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者许天雄

读书的时候,你在改变自己

许天雄(右)

本报记者卢珍珍

比赛前,许天雄所在的小组,每人出几个字,随意凑成了他们的队名——“怂猫奴的奇妙咸鱼系统”,“我们就是抱着玩的心态来的。”

这一玩,便玩出了花。

三个半小时,速读完388页的《向北方》,并在答题中获得满分。这是许天雄第四次参加长三角阅读马拉松,也是他成绩最好的一次,获得个人第一、阅读质量奖两个奖项。

“从实力来说,我肯定不是最强的。这次获奖,有很多运气成分。”许天雄说的“运气”,夹杂了他多次参赛后累积的经验,比如阅读时间的把握,题型设计的猜想,赛前经验交流。

《向北方》讲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夕,民主党派人士、社会贤达,从香港秘密北上的故事。“看前言、目录、后记,一本书的大致内容你就清楚了。我也会去猜出题方向,书中诗歌或者人物背景,我都直接略过。”阅读的目的性很强,这和许天雄平常的阅读习惯,十分相似。“我整个读书的导向,是偏实用性的。”

这个实用,不一定是工作或生活所需,更多是为了解答许天雄心中的各种困惑。这是他翻开书本、主动阅读的动力。

“网上的答案比较零碎,你可能看了很久,最终没留下什么。书是作者多年沉淀下来的思维,比较系统。一本书反复读,你的答案可能就找到了。”

有限的时间内,许天雄建议一定要读好的书。“根据自己需求,在豆瓣、知乎上挑高质量的书。”通过浏览序、目录、后记,领略作者的语言风格、思维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书。

“有的人看书是去记它,我是去理解它。”阅读时,许天雄很在意阅读者的主体性。“我看书很随意,看到重点就会旁注,和作者对话,甚至质疑作者,‘不唯书’。我比较强调思考,它比阅读本身更重要。书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有改变你行为的可能性,你读书的时候,就是在改变自己。但是改变成什么样子,你心里要有一个预期。”

“可能我的经验不具可复制性,但人都有阅读需求,那是共通的。”阅读后,书本带给他的思维愉悦感,才是最为曼妙的。

“我很少刷短视频,因为恐惧丧失主体性,我会感觉失去了自我,被情绪掌控着。”通过阅读解答疑惑,最终达到“悟”的快乐,让许天雄更愉悦。

【推荐几本书】

《遥远的救世主》《中国思想史十讲》《毛泽东选集》《发展心理学》(罗伯特·费尔德)

2021-11-02 阅读者许天雄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28006.html 1 3 读书的时候,你在改变自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