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文化的“前世今生”

本版配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本报记者元 萌

台州和合文化,与余姚阳明文化、衢州南孔文化合称为浙江三大文化,既是中华和合文化的鲜活样本,亦是当代城市精神的文化源泉。“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文化基因不仅镌刻在历史中,也为我市建设和合圣地注入了源头活水。

世界大同,和合共生,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秉持的理念。鉴古方能知今,回顾和合文化的“前世”,解读文化发展的密码,方能让我们在当下更好地传承和合文化,让其成为整个城市乃至时代不竭的精神动力。

寻迹和合源流

和合文化源远流长,既纵向贯穿于中国文明发展史的全过程,又横向散落在各家各派的思想文化中,成为传统文化最具生命力的精髓之一。

中华民族讲究“和合”,由来已久。“和”“合”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上已单独出现,“和”指音声相和,“合”指上下唇相合。殷周时期,“和”与“合”表达的都是单一概念,并没有联用。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社会动荡,主张和平、合作成了重申纲常伦理、重建社会秩序的需要。诸子百家对“和”“合”的阐释,促进了“和合”观的形塑与发展,其内涵也不断延伸。通常情况下,“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两者各有侧重,“和”强调的是诸多要素间的调和与共存,“合”则强调个体之间的配合与融合。

对于和文化的崇尚,自古有之,像“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万物负阴以抱阳,冲气以为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以和为贵”等,都是流传下来与和文化息息相关的思想精华,也绘就了中华和合文化的底色。

“和合”二字联用,最早见于《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

管仲从三个层次阐释了和合的理念:在满足生存基本需求的情况下,民众和睦相处,社会稳步发展,才能“和”;在“和”的基础上,对民众加以教育引导,按社会发展规律办事,才能“合”;只有当“和”与“合”二者兼备,才能达到和谐的阶段。

《国语·郑语》中也曾提及“和合”的概念:“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意思是说,商契把“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道德规范加以融合施行,使百姓能够安身立命。

中原大地的诸子百家从各自的立场出发解说“和”与“合”,初步形成了和合观,而远离中原的天台践行“和合”,却将和合文化上升到了儒释道合一的高度。

东晋孙绰在《游天台山赋》写道:“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生动的描写,呈现出了天台佛道并存的文化格局。

儒释道三教不仅在天台并存,更在此地和合共生。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和合思想、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和合思想、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和合思想,三者互鉴互融,共同构成了天台和合文化的有机整体。

天台宗的和合思想集中体现在智顗的判教理论中。他运用圆融之法,和合南北,会融三教,主张“世法皆佛法”,将儒道二教作为方便法门纳入天台佛学之中。自此之后,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逐渐成为中国士大夫的共识。

南朝陶弘景在天台山修道多年,首倡“三教合一”,他按照儒家的人伦等级制,创编了规模宏大的神仙谱系《真业灵位图》。虽身为一代道教宗师,却大力提倡“佛道双修”,为道教的和合思想奠定了主基调。

晚唐时期,三教融合已成为当时文化思想发展的总趋势。直至宋代,台州人张伯端顺应时代思潮,首倡以道教“性命双修”理论会通三教,得出了“教虽分三,道乃归一”的结论,集中体现了道教南宗的和合思想。

台州儒学中,最能反映和合思想的是晚清学者王棻的著作《台学统》。该著作收录了自晋以来迄于清末的339位台州名人,并对这些人物及相关的重大事件作出公允的评论。

《台学统》既包含了汉学的训诂、词章,也涵盖了宋学的性理,体现了“不立门户、汉宋兼融”的台学特色,也集中反映了当时的儒家和合思想。

纵观天台山儒释道三教的主要思想,尽管其论出多门,主张各异,但都不约而同地在和合文化上交汇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兼具山海文化特征,以天台山儒释道三教的和合思想为内核的体系。

传承和合精神

在台州当地,常见到一幅“和合二仙图”,图上一人手执荷花相送,一人手捧宝盒相迎,表现出互敬互爱、和谐相处的美好情谊。而盒与荷又与“和合”同音,后人就以荷花与宝盒来寓意和合美满。

“和合二仙”的原型,是隋唐时期的天台山名僧寒山、拾得。寒山亦僧亦隐,隐居天台寒岩,性归于自然,因此行为不被常礼所缚,又好作诗,常深含佛理,时人以为其不凡。拾得是从小被国清寺僧人收养的弃儿,言行古怪但心性善良。二人相见如故,情同手足。

寒山拾得作为和合文化的象征,传达的正是一种追求“身心和合、人际和合、天人和合”的精神,二人所在的天台山也成了和合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回顾寒山的传奇人生,他与周围人事的和合,连同他安宁平和的内心世界,堪称和合文化的范本。内心和谐是和合文化追求的目标,也是实现家庭、社会和合的起点。

如今的和合精神,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更多的现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中论述和合文化,“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体与群体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在于此,我们民族的凝造力、创造力也正基于此。”

改革开放以来,台州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创新,尤其注重民主恳谈中对干群双方意见的汇合商讨,彰显了基层民主中的和合理念。此外,像是台州积极发展股份合作经济,推动资本“引进来”与“走出去”,开展和合文化两岸交流、国际交流活动,促进和合文化对外传播,都是传承和合文化的生动实践。

如今,和合文化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注入精神动力,它所包含的包容友善、协和万邦、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等核心理念,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对实现世界各国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将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

和合文化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着精神支撑。追寻先人践行和合的足迹,和合理念已经积淀为民众生活的精神信仰,只有营造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氛围,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安定祥和的社会生活。

建设和合圣地

如今,和合之美在台州的城市建设中随处可见,和合文化地标与城市的人文气质密切联结,人与城市和谐相处、和合共生,“和合”俨然成为了台州的城市精神。

2008年,台州市委提出要将反映和合精神的“人的和气”作为“四气”之中的人文精神加以弘扬。

2016年,在台州撤地设市22周年之际,台州市委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根据本地的地域特点与文化背景,提出了建设“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的战略目标。一年后,台州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研室、市社科联等部门,以天台县为试点,联合探索和合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创建标准,形成可引导、可实践、可衡量的综合性创建评价体系,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示范区建设。

在示范区建设试点的基础上,我市又研究推出“台州和合指数”,制定具有台州特色的社会公德规范,以鲜明的人文价值导向,逐步形成全社会广泛认同的准则,让和合理念在全市蔚然成风。

去年,浙江省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启动,提出到2023年,天台要形成关于和合文化较为成熟的研究、保护、传承和创新转化模式,并形成成果。

在全民和合的城市精神助推下,实现和合文化根植台州、与城市深度融合的建设现代化和合之城成了新时期的新目标。而事实上,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的脚步从未停歇。

为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我市创造性地将和合文化运用于基层治理,提倡和合善治、和合智治,倡导和合议事、和合成事;又将和合文化运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并与当前共同富裕的总目标相接轨,提倡三产融合、文旅融合,聚焦生活和美、文化和润、百姓和睦,实现让乡村生活和和美美、平平安安的愿景;还将和合文化融合于智慧城市建设,以“三和三合”思想为指导,充分挖掘当地的和合文化资源,全方位打造和合城市景观、推出和合文艺精品、文旅路线等,形成“人人为和合,和合为人人”的城市氛围……

对台州人民而言,在努力将我市打造成和合文化标志地、示范地、传承地的过程中,和合文化,已经成为奏响在这座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主旋律了。

2021-12-09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31417.html 1 3 和合文化的“前世今生” /enpproperty-->