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 诺
“随着我们企业行业地位的提升,这两年,我们与中核集团进行了深度合作,在关键设备国产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1月5日,在浙江爱力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市场部负责人韩硕告诉记者。
这家从事计量泵生产制造的“小巨人”企业,今年上半年产值实现8000万元,同比增长69%。
抢占制高点,才有主动权。近年来,三门县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将追求行业核心技术攻坚作为产业发展突破口,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上深耕细作,孵化出一批“小巨人”企业,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
截至目前,该县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其中国家重点支持的国家级“小巨人”1家,另有省级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1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
梯次培育“选苗子”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
三门“小巨人”企业的异军突起,既是企业自身苦练内功的结果,也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培育。
“三门经济体量小,但也有自己的家底,好中选优,重点培养。”三门县经信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方波涛介绍。
该县结合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企业申报标准,从传统橡胶、汽摩配等“六大支柱”产业中筛选出一批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大的中小企业,依据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品牌质量等要素,建立中小企业培育库,科学制定梯次培育计划,实行动态追踪管理。
截至目前,该县共遴选出39家企业入库,其中入选市级“小巨人”培育库的26家、入选市单项冠军培育库的8家。今年新入选的3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均由培育库“孵化”而来。
此外,该县还实行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军令状”机制,对在规定时间内成功入选预定级别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额外给予资金补助,反之则取消优惠政策享受权限。今年6月,该县新修订的《制造业新政十条》将“小巨人”列入奖励,对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浙江省“隐形冠军”、台州市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分别奖励100万元、60万元、20万元。
精准服务“筑温床”
“我们企业能晋升为国家级‘小巨人’,得感谢政府部门在政策解读、企业管理提升、申报过程全方位跟踪服务等方面给予我们的帮助。”扬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汤聿波说。
今年年初,该公司面临子公司建设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获悉情况后,三门县快速成立6人服务专班上门服务,仅用了3天时间,就帮助企业成功融资2800万余元。7月,该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为全力打造专精特新定制服务体系,该县整合经信、商务、金融中心和属地乡镇(街道)等涉企单位骨干力量,成立风险排摸、政策指导、应急处置等多样化智囊服务团。在企业申报“小巨人”期间,实行“主动式”跟踪指导和“订单式”上门破难的双重服务模式,协同扫清企业申报障碍。
“‘小巨人’企业评选要经过3项分类指标、6项必备指标等评价要求,作为政府部门,我们首先要自己搞懂弄通,然后开展精准服务,才能为‘小巨人’筑好‘温床’。”三门县经信局企业科科长宋军说。
除了开展精准服务,该县还紧盯人才、技术等企业发展核心,打造科创服务中心、新型材料产业孵化园、新型材料检验检测中心等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有效链接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探索“信息互通”“合作办园”“飞地孵化”等模式,共享共学先进科研理念和成果。
科创赋能“满盘活”
在爱力浦产品展厅,过程隔膜泵、智能控制计量泵等产品有序陈列。
该公司20多年来一直从事流体投加装备细分领域——计量泵的研发生产,是国内最大的专业计量泵生产基地。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不竭动力,年均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达6%以上,建立了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浙江省企业研究院等研发创新平台,不断深化和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的产学研合作,获得国家专利12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
不懈创新,是“小巨人”们的共同秘诀。
三门三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三门县首个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近5年来,国内10万吨以上阴极铜项目的不锈钢阴极板,90%以上均由“三友”提供;浙江尔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冷却系统的行业领跑者,动车高铁油泵占国内市场70%上,风电冷却器占国内市场 30%以上……
高市场占有率的另一面,是高占比的研发投入。“近年来,我们每年的研发费用占企业营收的6%左右。”浙江尔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黎贤钛坦言,深耕专业、注重研发,才能立足行业顶尖。目前,该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13项,其中发明专利受理50件。截至10月底,该公司实现产值1.4亿元,预计全年产值增长20%左右。
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在三门,已有一批发展特色鲜明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在成长壮大,逐步“修炼”成“单打冠军”“配套专家”,成为推进三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