,蓬勃发展
我市乡村旅游起步于2006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
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台州市村庄景区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台州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破解发展难题,持续推进乡村旅游从单一模式向产业融合提升。
目前,我市乡村旅游呈现出发展时间较短、增速较快、形态多元化、产业规模化、链条完整化、模式多样化的发展特征。
比如,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标准,以村庄自然环境、产业优势、民风民俗等特色资源为突破口,培育核心旅游产品,呈现出田园农业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农家乐旅游、村落乡镇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科普教育旅游、回归自然旅游等多种形式,各地创造了“景区+农庄”“生态+文化”“观光+度假”和一二三产业日趋融合的乡村旅游休闲模式。
我市乡村旅游产业也逐渐规模化。全市拥有乡村旅游点(含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约400个,其中省旅游强镇16个,省特色旅游村41个;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规模达到百亿元;全市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省特色经营户165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05个,省级果蔬采摘基地14家。
仙居县淡竹乡下叶村、天台县赤城街道塔后村、三门县横渡镇岩下潘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全市建成A级景区村庄1059个,其中3A级景区村庄144个,景区村庄覆盖率达到35%,提前完成“千村景区化”目标。全市旅游民宿达到860多家,其中等级民宿46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扶持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市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品类别和种类不断丰富,休闲观光、乡村节庆、娱乐活动、特色餐饮、乡土购物、精品民宿等旅游产品不断出现,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选择。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村民的创收和就业。
“2020年,台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次超过全市旅游总人次一半以上,直接就业人数2万人,带动受益农民近30万人。乡村旅游年经营总收入超20亿元。”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佐明说。
立足特色,打造样板
以天台街头后岸村、三门海游城西村、玉环龙溪山里村等为代表,能人带富、头雁领航,打造先富帮后富“亮景”;以玉环干江上栈头村、垟坑村,路桥水滨村等为代表,入股聚富、集体共有,打造“人人是老板”“和景”;以温岭石塘海利村、温岭城南后岭村、天台石梁集云村等为代表,资本创富、业态繁荣,打造工商资本汇流“盛景”;以三门横渡岩下潘村、路桥新桥华章村、临海江南街道上江村等为代表,乡贤助富、融合共赢,打造村民合力兴旅“画景”;以仙居淡竹下叶村、黄岩屿头沙滩村、椒江大陈东镇村等为代表,龙头育富、品牌撬动,打造景区反哺乡村“美景”;以天台赤城塔后村、黄岩宁溪乌岩头村、仙居湫山四都村、三门亭旁岙楼村等为代表,引智帮富、校地合作,打造高校融入旅游实践“佳景”;以天台平桥张思村、南屏前杨村、椒江下陈街道横河陈村、临海括苍黄石坦村等为代表,文化润富、古村复兴,打造乡村文旅融合“新景”;以临海尤溪镇、玉环鸡山乡、温岭坞根镇等为代表,共建奔富、城乡统筹,打造乡村联片振兴“全景”。
以上,是我市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成功探索出的8个乡村旅游样板,绘就台州“共富八景”。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这些共富样版中,政府起到主导作用。
如位于玉环国家海洋公园东部核心区的鸡山岛,踏上码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画满3D地面油画的笔直步道,步道的尽头,是地标雕塑——金灿灿的展翅雄鸡。沿着码头走进渔村,宽阔整洁的“海鲜一条街”,错落有致的“七彩海景房”映入眼帘,20多家粉饰一新的店面前,游客络绎不绝。
鸡山的蜕变,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
近年来,鸡山岛重抓生态环境和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环境变美,上岛游客量激增。当地还结合“海岛自然景观优越,渔乡人文风情浓郁”的总体资源特征,充分整合、挖掘和提升自然风景、建筑风貌、节会风俗、特产风物、餐饮风味和人物风采等,给游客带去丰富的旅游体验。
如今,这座风情海岛正焕发出新的魅力。
产业兴则乡村兴。在“共富八景”样板中,一些村庄采取与工商资本一同开发的模式,来实现乡村振兴。
温岭市石塘镇海利村就是一个典型。
住在舒适的石头屋,出门便是沿海绿道,抬头便是海景,海利村每天吸引着八方游客。石塘镇政府对海利村的道路进行改造,并根据地形特点修建了6公里长的沿海绿道和通景公路。
村道通了,发展的路也宽敞了。2016年,温岭青年潘海荣回乡创业,在海边打造了独特的石屋民宿,青山、大海、绿道、石屋交相辉映的渔村美景,随即变成旅游新亮点。之后,众多社会工商资本来此开办民宿。
工商资本的投入吸引来更多游客,游客的到来又吸引来更多工商资本,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以玉环干江上栈头村、垟坑村,路桥水滨村等为代表的农民持股共富开发模式,也极具特色。
其中,路桥区螺洋街道的水滨村,以村庄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全方位打造村庄整治、土地流转、项目落地和文化培育等“四轮驱动”。注册成立台州市水心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先后开发了乡村民宿、乡村游船等乡村旅游项目。修建“水心草堂”,打造全省首家5G乡村书店,通过文化培育增添乡村魅力。
美了山水,富了百姓
如今,徜徉在台州各个乡村,惊艳无处不在。
天台县赤城街道塔后村,临近天台山国家5A级景区,依靠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
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孝形原本在外经商,2017年返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他的领头下,塔后村大力发展民宿产业,现已形成以一溪(坡塘溪)两道(龙涧古道、塔山古道)一街(文创街)四区(花千谷、莲花园、本草花园、康养中心)为核心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和中高端民宿集聚区。
2020年,该村接待游客共计36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232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5万元,村集体净收入166万元。
类似的改变,在台州其他地方也在进行。
三门岩下潘村是一个偏僻山村。曾经,村里的危旧房、露天粪坑随处可见,也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2009年,迎着新农村改造的发展契机,岩下潘村这个“空心村”,生机换发。
村子美了,村民便开始琢磨搞产业。2013年,大多数村民办起了农家乐。2014年,岩下潘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三分之一村民成为股东。2016年,该村引进台州水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打造风情水坊街。该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享有20%的股份。2017年,岩下潘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启动新项目——由村民共同投资6000万余元,建设情人谷景区。2019年,建成国内最长的玻璃悬索桥。同年,该村共接待70多万游客,村民户均收入达到30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
仙居县淡竹乡下叶村,在2013年以叶宅和石盟垟两个自然村为试点,启动农房改造工程。
2015年,在外闯荡多年的村民余文武,带着1000多万元资本回乡投资民宿,创办仙居淡竹乡记忆农家大院旅游有限公司。2016年5月,淡竹记忆民宿开业,共有60个房间、100个床位,旺季营业额达30余万元/月,年收入近百万元。
此后,一批批乡贤陆续回下叶村创办民宿。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办民宿。目前,下叶村共有103家民宿(农家乐),其中,千万元级别以上民宿6家,亿元级别民宿项目在建3家,年到访游客近16万人。
下叶村村民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据了解,2015年以前,该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而今,依托乡村旅游,65%的村民留在家里做生意,每户年均收入达到15万元。
位于台州湾新区三甲街道的街浦村,则以“一院一景 一院一韵”为内容,于2019年全面铺开“美丽庭院”创建,精心打造“美丽庭院”示范带,为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惠民富民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