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章雪瑶
近日,在三门县海游街道祥和村的一处来料加工点,10余名工人有的串珠,有的缝纫,忙得热火朝天。这是海游街道牵头打造的村企共建项目——“帮扶车间”,三门福鑫工艺品有限公司与祥和村合作,招收了8名低收入农户,农户们通过简单的工艺品制作,获得相应报酬。
“帮扶车间”项目,是海游街道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的缩影。刚刚摆脱贫困的农户,稍有不慎就可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再次掉队。为防止低收入农户返贫,今年以来,该街道精准识别低收入人群,压实主体责任,建立以“输血”帮扶与“造血”增收相结合的长效帮扶机制。目前,辖内90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动态为零,帮扶成效居全县前列。
海游街道推行“群众提、村组议、街道核、县上查”的四级联动工作法,最终确定低收入农户427户、713人。并通过“拉网式”摸底调查和低收入农户数据研究,将低收入农户人口、住房、收入情况等基本信息以表格形式整理归档、分类管理。
“我们将排摸到的低收入农户分为有劳动能力者和无劳动能力者两类,为他们提供低保长期补助,另外,为有劳动能力者额外提供就业帮扶,对于突发状况致贫者,我们也会提供临时救助。”海游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黎葵鸯透露,目前,该街道已为低收入农户发放临时救助补贴共3万元,对123户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进行就业帮扶。
同时,通过网格化、“走访日”、考核制等方式,明确职责分工、压实主体责任。建立街道网格长和村社网格员的两级网格协作帮扶体系,实现辖内18个村的网格化帮扶管理,并结合城西式干部学习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内容,将每月16日确定为“集中走访日”,街道200多名帮扶干部以结对帮扶小队为单位,走村入户开展帮扶。该街道还把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作为对机关干部、村(社区)主职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与考核奖金发放及评优评先直接挂钩。
此外,海游街道还帮助低收入农户通过“苦干+巧干”变政府“输血”为自身“造血”。
围绕各村农业产业布局“一村一业”,打造帮扶项目,为低收入农户创造分红;开展红美人种植技术、青蟹养殖技术等技能培训会20余次,惠及800余人;完善村企结对机制,引导有能力的企业与结对村共同开展“家门口就业工程”,优先录用低收入农户;结合道路养护、疫情防控等工作,挖掘公益性岗位增量,既带动26名低收入农户就业,又解决镇村两级工作人手不足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