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名片
台州莱蒙缝纫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临海的中外合资企业,专业生产工业缝纫机,并提供各种服装设备,产品已远销60多个国家。为满足市场需求及国际服装潮流发展趋势,该公司不断革新技术,对接客户生产工艺需求,推出新产品。
本报记者章 韵文/摄
“我们公司的年产值虽然算不上高,但在行业内小有名气,但凡在这个细分领域遇到技术难题的,往往都来找我们解决。”日前,台州莱蒙缝纫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华红说。
寻求差异化产品路线
梁华红说,从小她对缝纫机就有着特殊的情感。4岁的时候,她在奶奶家看到家用缝纫机,就觉得缝纫机工作时的声音很好听。6岁时,看到亲戚家的补鞋机,就好奇怎么样才能让它转动起来。大学毕业后,她进入我市一家缝纫机生产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工作,2003年离职,创办了莱蒙缝纫公司。
“那时的缝纫机,价格低到难以想象。一台缝纫机65美元,35公斤重,单单按照原材料来核算,每公斤的原材料不到2美元。这还不算人工、设计、生产等各种各样的成本。”梁华红说,所以在企业创办之初,她就决定要走差异化产品的路线。
如何差异化?往大了说,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而这背后靠的是技术的创新。
梁华红走访了很多服装厂,调研服装厂的工艺需求。她把原先机轴只有25厘米长的缝纫机做成了45厘米。“不要小瞧加长的20厘米,这并不容易。对于缝纫机来说,机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的零部件全部都得跟着变,要寻找同心度、垂直度等高精度的机壳。”
梁华红说,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她傻,缝纫机已经几乎没有利润,还把机轴加长20厘米,等于雪上加霜,然而,恰恰是这款缝纫机让公司一炮打响,阿迪达斯、耐克等代工厂都纷纷向莱蒙缝纫公司购买设备,评价这款加长的产品堪称是缝纫机中的“原子弹”。因为加长的缝纫机让服装公司过渡到模板生产,可大大减少对熟练工的依赖,降低了人工成本,也提升了生产效率。
研发能力获中科院认可
梁华红说,公司创建至今,一直对接国内外各大服装公司的工艺需求,然后埋头创新缝纫机。
45厘米的缝纫机解决了服装袖子、前片、领子、帽子的模板生产需求,但没有解决后片的模板生产追求。为此,公司又研发了76厘米、150厘米的缝纫机。接下来,公司将全力以赴全自动化的缝纫机。
“从布料到成品,裁剪、缝纫等,都无需人工介入,缝纫机可以自行完成生产。我们已经研发出来,但还没有推向市场,目前还在测试稳定性。”梁华红说。
梁华红说,公司因为一直专注于研发,追求产品的差异化和原创性,在行业内颇有知名度。所以当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临近空间飞行器需要在一张价值30万元、厚度4毫米的PVC胶板上进行缝纫,且要求针距达到1厘米,在材料边缘线5毫米处缝纫,保证缝制接口牢固可靠时,中科院找到了莱蒙缝纫公司。
“精度很高,难度很大。我们足足花了6个多月的时间,才把技术难题一一破解,并经过反复研究测试,最终研发出了一台型号为LM2015-A-100的智能模板缝纫机,缝纫出来的产品应用在海拔两万米到四万米左右的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太阳电池安装接口上。”梁华红说,10月16日凌晨,当看到神舟十三号载着航天员飞向太空,举国欢腾时,她觉得特别荣耀和自豪,因为这其中有他们公司的一份贡献。
“现在,不少东南亚客户慕名而来,请我们研发适合厚皮革生产的缝纫机。”梁华红坦言,目前公司正在研发的项目很多,尽管公司在研发上一直走在行业前端,但尴尬的是,产品推向市场后,半年内就会被同行模仿。“我们公司规模不大,所以一旦被模仿,市场很快就被抢占,这对我们很不利。今年,我们已经向临海市市场监管局进行专利申请,希望通过知识产权的方式保护公司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