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天宇
“爸妈!终于找到你们了!”10月20日,在四川省宜宾市公安局叙州分局,今年28岁的杨国锋见到了只存在于模糊记忆里的亲生父母。
这一声“爸妈”,他等了十多年。
住在福建莆田的杨国锋,与一直在四川老家生活的亲生父母,分开已有20多年。是靠着怎样一种缘分才能重新相认,得从路桥公安分局说起……
3岁离开亲生父母
“虽然记忆中亲生父母的样子很模糊,但时隔20多年,一眼就知道是,也许这就是血缘关系。”杨国锋说,他出生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横江镇,由于当时家庭条件太差,父母没有能力抚养家中那么多小孩,便忍痛将他送人抚养。
那时,他才3岁,打记事起,他已经辗转来到福建莆田跟养父母一起生活。
等到杨国锋12岁,心善的养父母告诉了他的身世,并鼓励他等到了有能力时去寻找亲生父母。然而,养父母并不知道他亲生父母的任何线索。茫茫人海,寻亲如大海捞针。
2012年起,杨国锋开始寻求社会力量帮助,但都杳无音讯。直到今年7月,偶然的机会,杨国锋来台州出差,看到公安部开展的“团圆行动”,便拨通了公安机关电话咨询详细信息。路桥公安分局横街派出所得知信息后,第一时间为杨国锋采集了血液样本,并上交路桥公安分局“回家工作室”。
“您好,我是浙江省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的民警,我们确定了您亲生父母所在的大致区域。”仅过了2个月,一通电话让杨国锋心中多年的寻亲希望重新燃起。
技术缩小寻亲范围
“前些年,社会上对于拐卖儿童的关注度十分高。作为一名法医,多年来从事刑侦工作,我想如果能用进步的刑侦技术,帮助那些失散的家人团聚,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路桥公安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副主任柯伟力说。
柯伟力所说的技术进步,是指DNA比对以及相关大数据的信息化技术。
在路桥公安分局的支持下,寻亲工作室就这样成立起来。工作室和各地福利机构达成合作,对接纳的走失人群和希望能找回家人的当事人建立“一人一档”,工作室采集血样,并建立专属DNA档案,依托“打拐DNA系统”等平台,与全国各地警方通力合作,寻找相匹配的血缘关系。
如果说十年前,想在茫茫人群中找到亲人,就像是大海捞针;那么如今,通过DNA比对等科技手段,能把寻找的范围缩小到一个市、一个县甚至是更具体的村落。难度大大降低,成功率也显著提高。
经过路桥公安分局和四川公安的共同努力,最终,杨国锋找到了亲生父母。
全力开展“团圆行动”
“特别感谢台州公安,为人民办实事,了却了我十几年来的一桩大心愿。”认亲现场,杨国锋对参与帮助的民警感激万分。
自公安部部署“团圆行动”以来,路桥公安分局于今年3月成立“回家工作室”,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利用多种技术手段为人民服务。路桥公安分局在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积极行动,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今年已帮助80多名失散、被拐人员走上回家团圆之路,失散时间最长的有77年,父母年龄最大的达98周岁。
不只接受求助,路桥公安还针对群众需求主动服务,落实专人对辖区历年来的人员失踪、儿童被拐警情进行全面梳理;组织社区民警发动网格员、村干部,全面深入排查儿童来历不明、儿童失踪被拐未报案和非正常落户等信息;主动检索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寻人求助信息,从中发现本地线索,并找回人员……
随着“团圆行动”深入开展,慕名上门求助寻亲的人员越来越多。截至目前,路桥公安已受理来自全国各地的寻亲求助142人次,涉及上海、江苏、山东、甘肃、贵州等10多个省份,并已成功找回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